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气织机打纬凸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79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喷气织机打纬凸轮箱,涉及纺织机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摆轴上设置有分向两侧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上安装有第一滚轮组,第二支臂上安装有第二滚轮组,第一滚轮组与第一凸轮型面相切接触,第二滚轮组与第二凸轮型面相切接触,第一润滑结构设置在第一滚轮组与第一凸轮型面的接触面上和设置在第二滚轮组与第二凸轮型面的接触面上;第二润滑结构对应设置在凸轮轴和摆轴两端的支撑轴承位置;第三润滑结构设置在第一滚轮组与第二滚轮组内。通过设置第一润滑结构、第二润滑结构和第三润滑结构,从而实现了运动零件进行全方位润滑,保证各运动零件能够得到及时充分可靠的润滑。可靠的润滑。可靠的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气织机打纬凸轮箱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机
,特别涉及一种喷气织机打纬凸轮箱。

技术介绍

[0002]织机的打纬机构的传动有连杆打纬和共轭凸轮打纬两种形式,连杆打纬机构的系统惯性量大,打纬动程大,打纬筘座在织机的后心停顿时间短,不适合织机高速化;共轭凸轮打纬机构的系统惯量相对较小,打纬动程小,打纬筘座在织机的后心停顿时间长,适合织机的高速发展。共轭凸轮打纬机构的润滑采用油浴方式,运动零件均浸没在润滑油中运动。但是随着织机的高速化,共轭凸轮打纬机构的油浴箱温度越来越高,制约了织机向更高速的发展。为了解决共轭凸轮打纬机构的油浴箱的温升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油泵将润滑油循环使用,在循环过程中将油冷却,经冷却的润滑油直接注入凸轮箱内,对凸轮箱内部的运动零件进行润滑和降温。
[0003]而对于凸轮箱内部的润滑降温方式,有的采用飞溅式润滑,或只有的局部润滑,在设备启动前没有润滑或润滑不全面,从而造成运转前期凸轮箱内部运动零件的润滑不良造成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气织机打纬凸轮箱,此喷气织机打纬凸轮箱可以对凸轮箱内部的运动零件进行全方位润滑,保证各运动零件的能够得到及时充分可靠的润滑。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喷气织机打纬凸轮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转动安装有平行设置的凸轮轴和摆轴,所述凸轮轴上固定安装有共轭凸轮,所述共轭凸轮包括第一凸轮型面和第二凸轮型面,所述摆轴上设置有分向两侧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上安装有第一滚轮组,所述第二支臂上安装有第二滚轮组,所述第一滚轮组与所述第一凸轮型面相切接触,所述第二滚轮组与所述第二凸轮型面相切接触,所述箱体外侧还设置有用于润滑油循环的油泵,还包括润滑结构,所述润滑结构包括第一润滑结构、第二润滑结构和第三润滑结构,所述第一润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滚轮组与所述第一凸轮型面的接触面上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滚轮组与所述第二凸轮型面的接触面上;所述第二润滑结构对应设置在所述凸轮轴和所述摆轴两端的支撑轴承位置;所述第三润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滚轮组与所述第二滚轮组内,所述油泵通过油管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润滑结构、所述第二润滑结构和所述第三润滑结构。
[0007]其中,所述第一润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内侧油嘴和外侧油嘴,所述内侧油嘴设置在所述第一滚轮组与所述第一凸轮型面的接触面上方,所述外侧油嘴设置在所述第二滚轮组与所述第二凸轮型面的接触面上方,所述内侧油嘴和所述外侧油嘴通过油管连接所述油泵。
[0008]其中,所述第二润滑结构包括第一凸轮轴进油口、第二凸轮轴进油口、第一摆轴进油口和第二摆轴进油口,所述第一凸轮轴进油口和所述第二凸轮轴进油口分别连通所述凸轮轴两侧的凸轮轴支撑轴承,所述第一摆轴进油口和所述第二摆轴进油口分别连通所述摆轴两侧的摆轴支撑轴承。
[0009]其中,所述第三润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摆轴内的密封油道,所述密封油道上设置有油道入口、第一油道出口和第二油道出口,所述第二摆轴进油口连通所述油道入口,所述第一滚轮组的轮轴和所述第二滚轮组的轮轴内分别设置有轮轴油道,所述轮轴油道上设置有连通滚轮组滚子的侧孔,所述第一油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滚轮组的轮轴,所述第二油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滚轮组的轮轴。
[0010]其中,所述内侧油嘴和所述外侧油嘴位于所述箱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喷嘴。
[0011]其中,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内分别设置有支臂油道,所述第一支臂的支臂油道连通所述第一油道出口和所述第一滚轮组的轮轴,所述第二支臂的支臂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油道出口和所述第二滚轮组的轮轴。
[0012]其中,所述油泵上设置有压力检测。
[001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一种喷气织机打纬凸轮箱,通过设置第一润滑结构、第二润滑结构和第三润滑结构,分别对第一滚轮组与第一凸轮型面的接触面、第二滚轮组与第二凸轮型面的接触面、凸轮轴和摆轴两端的支撑轴承、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进行润滑,从而实现了运动零件进行全方位润滑,保证各运动零件能够得到及时充分可靠的润滑。
[0015]2、第一润滑结构通过喷淋的方式对第一滚轮组与第一凸轮型面的接触面、第二滚轮组与第二凸轮型面的接触面进行润滑,从而可以增大了接触面,而且可以使冷却的润滑油进入到箱体后第一时间与运动零件接触,从而提高了冷却和润滑效果。
[0016]3、通过对各个支撑轴承进行单独开口润滑,从而保证润滑效果和润滑压力。
[0017]4、通过第三润滑结构从而实现了对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内部的润滑,提高了润滑效果。
[0018]5、通过在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内分别设置有支臂油道,直接通向滚轮组的轮轴,润滑直接简捷可靠。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喷气织机打纬凸轮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织机打纬凸轮箱没有润滑或润滑不全面,从而造成运转前期凸轮箱内部润滑不良造成磨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润滑结构、第二润滑结构和第三润滑结构,分别对第一滚轮组与第一凸轮型面的接触面、第二滚轮组与第二凸轮型面的接触面、凸轮轴和摆轴两端的支撑轴承、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进行润滑,从而实现了运动零件进行全方位润滑,保证各运动零件能够得到及时充分可靠的润滑。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喷气织机打纬凸轮箱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后侧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3]图4是图3的A

