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笼统注聚井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34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笼统注聚井管柱,包括套管和油管,在油管底部连接有筛管,筛管下端连接有丝堵,在油管中部连接有带有防返吐流道通道的调剖器,在油管下部连接有井液止回阀,油管内壁带有耐磨聚乙烯内衬或有镀渗钨合金防腐防垢涂层,防返吐流道通道为直径大于30mm的椭圆形通道。所述油管外壁设置有封隔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注聚系统停泵维护时、单井管线穿孔时井筒压力降低导致地层返吐问题。通过投捞防返吐芯子不影响相关测试、洗井、注入等工作。能够有效延长检管周期,节约生产成本。从管柱设计上解决仪器掉井无法打捞、完井过程中井筒中的污油胶团杂质等异物进入油管中等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笼统注聚井管柱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开采
,特别涉及一种笼统注聚井管柱。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东部多数油田如今处于高含水开采阶段,大量石油难以开采出来,注水开发也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针对这一难题,三次采油应运而生。而聚合物驱油就是三次采油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在注入水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油层的水相渗透率,从而改善水油流度比,调整注入剖面而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宏观的波及效率,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聚合物注入方法按配水性质可分为笼统注水和分层注水两种。笼统注入井不分层段,多层合在一起,在同一压力下笼统注水。笼统注水井只在套管中下入一光油管,以达到保护套管、建立注入水循环体系、方便控制、节约油管投入费用等目的。
[0003]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笼统注入井只在套管21中下入一光油管22,油管22末端安装喇叭口23完井,喇叭口23一般位于油层上端。在正常注入时,系统来液经过井口控制仪器计量后,通过井口采油树流程由油管22注入地层,补充地层24、地层25的能量。
[0004]在现场实施过程中,现有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注聚井地面注入系统无防返吐功能:在注聚井管线流程中,为了减小粘度损失井口均未安装单流阀以及止回阀门,造成现有注聚井地面注入系统无防返吐功能。从而导致注聚系统停泵维护时、地面管线出现穿孔泄漏未及时发现处理时,由于管网中注聚井压力不同,引起井间倒灌,此时压力较高的井由于井口压力降低,地层压力高于井筒注入压力,地层内注入的聚合物就会往外返出到井筒中,返出到井筒的聚合物同时还会携带一些胶团,而在一些地层疏松出砂地层,粘度较高的聚合物还会加剧携带出大量的地层砂返到井筒中,返出的胶团与地层砂严重影响注聚井的注入能力,甚至导致砂埋油层,使注聚井注不进,影响油藏开发。2、注聚井井筒无防返吐功能,分注井井筒中常采用防返吐洗井阀或带有防返吐流道通道的调剖器起到防返吐功能,但是由于工具剪切大导致聚合物溶液粘度降低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因此不适用于笼统注聚井中,造成笼统注聚井井筒无防返吐功能。3、现有笼统注聚井在聚合物胶团及地层砂返到井筒中后措施单一效果差,由于现有管柱喇叭口位于层上,当地层聚合物胶团及地层砂返到井筒中后只能通过高压泵车增注的方式将返吐物体重新挤入到地层中,在砂埋油层后很难有效,而且成本投入高。4、管柱易结垢、粘黏聚合物胶团,导致测井仪器遇阻、遇卡、测井仪器掉井。由于现有管柱底部为喇叭口,使测井仪器掉至套管内,增加打捞难度,甚至造成仪器落井事故,导致仪器打捞不出、井筒措施施工难度增加。5、井筒中的污油胶团杂质等异物进入油管中影响后期测试投捞。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笼统注聚井管柱,通过增加井筒返吐工具解决因井口压力突然降低时造成地层聚合物胶团、地层砂返吐造成聚合物注不进而影响注聚井注入效果。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笼统注聚井管柱,包括套管和油管,在油管底部连接有筛管,筛管下端连接有丝堵,在油管中部连接有带有防返吐流道通道的调剖器,在油管下部连接有井液止回阀,油管内壁带有耐磨聚乙烯内衬或有镀渗钨合金防腐防垢涂层,防返吐流道通道为直径大于30mm的椭圆形通道。
[0007]所述油管外壁设置有封隔器。
[0008]所述油管与调剖器之间、油管与井液止回阀之间、油管与筛管之间、筛管与丝堵之间均通过丝扣连接固定。
[0009]所述封隔器与油管通过丝扣连接固定。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注聚系统停泵维护时、单井管线穿孔时井筒压力降低导致地层返吐问题。通过投捞防返吐芯子不影响相关测试、洗井、注入等工作。能够有效延长检管周期,节约生产成本。从管柱设计上解决仪器掉井无法打捞、完井过程中井筒中的污油胶团杂质等异物进入油管中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现有技术笼统注入井管柱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笼统注聚井管柱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笼统注聚井管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7]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笼统注聚井管柱,包括套管2和油管1,在油管1底部连接有筛管15,筛管15下端连接有丝堵16,在油管1中部连接有带有防返吐流道通道9的调剖器,在油管1下部连接有井液止回阀,油管1内壁带有耐磨聚乙烯内衬或有镀渗钨合金防腐防垢涂层,防返吐流道通道9为直径大于30mm的椭圆形通道。
[0018]所述油管1外壁设置有封隔器6。所述封隔器6与油管1通过丝扣连接固定。
[0019]所述油管与调剖器之间、油管与井液止回阀之间、油管与筛管15之间、筛管15与丝
堵16之间均通过丝扣连接固定。
[0020]本技术笼统注聚井采用内衬或涂层油管减少管柱结垢、粘黏聚合物胶团造成的测井仪器遇阻、遇卡现象,增加油管下入深度,并改变原有喇叭口完井方式,使不正常笼统注聚井解决措施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简便有效,防止测井仪器掉入套管中,并且还增加井液止回装置,防止完井过程中井筒中的污油胶团杂质等异物进入油管中,应用范围更加广阔。本技术可以解决笼统注聚井井筒返吐造成的注入井注不进、测井仪器遇阻、遇卡、掉井、不正常注聚井解决措施单一等问题。
[0021]所述的内衬或内涂层油管2为特殊油管,其内壁带有耐磨聚乙烯内衬或有镀渗钨合金防腐防垢涂层,均能够起到预防油管内部结垢、聚合物粘黏导致的井筒缩径情况,能够有效预防测井仪器遇阻、遇卡情况的发生。
[0022]所述油层一3、油层二4、油层三5可以为油藏开发油层,目前为正常注聚油层。
[0023]所述油层一3也可以为目前未开发停注或者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笼统注聚井管柱,包括套管(2)和油管(1),其特征在于,在油管(1)底部连接有筛管(15),筛管(15)下端连接有丝堵(16),在油管(1)中部连接有带有防返吐流道通道(9)的调剖器,在油管(1)下部连接有井液止回阀,油管(1)内壁带有耐磨聚乙烯内衬或有镀渗钨合金防腐防垢涂层,防返吐流道通道(9)为直径大于30mm的椭圆形通道。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彦峰陈伟刘伟张祖峰李国鹏李贵生安丰伦周福双刘显贺周学青夏明海朱火军陈琳刘鹏石聪刘红燕张起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