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877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包括主体组件,包括电梯厢、支撑件、压敏传感器以及排气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电梯厢内,所述压敏传感器位于所述电梯厢底部,所述排气件设置于所述电梯厢顶部。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当湿度过高时温湿度传感器向单片机传输信号,使单片机控制驱动电机和净化器,以此使净化器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解决了该装置在使用时,并不能根据电梯承载人员的数量和环境是否潮湿来灵活的使用通风系统和净化装置,使得承载电梯的人员较少或无人乘坐电梯时,通风系统和净化装置依然在运行,这造成了极大资源浪费的问题。极大资源浪费的问题。极大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循环系统
,特别是一种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21世纪,高楼林立,高层电梯被广泛使用,由于楼层过高,电梯数量有限,等待和乘坐电梯时间增加,再加上电梯梯箱狭小,乘坐人员多,往往使人感觉不适,空气污浊,在下雨时,梯箱内潮湿,尤其是在南方的梅雨季节,作为服务人的工具,在保证乘坐人员的安全的同时,也要使使用者感到舒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21261910.5的一种电梯轿厢空气循环系统,其有益效果为:通过同时设置进风系统及排风系统,可以实现轿厢内空气的循环,有效确保轿厢内空气新鲜;过净化层的设置,可以确保进入轿厢内的空气洁净度、湿度均达到要求,有效确保乘客的呼吸舒适度及健康;可以选择双出风口设置,不同出风口设置加热或制冷出风,也可以同时常温出风,或交替出风,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并不能根据电梯承载人员的数量和环境是否潮湿来灵活的使用通风系统和净化装置,使得承载电梯的人员较少或无人乘坐电梯时,通风系统和净化装置依然在运行,这造成了极大资源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该装置在使用时,并不能根据电梯承载人员的数量和环境是否潮湿来灵活的使用通风系统和净化装置,使得承载电梯的人员较少或无人乘坐电梯时,通风系统和净化装置依然在运行,这造成了极大资源浪费。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其包括,主体组件,包括电梯厢、支撑件、压敏传感器以及排气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电梯厢内,所述压敏传感器位于所述电梯厢底部,所述排气件设置于所述电梯厢顶部;以及,
[0007]节能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梯厢顶部,包括蓄能电池、通风件、温湿度传感器、切换件、驱动件、过滤件以及单片机,所述蓄能电池设置于所述电梯厢顶部,所述通风件位于所述电梯厢顶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梯厢内顶部,所述切换件位于所述通风件内,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通风件一侧,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通风件内,所述单片机设置于所述通风件一侧。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
件包括第一垫片、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电梯厢内底壁,所述第一弹簧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垫片一侧,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弹簧端部。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支撑块、挡条以及站立板,所述支撑块设置于所述电梯厢内底部,所述挡条位于所述电梯厢内底部,所述站立板位于所述第二垫片顶部。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气件包括排气管和风扇固定架,所述排气管设置于所述电梯厢顶部,所述风扇固定架位于所述排气管内。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气件还包括风扇电机和排风扇,所述风扇电机设置于所述风扇固定架内,所述排风扇位于所述风扇电机输出轴。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通风件包括通风管和过滤箱,所述通风管设置于所述电梯厢顶部,所述过滤箱位于所述通风管一侧。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切换件包括隔离板和推杆,所述隔离板设置于所述通风管内,所述推杆位于所述隔离板一侧。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切换件还包括第二弹簧和齿套,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推杆端部,所述齿套位于所述推杆表面。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以及固定块,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过滤箱一侧,所述驱动齿轮位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过滤箱一侧。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件包括净化器和密封板,所述净化器设置于所述过滤箱内,所述密封板位于所述净化器一侧。
[0017]本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当湿度过高时温湿度传感器向单片机传输信号,使单片机控制驱动电机和净化器,以此使净化器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当湿度达到适宜范围净化器停止工作,以此节约用电,通过设置压敏传感器,当电梯开始运行的时候,给单片机发送第一信号,使循环空气的风扇电机处于待机状态,当人陆续进入电梯并且达到电梯载重量的%时,压敏传感器给单片机发送第二重信号,排风扇进入工作状态,当电梯中的重量少于电梯载重量的%时,压敏传感器给单片机发送第三重信号,风扇电机进入待机状态,在压敏传感器的作用下,人员不拥挤的时候风扇电机停止运转,节约能源,在人员过多时能及时改善乘坐环境,解决了该装置在使用时,并不能根据电梯承载人员的数量和环境是否潮湿来灵活的使用通风系统和净化装置,使得承载电梯的人员较少或无人乘坐电梯时,通风系统和净化装置依然在运行,这造成了极大资源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
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9]图1为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结构图。
[0020]图2为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第一垫片、第一弹簧和第二垫片连接结构图。
[0021]图3为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支撑块和电梯厢连接结构图。
[0022]图4为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通风管剖视结构图。
[0023]图5为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图4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4]图6为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图4中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5]图7为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排气管剖视结构图。
[0026]图8为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0027]图9为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的图8中C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9]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100),包括电梯厢(101)、支撑件(102)、压敏传感器(103)以及排气件(104),所述支撑件(102)设置于所述电梯厢(101)内,所述压敏传感器(103)位于所述电梯厢(101)底部,所述排气件(104)设置于所述电梯厢(101)顶部;以及,节能组件(200),设置于所述电梯厢(101)顶部,包括蓄能电池(201)、通风件(202)、温湿度传感器(203)、切换件(204)、驱动件(205)、过滤件(206)以及单片机(207),所述蓄能电池(201)设置于所述电梯厢(101)顶部,所述通风件(202)位于所述电梯厢(101)顶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03)设置于所述电梯厢(101)内顶部,所述切换件(204)位于所述通风件(202)内,所述驱动件(205)设置于所述通风件(202)一侧,所述过滤件(206)位于所述通风件(202)内,所述单片机(207)设置于所述通风件(202)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02)包括第一垫片(102a)、第一弹簧(102b)以及第二垫片(102c),所述第一垫片(102a)设置于所述电梯厢(101)内底壁,所述第一弹簧(102b)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垫片(102a)一侧,所述第二垫片(102c)位于所述第一弹簧(102b)端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02)还包括支撑块(102d)、挡条(102e)以及站立板(102f),所述支撑块(102d)设置于所述电梯厢(101)内底部,所述挡条(102e)位于所述电梯厢(101)内底部,所述站立板(102f)位于所述第二垫片(102c)顶部。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梯用节能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件(104)包括排气管(104a)和风扇固定架(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宏刘囡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