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07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导风结构包括导风筒和推杆,推杆与导风筒连接,在导风筒的内部设置导风通道,推杆安装在空调器的底座上,导风筒设置在底座上的出风口处,在推杆的一端设置第一驱动组件,在推杆的另一端设置转动驱动组件,转动驱动组件与导风筒传动连接,转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导风筒进行转动;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推杆向前推出或向后缩回,从而带动导风筒向前推出或向后缩回;导风筒与底座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导风结构,既能在制冷时实现垂直向上送风,又能在制热时实现垂直向下送风,避免冷风或热风直吹用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柔性连接件的设置使得风量不会从其他方向流失,实现精准送风。现精准送风。现精准送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变成了家居必备的电器之一。空调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家用电器,已更加深入走进人们的生活。
[0003]目前的传统壁挂式空调器,大多是利用导风门来控制送风方向,对于风向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由于其调节作用较差,对于风向的控制能力较弱,往往制冷时冷风难以垂直向上送风,制热时热风难以垂直向下送风,出风直吹到用户时,用户体验感较差,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并风量会从两侧等其他方向流失,难以实现精准送风。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提出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制冷时冷风难以垂直向上送风,制热时热风难以垂直向下送风,出风直吹到用户时,用户体验感较差,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并风量会从两侧等其他方向流失,难以实现精准送风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导风筒和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导风筒连接,在所述导风筒的内部设置导风通道,所述推杆安装在空调器的底座上,所述导风筒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出风口处,在所述推杆的一端设置第一驱动组件,在所述推杆的另一端设置转动驱动组件,所述转动驱动组件与所述导风筒传动连接,所述转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导风筒进行转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推杆向前推出或向后缩回,从而带动导风筒向前推出或向后缩回;所述导风筒与所述底座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
[0008]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导风结构,在实际导风时,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推杆向前推出或向后缩回,从而带动导风筒向前推出或向后缩回,以及通过转动驱动组件驱动导风筒转动,实现导风方向的调节,既能在制冷时实现垂直向上送风,又能在制热时实现垂直向下送风,由于送风气流紧贴着机壳外周面流动,形成贴壁效应,能够沿机壳外周面顺利到达屋顶或地面,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或制热效果更好;同时也能避免冷风或热风吹人导致人体不舒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柔性连接件的设置使得风量不会从其他方向流失,从而将出风口的风量全部引导至导风筒的导风通道,进而实现精准送风。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推杆传动连接。
[0010]该设置一方面提高第一驱动组件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便于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推杆进行向前推出或向后缩回的运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驱动组件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
[0012]该设置便于通过推杆进行向前推出或向后缩回的运动来带动转动驱动组件也进行向前推出或向后缩回的运动。
[0013]进一步的,在所述导风筒的左右两端设置端板,在所述端板上设置转轴,所述转动驱动组件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转动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0014]该设置便于通过转动驱动组件驱动端板上的转轴转动来带动导风筒的转动。
[0015]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导风筒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0016]该设置柔性连接件在导风筒与底座之间形成引风通道,使得风量不会从其他方向流失,从而全部被柔性连接件引导至导风筒的导风通道,进而实现精准送风。
[0017]进一步的,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用于收纳柔性连接件。
[0018]该设置便于在空调器不工作时收纳柔性连接件。
[0019]进一步的,所述收纳槽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四周。
[0020]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连接件包括第一柔性连接片、第二柔性连接片和两个第三柔性连接片,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片和第二柔性连接片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片、第二柔性连接片的两端通过第三柔性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柔性连接片、第二柔性连接片和两个第三柔性连接片之间形成引风通道,所述引风通道与所述导风通道相连通。
[0021]该设置使得风不会从其他方向流失,从而全部被柔性连接件的引风通道引导至导风筒的导风通道,进而实现精准送风。
[0022]进一步的,所述导风筒包括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一引流板和所述第二引流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的两端通过端板连接,所述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和两个端板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0023]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使用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导风结构,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所述的导风结构安装在空调室内机上。
[0024]本技术的提出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在实际导风时,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推杆向前推出或向后缩回,从而带动导风筒向前推出或向后缩回,以及通过转动驱动组件驱动导风筒转动,实现导风方向的调节,既能在制冷时实现垂直向上送风,又能在制热时实现垂直向下送风,由于送风气流紧贴着机壳外周面流动,形成贴壁效应,能够沿机壳外周面顺利到达屋顶或地面,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或制热效果更好;同时也能避免冷风或热风吹人导致人体不舒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0026]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柔性连接件的设置使得风量不会从其他方向流失,从而将出风口的风量全部引导至导风筒的导风通道,进而实现精准送风。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器的底座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导风结构的导风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空调器;11、底座;12、出风口;13、收纳槽;2、导风筒;21、导风通道;22、第一引流板;23、第二引流板;26、端板;27、转轴;3、推杆;4、第一驱动组件;5、转动驱动组件;6、柔性连接件;60、引风通道;61、第一柔性连接片;62、第二柔性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导风筒(2)和推杆(3),所述推杆(3)与所述导风筒(2)连接,在所述导风筒(2)的内部设置导风通道(21),所述推杆(3)安装在空调器(1)的底座(11)上,所述导风筒(2)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的出风口(12)处,在所述推杆(3)的一端设置第一驱动组件(4),在所述推杆(3)的另一端设置转动驱动组件(5),所述转动驱动组件(5)与所述导风筒(2)传动连接,所述转动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导风筒(2)进行转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所述推杆(3)向前推出或向后缩回,从而带动导风筒(2)向前推出或向后缩回;所述导风筒(2)与所述底座(11)通过柔性连接件(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安装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与所述推杆(3)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组件(5)与所述推杆(3)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筒(2)的左右两端设置端板(26),在所述端板(26)上设置转轴(27),所述转动驱动组件(5)与所述转轴(27)传动连接,所述转动驱动组件(5)用于带动所述转轴(27)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6)的一端与所述导风筒(2)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晖姜丽蓉梁濮吕森谭志凯王妍徐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