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茶叶电磁炒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53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茶叶电磁炒锅,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设有炒锅,所述炒锅的底部固定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套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外沿固定设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左侧固定设有刮板,所述炒锅的底部固定设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的动力输出轴套接有风扇,所述炒锅的右侧设有滑槽,所述炒锅的右侧设有挡板,所述滑槽的底部设有收纳桶。通过电机和旋转杆的配合,同时利用翻转板和刮板的配合,使得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翻炒很便捷,不需要手工去翻炒,能够避免烫伤,且翻炒更加均匀,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茶叶电磁炒锅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为一种新型茶叶电磁炒锅。

技术介绍

[0002]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历史源远流长,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我国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我国传过去的,然而茶叶之所以能够长期保存下来就是依靠电磁炒锅用来炒干其中的水分。
[0003]现如今,茶叶历史源远流长,身受人们的喜爱,但是茶叶的加工过程是非常繁琐的,需要经过很多工序,传统的茶叶加工设备,由于茶叶在电磁炒锅中的温度较高、不便于翻炒,而翻炒不均匀会影响茶叶的口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茶叶电磁炒锅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茶叶电磁炒锅,具备茶叶加工翻炒均匀,安全性强,能够给茶叶分类的优点,解决了茶叶加工翻炒不均匀不便捷不安全和茶叶无法分类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茶叶电磁炒锅,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设有炒锅,所述炒锅的底部固定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套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外沿固定设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左侧固定设有刮板,所述炒锅的底部固定设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的动力输出轴套接有风扇,所述炒锅的右侧设有滑槽,所述炒锅的右侧设有挡板,所述滑槽的底部设有收纳桶,所述收纳桶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出口,所述收纳桶的反面开设有第二出口,所述收纳桶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的动力输出轴套接有搅拌杆,所述收纳桶的内壁固定设有限位板和分离板。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壳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圆孔,且圆孔位置与风扇的位置相对应。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皆设置有密封盖,且密封盖的外侧皆设置有把手。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翻转板的底部呈斜坡状与炒锅的底部相贴合,所述刮板的正面呈斜坡状与炒锅的内壁相贴合。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离板位于限位板的上方,且两者之间距离不得低于5cm。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杆的外沿设置有圆杆,且圆杆数量为三个。
[00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一种新型茶叶电磁炒锅,通过电机和旋转杆的配合,同时利用翻转板和刮板的配合,使得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翻炒很便捷,不需要手工去翻炒,能够避免烫伤,且翻炒更加均匀,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0013]2、该一种新型茶叶电磁炒锅,通过设置分离板,使得茶叶在加工过后可以进行分类,可以将品质好的茶叶和茶叶细渣进行区别,通过设置第二马达和搅拌杆使得工作人员在分类过程中的工作效率提高,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以及可行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翻转板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电机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第一出口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分离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支撑杆;2、炒锅;3、电机;4、保护壳;5、旋转杆;6、翻转板;7、刮板;8、外壳;9、第一马达;10、风扇;11、滑槽;12、挡板;13、收纳桶;14、第一出口;15、第二出口;16、第二马达;17、限位板;18、分离板;19、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6,一种新型茶叶电磁炒锅,包括支撑杆1,支撑杆1的顶部固定设有炒锅2,炒锅2的底部固定设有保护壳4,保护壳4的顶部设有电机3,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套接有旋转杆5,旋转杆5的外沿固定设有翻转板6,翻转板6的左侧固定设有刮板7,炒锅2的底部固定设有外壳8,外壳8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马达9,第一马达9的动力输出轴套接有风扇10,炒锅2的右侧设有滑槽11,炒锅2的右侧设有挡板12,滑槽11的底部设有收纳桶13,收纳桶13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出口14,收纳桶13的反面开设有第二出口15,收纳桶13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二马达16,第二马达16的动力输出轴套接有搅拌杆19,收纳桶13的内壁固定设有限位板17和分离板18。
[0023]其中,保护壳4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圆孔,且圆孔位置与风扇10的位置相对应,利用上述结构,使得风扇10工作产生的风能够对电机3进行散热,避免温度太高对电机3造成烧毁,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以及安全性。
[0024]其中,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皆设置有密封盖,且密封盖的外侧皆设置有把手,利用上述结构,当收纳桶13在不使用时,能够避免有异物灰尘进入收纳桶13内壁,同事能够避免收纳桶13工作时茶叶掉落,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0025]其中,翻转板6的底部呈斜坡状与炒锅2的底部相贴合,刮板7的正面呈斜坡状与炒锅2的内壁相贴合,利用上述结构,使得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翻炒加热能够更均匀,利用刮板
7,使得能够避免茶叶附着在炒锅2的内壁,避免了长时间附着在内壁没有翻炒烧糊的情况,提高了该装置的可行性。
[0026]其中,分离板18位于限位板17的上方,且两者之间距离不得低于5cm。上述结构中,利用分离板18使得茶叶在加工过后可以对茶叶进行分类,对加工过程中的细小残渣进行分离,提高茶叶品质。
[0027]其中,搅拌杆19的外沿设置有圆杆,且圆杆数量为三个,利用上述结构,使得茶叶在加工过后分类的工作效率提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2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茶叶倒茶叶炒锅2内,启动电机3,通过电机3带动旋转杆5、翻转板6和刮板7工作对炒锅2内茶叶进行翻炒,启动第一马达9带动风扇10工作对电机3进行散热,加工翻炒完毕后,移除挡板12,将炒锅2内的茶叶通过滑槽11运输至收纳桶13内部,启动第二马达16,利用第二马达16带动搅拌杆19旋转,再通过分离板18将茶叶进行分类,茶叶细渣通过分离板18进入限位板17上方,品质较好的茶叶留存在分离板18的顶部,分离完毕后茶叶细渣通过第二出口15取出,品质较好的茶叶通过第一出口14取出。
[00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茶叶电磁炒锅,包括支撑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的顶部固定设有炒锅(2),所述炒锅(2)的底部固定设有保护壳(4),所述保护壳(4)的顶部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套接有旋转杆(5),所述旋转杆(5)的外沿固定设有翻转板(6),所述翻转板(6)的左侧固定设有刮板(7),所述炒锅(2)的底部固定设有外壳(8),所述外壳(8)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马达(9),所述第一马达(9)的动力输出轴套接有风扇(10),所述炒锅(2)的右侧设有滑槽(11),所述炒锅(2)的右侧设有挡板(12),所述滑槽(11)的底部设有收纳桶(13),所述收纳桶(13)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出口(14),所述收纳桶(13)的反面开设有第二出口(15),所述收纳桶(13)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二马达(16),所述第二马达(16)的动力输出轴套接有搅拌杆(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兵李云桂林忠
申请(专利权)人:普洱合力茶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