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批量化侧挂式发射的光学遥感卫星构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18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航天器构型设计领域一种适应批量化侧挂式发射的光学遥感卫星构型,包括卫星舱板、太阳电池阵、卫星平台区域、载荷适配器、光学相机、星箭分离装置;所述载荷适配器在所述卫星舱板上内,所述太阳电池阵安装在所述卫星平台区域两侧,所述星箭分离装置设置在卫星星体外侧,且所述星箭分离装置安装在所述卫星平台区域背面,所述星箭分离装置与所述载荷适配器进行连接;所述光学相机与所述载荷适配器连接固定,且所述载荷适配器提供所述光学相机的安装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卫星整星惯量低,整星机动快速稳定,光学相机安装环境改善,适应批量化侧挂式快速发射。应批量化侧挂式快速发射。应批量化侧挂式快速发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应批量化侧挂式发射的光学遥感卫星构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天器构型设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应批量化侧挂式发射的光学遥感卫星构型。

技术介绍

[0002]为适应批量化发射的需求,一箭多星的侧挂式发射方式,为现阶段较为成熟的方案,传统的光学遥感卫星一般采用载荷安装在相机顶部,多采用一箭一星的方案;对于小型光学遥感卫星,亦见诸报道,主要采用单层平铺式发射。
[0003]经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告号为CN107757950B,公开了一种高轨光学遥感卫星结构,包括承力筒、燃料箱、氧箱、卫星平台、太阳翼、载荷适配结构、相机等;氧箱安装在承力筒内;各燃料箱分别通过位于燃料箱两端的燃料箱支架和燃料箱顶部拉板安装在承力筒两侧;承力筒、燃料箱、氧箱、燃料箱支架、燃料箱顶部拉板安装在卫星平台内;相机通过载荷适配结构安装在卫星平台顶部;太阳翼分别安装在卫星平台两侧。上述专利采用承力筒为主要受力结构,整星质量大,结构复杂,不利于一箭多星批量化发射。
[0004]经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告号为CN104787359B,公开了一种小型监视卫星平台构型包括:前梯形支撑架、后梯形支撑架、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第四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第四支撑梁均匀分布并固定在卫星主相机的周向;所述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第四支撑梁的前端分别与前梯形支撑架连接、后端分别与后梯形支撑架连接。上述专利采用整星框架式梯形截面构型,框架结构质量重,整星装配过程复杂,不利于批量化生产装配。
[0005]经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告号为CN106564619B,公开了一种商业遥感卫星构型布局,包括中空的正五边形立柱形式的卫星结构、体装太阳翼、可展开太阳翼,卫星结构又包括底板、五块相同的侧板、相机安装板和桁架结构。采用碳纤维桁架作为主承力结构,碳纤维桁架结构复杂,成本高、胶接时间长、精度保证困难、不适合批量化生产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批量化侧挂式发射的光学遥感卫星构型。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应批量化侧挂式发射的光学遥感卫星构型,包括卫星舱板、太阳电池阵、卫星平台区域、载荷适配器、光学相机、星箭分离装置;
[0008]所述载荷适配器在所述卫星舱板上内,所述太阳电池阵安装在所述卫星平台区域两侧,所述星箭分离装置设置在卫星星体外侧,且所述星箭分离装置安装在所述卫星平台区域背面,所述星箭分离装置与所述载荷适配器进行连接;
[0009]所述光学相机与所述载荷适配器连接固定,且所述载荷适配器提供所述光学相机的安装接口。
[0010]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载荷适配器设置在所述卫星舱板的内部上方区域,所述载荷适配器包括载荷安装板和撑杆,所述撑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卫星舱板内侧,所述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载荷安装板上,所述载荷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卫星舱板内,所述光学相机通过支座固定设置在所述载荷安装板上。在降低星箭分离装置分离冲击的同时,提供较为稳定的光学相机安装环境。
[0011]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卫星平台区域设置在所述卫星舱板的内部下方区域,所述卫星平台区域内侧设置有电池、电源控制器、综合电子以及推进分系统单机。在降低整星质心的同时,为光学相机提供温度水平较低的热环境。
[0012]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星箭分离装置采用四点式结构设置,所述星箭分离装置分布在所述卫星舱板背面外侧的上下两端,所述星箭分离装置的安装接口为预埋在卫星舱板内的埋件。
[0013]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埋件的材质为2A14T6。
