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7871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五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能够根据多组样品进行对照,使马铃薯的品种的抗性能够直观的进行检测,通过实验数据,同时能够根据多种马铃薯的品种能够直接进行实验,建立了一种可靠、结果稳定的适于马铃薯疮痂病抗性鉴定评价方法,能够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使检测的结果能够更加直观,通过对照组能够检测马铃薯本身内部是否含有疮痂病抗病菌,同时能够检测疮痂病病菌是否具有活性,能够使检测的过程中更加方便,能够直接的进行对照,操控性强的马铃薯疮痂病抗性鉴定新方法,以更好地进行抗疮痂病马铃薯资源评价及进行快速准确的筛选和鉴定。鉴定。鉴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
,具体为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粉痂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难以被彻底治愈。该病能导致块茎质量和产量降低,商品薯品质下降,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马铃薯粉痂病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块茎和根部,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

5毫米的水泡状斑点,病情发展后期或干燥条件下,可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斑块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有木栓质晕环,主要与土壤理化性质、品种抗性以及土壤中菌量多少等因素有关,应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养分、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合理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土壤处理,综合控制马铃薯粉痂病的发生;
[0003]由于疮痂病为危害马铃薯块茎的土传病害,病害发生过程无法直接观测,需要马铃薯完成全生育期,块茎成熟收获后观测鉴定结果,在块茎未收获期间无法了解病原菌对寄主的侵染情况,整个鉴定方法可控性较低,在对每个品种的马铃薯的抗性,不能够直接的进行检测,在进行培育的过程中较为不便,因此需要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进行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0007]步骤一:所述根据实验预选两种待鉴定的马铃薯,选择两类品种不一样的马铃薯,生长健康的马铃薯,扩繁后备用;
[0008]步骤二:所述获取疮痂病菌并进行活化,收集新鲜疮痂病病样,在室温条件下,黑暗环境中进行培养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疮痂病病原菌菌丝体后,用于接种体制备;
[0009]步骤三:所述对活化后的疮痂病菌进行接种体的制备,将步骤二中菌丝体在平板上扩繁,并在常温黑暗条件下进行预培养一周;
[0010]步骤四:所述病菌与马铃薯进行人工接种,通过进行人工喷雾接种的方式对实验组中的两类马铃薯进行接种操作,观察后进行抗病评价;
[0011]步骤五:所述对马铃薯品种的抗病进行评价,根据接种的时间分别观察两种马铃薯的感染情况然后计算每个马铃薯的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进行抗性评价。
[0012]进一步,所述选择两类品种不一样的马铃薯,两类马铃薯需要无疮痂病病况,生长健康的马铃薯,置于在潮湿环境中,同时喷洒培养,使马铃薯能够生根,并将生根后的两类马铃薯进行分组,扩繁后备用。
[0013]进一步,所述收集新鲜疮痂病病样,通过细胞繁殖的方法获得具有致病力的疮痂病病原菌、扩繁待用,将具有致病力的疮痂病病原菌接种至培养基平板上,在室温条件下,黑暗环境中进行培养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疮痂病病原菌菌丝体后,用于接种体制备。
[0014]进一步,将步骤二中菌丝体在平板上扩繁,生长一周后,加入灭菌水,使菌丝和孢子溶解于灭菌水中生成菌悬液,将菌悬液涂布于培养基平板上,并在常温黑暗条件下进行预培养一周,将涂布于培养基平板上的菌悬液,通过进行人工喷雾接种的方式对实验组中的两类马铃薯进行接种操作,实验组不做处理进行正常种植,在接种后每天观察,进行抗病评价。
[0015]进一步,所述在两类马铃薯开始发病情况开始,根据接种的时间分别观察两种马铃薯的感染情况,随机在两类马铃薯中同时选择十株进行发病严重度调查,然后计算每个马铃薯的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进行抗性评价;
[0016]其中,发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
[0017]I级:无症状,健康
[0018]II级:0<病斑面积<5%,茎根部分有少数病斑,但是根茎能够正常进行生长;
[0019][0020]III级:12.5%<病斑面积≤25%,茎根部分轻度损伤,表面病斑面积较小;
[0021][0022]IV级:25%<病斑面积≤50%,茎根部分腐烂严重,且马铃薯表面腐烂;
[0023][0024]V级:50%<病斑面积,分枝蔓病斑密布、枯死或叶片变黄脱落。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能够根据多组样品进行对照,使马铃薯的品种的抗性能够直观的进行检测,通过实验数据,通过对马铃薯进行生根培养和获取疮痂病菌并进行活化对马铃薯进行人工接种,诱导病菌在马铃薯上进行生长繁殖,对马铃薯品种的抗病进行评价,根据病斑的面积和马铃薯植株的坏死等级,判断每个品种马铃薯对疮痂病的抗性,能够使检测时间缩短,并且能够重复实验,使实验数据能够精准,大大的缩短了鉴定周期,鉴定方法无需大量人工,能够有效降低鉴定成本,同时能够根据多种马铃薯的品种能够直接进行实验,建立了一种可靠、结果稳定的适于马铃薯疮痂病抗性鉴定评价方法,能够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使检测的结果能够更加直观,检测范围能够缩短时间,增加了实验效率,通过对照组能够检测马铃薯本身内部是否含有疮痂病抗病菌,同时能够检测疮痂病病菌是否具有活性,能够使检测的过程中更加方便,能够直接的进行对照,操控性强的马铃薯疮痂病抗性鉴定新方法,以更好地进行抗疮痂病马铃薯资源评价及进行快速准确的筛选和鉴定。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流程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发病严重度分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实施例1
[0032]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五个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五个步骤:步骤一:所述根据实验预选两种待鉴定的马铃薯,选择两类品种不一样的马铃薯,生长健康的马铃薯,扩繁后备用;步骤二:所述获取疮痂病菌并进行活化,收集新鲜疮痂病病样,在室温条件下,黑暗环境中进行培养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疮痂病病原菌菌丝体后,用于接种体制备;步骤三:所述对活化后的疮痂病菌进行接种体的制备,将步骤二中菌丝体在平板上扩繁,并在常温黑暗条件下进行预培养一周;步骤四:所述病菌与马铃薯进行人工接种,通过进行人工喷雾接种的方式对实验组中的两类马铃薯进行接种操作,观察后进行抗病评价;步骤五:所述对马铃薯品种的抗病进行评价,根据接种的时间分别观察两种马铃薯的感染情况然后计算每个马铃薯的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进行抗性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两类品种不一样的马铃薯,两类马铃薯需要无疮痂病病况,生长健康的马铃薯,置于在潮湿环境中,同时喷洒培养,使马铃薯能够生根,并将生根后的两类马铃薯进行分组,扩繁后备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新鲜疮痂病病样,通过细胞繁殖的方法获得具有致病力的疮痂病病原菌、扩繁待用,将具有致病力的疮痂病病原菌接种至培养基平板上,在室温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德才张红骥杜魏甫罗山吴贵泽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