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其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803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13
本申请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其工艺。一种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初沉池、调节池、USAB厌氧罐、水质均衡池、生化池、污泥浓缩池、膜处理车间、深度氧化池。本申请得到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在有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的同时,还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COD、色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产量与日俱增,城市垃圾的处置成为现代都市的一大难题。目前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为焚烧处理和填埋处理,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处理方式,都会有渗滤液的产生。
[0003]具体的,在进行填埋处理时,部分垃圾在压实、发酵等生物化学降解作用及降水/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一种高浓度的有机/无机液体,即垃圾渗滤液。而在进行焚烧处理时,燃烧产生的高温将垃圾(厨余垃圾等)中吸附的液体析出,而该液体在高温下发生混合并造成性质改变,从而也形成垃圾渗滤液。
[0004]垃圾渗滤液水质浓度高,变化幅度大,其水质的变化情况与填埋场垃圾成分、垃圾处理规模、降雨量、温度、地形地质情况、填埋年限、垃圾降解状况等多因素密切相关。如不及时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收集、处理,垃圾渗滤液将对地下水、地表水及垃圾填埋场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尤其是它对地下水源和土壤的污染更为严重,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初沉池(1)、调节池(2)、USAB厌氧罐(3)、水质均衡池(4)、生化池(5)、污泥浓缩池(6)、膜处理车间(7)、深度氧化池(8),其中,初沉池(1),用于对焚烧处理及填满处理而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初滤并储存;调节池(2),用于调节垃圾渗滤液水量,控制垃圾渗滤液达到均质并减少颗粒沉淀;USAB厌氧罐(3),用于驱使上层活性污泥与下层污泥充分混合,形成悬浮污泥层,充分降解有机物;水质均衡池(4),用于平衡COD,节省碳源;生化池(5),用于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脱氮除磷;污泥浓缩池(6),膜处理车间(7),用于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超滤、纳滤,降解无机物;深度氧化池(8),用于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臭氧氧化处理,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和色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1)内倾斜设置有旋转格栅(13),所述旋转格栅(13)包括设置于所述初沉池(1)上的驱动件(131)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件(131)的输出端的过滤筒(132),所述过滤筒(132)倾斜容置于所述初沉池(1)内,所述过滤筒(132)的一端与所述初沉池(1)得的池底抵接,所述过滤筒(132)用于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初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1)上设置有刮刀(133),所述刮刀(133)的刀刃与所述过滤筒(132)的内壁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31)包括驱动电机(1311)、设置于驱动电机(1311)的输出端的主动齿轮(1312)以及设置于过滤筒(132)的外周面的从动齿轮(1313),所述主动齿轮(1312)与所述从动齿轮(1313)相互啮合;所述初沉池(1)上设置有转动座(1314),所述过滤筒(132)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座(1314)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2)内设置有若干环流搅拌机(21),若干所述环流搅拌机(21)用于分散垃圾渗滤液;所述调节池(2)的上端设置有离心风机(22),所述离心风机(22)用于将臭气排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2)内设置有水量感应组件(23)以及水量控制组件(24);所述水量感应组件(23)包括浮板(231)、连接杆(232)以及感应筒(233),所述浮板(231)及感应筒(233)设置于所述连接杆(232)的两端;所述调节池(2)的池底设置有限位网格笼(234),所述浮板(231)限位滑移于所述限位网格笼(234)内;所述水量控制组件(24)包括出水管(241)、控制管(242)以及控制件(243),所述出水管(241)设置于所述调节池(2)的上部,所述控制管(242)设置于所述出水管(241)的外周面,所述控制管(242)与所述出水管(241)相互连通,所述控制管(242)位于所述出水管(241)的下方,所述控制件(243)设置于所述控制管(242)内,所述感应筒(233)活动套设于所述控制管(242)的外周面;所述控制件(243)包括控制球(2431)、控制杆(2432)、压缩弹簧(2433)以及若干控制脚(2434),所述控制球(2431)设置于所述控制杆(2432)的端部,若干所述控制脚(2434)设置
于所述控制杆(24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嘉涛郭树青叶啸天张龙生姜海峰吴则江黄成贤毛挺仝鼎陈光孔凡明王林岳周和平黄瑞尤江林兵超金军郑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象山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