[0014]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相机采用框架式结构,所述光学相机包括光学相机遮光罩、内部电气设备以及相机底板,所述光学相机遮光罩和所述内部电气设备均安装在所述相机底板上,所述相机底板再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载荷适配器连接固定。
[0015]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载荷安装板为铝蒙皮蜂窝板,所述载荷安装板的厚度为20mm。结构简单,生成制造成本低,适应批量化快速制造。
[0016]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撑杆为2A14T6铝合金杆件,所述撑杆的直径为30mm,所述撑杆的壁厚为2mm。
[0017]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卫星舱板采用多块铝蒙皮蜂窝板组成截面为梯形的立方体结构,所述铝蒙皮蜂窝板设有六块。卫星舱板结构紧凑,整星惯量小,利于整星在轨快速调姿稳定。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卫星舱板,通过箱板式的构型设计,结构更简单,加工制造周期短,成本低,更有利于批量化生产和发射部署;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卫星舱板,整星构型为梯形截面六面体,可以有效利用运载整流罩包络空间,可以实现侧挂方一箭多星发射;
[0021]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载荷适配器和卫星平台区域,且载荷与平台均融合在星体内,有效减少了整星惯量,利于快速在轨调姿和稳定。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适应批量化侧挂式发射的光学遥感卫星构型的外轮廓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适应批量化侧挂式发射的光学遥感卫星构型的内部结构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星星箭分离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整星舱板星箭分离装置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整星载荷适配器的装配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箭多星侧挂式的发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3]如图1所示为适应批量化侧挂式发射的光学遥感卫星构型的外轮廓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适应批量化侧挂式发射的光学遥感卫星构型的内部结构图,包括卫星舱板1、太阳电池阵2、卫星平台区域3、载荷适配器4、光学相机5、星箭分离装置6。
[0034]载荷适配器4在卫星舱板1上内,太阳电池阵2安装在卫星平台区域3两侧,星箭分离装置6设置在卫星星体外侧,且星箭分离装置6安装在卫星平台区域3背面,星箭分离装置6与载荷适配器4进行连接。光学相机5与载荷适配器4连接固定,且载荷适配器4提供光学相机5的安装接口。
[0035]如图6所示为整星载荷适配器4的装配示意图,载荷适配器4设置在卫星舱板1的内部上方区域,载荷适配器4包括载荷安装板7和撑杆8,撑杆8一端固定在卫星舱板1内侧,撑杆8的另一端固定在载荷安装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批量化侧挂式发射的光学遥感卫星构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卫星舱板(1)、太阳电池阵(2)、卫星平台区域(3)、载荷适配器(4)、光学相机(5)、星箭分离装置(6);所述载荷适配器(4)在所述卫星舱板(1)上内,所述太阳电池阵(2)安装在所述卫星平台区域(3)两侧,所述星箭分离装置(6)设置在卫星星体外侧,且所述星箭分离装置(6)安装在所述卫星平台区域(3)背面,所述星箭分离装置(6)与所述载荷适配器(4)进行连接;所述光学相机(5)与所述载荷适配器(4)连接固定,且所述载荷适配器(4)提供所述光学相机(5)的安装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批量化侧挂式发射的光学遥感卫星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适配器(4)设置在所述卫星舱板(1)的内部上方区域,所述载荷适配器(4)包括载荷安装板(7)和撑杆(8),所述撑杆(8)一端固定在所述卫星舱板(1)内侧,所述撑杆(8)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载荷安装板(7)上,所述载荷安装板(7)固定设置在所述卫星舱板(1)内,所述光学相机(5)通过支座固定设置在所述载荷安装板(7)上。在降低星箭分离装置(6)分离冲击的同时,提供较为稳定的光学相机(5)安装环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批量化侧挂式发射的光学遥感卫星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平台区域(3)设置在所述卫星舱板(1)的内部下方区域,所述卫星平台区域(3)内侧设置有电池、电源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宁斌顾桂华赵川韩鸣迪朱维各徐云东余林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