A剖视图;
[0024]图5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6是图4中D

D的剖视图;
[0026]图7是图4中C

C的剖视图;
[0027]图8是图7中H

H的剖视图;
[0028]图中:1、箱体,101、外侧油嘴,102、第一凸轮轴进油口,103、第二凸轮轴进油口,104、第一摆轴进油口,105、第二摆轴进油口,12、上盖,121、内侧油嘴,13、出油孔,14、换油孔,15、油标孔,2、凸轮轴,201、凸轮轴内侧支撑轴承,202、凸轮轴内侧轴盖,203、凸轮轴内侧油封,204a、第一凸轮轴外侧支撑轴承,204b、第二凸轮轴外侧支撑轴承,205、凸轮轴外侧轴盖,206、凸轮轴外侧油封,21、共轭凸轮,211、第一凸轮型面,212、第二凸轮型面,3、摆轴,301、摆轴内侧轴承,302、摆轴内侧轴盖,303、摆轴内侧油封,304、轴内侧油封压盖,305、摆轴外侧轴承,306、摆轴外侧轴盖,307、摆轴外侧油封,308、摆轴外侧油封压盖,309、摆轴侧轴承压盖,310、密封叠环,311、第一滚轮组,312、第二滚轮组,313、摆轴衬套,31、第一支臂,32、第二支臂,33、密封油道,331、端面堵头,332、密封油道入口,3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气织机打纬凸轮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转动安装有平行设置的凸轮轴和摆轴,所述凸轮轴上固定安装有共轭凸轮,所述共轭凸轮包括第一凸轮型面和第二凸轮型面,所述摆轴上设置有分向两侧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上安装有第一滚轮组,所述第二支臂上安装有第二滚轮组,所述第一滚轮组与所述第一凸轮型面相切接触,所述第二滚轮组与所述第二凸轮型面相切接触,所述箱体外侧还设置有用于润滑油循环的油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润滑结构,所述润滑结构包括第一润滑结构、第二润滑结构和第三润滑结构,所述第一润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滚轮组与所述第一凸轮型面的接触面上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滚轮组与所述第二凸轮型面的接触面上;所述第二润滑结构对应设置在所述凸轮轴和所述摆轴两端的支撑轴承位置;所述第三润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滚轮组与所述第二滚轮组内,所述油泵通过油管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润滑结构、所述第二润滑结构和所述第三润滑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气织机打纬凸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润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内侧油嘴和外侧油嘴,所述内侧油嘴设置在所述第一滚轮组与所述第一凸轮型面的接触面上方,所述外侧油嘴设置在所述第二滚轮组与所述第二凸轮型面的接触面上方,所述内侧油嘴和所述外侧油嘴通过油管连接所述油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玉刚邵星伟孟宪颖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天一红旗纺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