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工件折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748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圆形工件折弯装置,包括机架、折弯机构与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折弯机构包括折弯轴、连接座、第一塑模件、第二塑模件、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模具底座,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分别固定连接于模具底座左右两则,所述第一塑模件与第二塑模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上并共同开合,所述折弯轴设置于第一塑模件与第二塑模件之间的上方并连接所述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通过驱动机构将折弯轴下压,将设置于所述第一塑模件与所述第二塑模件上的工件进行圆形折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驱动机构将折弯轴与第一塑模件、第二塑模件快速接触对工件进行折弯加工,将工件形折弯成圆形于折弯轴上。弯轴上。弯轴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形工件折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件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圆形工件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们在日常对工件的加工中往往需要将工件加工成圆形,其中需要加工的工件往往比较薄,人们在加工时一不注意就会损坏工件,而且通过人工加工的工件往往圆度不够,未能达到人们的标准。公开号为CN103878245B的中国专利在2016

03

09公开了一种圆形工件用的折弯机模具,该折弯机模具包括上模具、中模具和下模具,所述的上模具的下表面为圆弧形;所述的中模具分为中模上部分和中模下部分;所述的中模上部分的上部设有一个向下凹的第一圆弧凹槽,所述的第一圆弧凹槽为半圆形;所述的中模上部分下方的左侧是中模下部分,中模上部分下方的右侧设有向上凹的第二圆弧凹槽。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下模具和上模具的特殊形状设计,尤其是中模下部分的左侧面上设有弧形凸起,彻底的改变了原来折弯机模具的工作理念,不再单纯的上下运动,而是在上下运动的同时伴随着左右移动,控制精度更高。然而该专利公开的折弯机模具存在以下不足:1.该折弯机模具在加工时往往需要对工件进行多次加工才能提高工件的圆度。2.该折弯机模具没有对工件进行定位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圆形工件折弯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为:包括机架、折弯机构与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折弯机构包括折弯轴、连接座、第一塑模件、第二塑模件、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模具底座,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分别固定连接于模具底座两侧,所述第一塑模件与第二塑模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上共同开合,所述第一塑模件与第二塑模件均在内侧成型有相互对称的弧形槽,当第一塑模件与第二塑模件张开后两弧形槽配合形成上侧敞口的U形槽,当第一塑模件与第二塑模件闭合后两弧形槽共同配合构成圆槽,所述折弯轴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通过驱动机构将折弯轴下压至所述U形槽内,将设置于所述第一塑模件与所述第二塑模件上的工件进行圆形折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折弯装置通过设置工件薄片于第一塑模件与第二塑模件上,通过驱动机构推动连接座上的折弯轴,将工件薄片快速折弯于第一塑模件与第二塑模件闭合形成的圆槽中,形成圆形工件并套于折弯轴中。
[0005]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气缸、第一升降座、第二升降座、导柱,所述机架包括机架主体与安装座,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升降座连接,所述第一升降座连接于第二升降座下方并连接所述连接座,所述导柱固定连接于第二升降座上侧并贯穿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多个供所述导柱运动时作垂直导向的通孔。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气缸推动第二升降座,第二升降座
驱动下方的第一升降座,使折弯轴对工件进行下压加工,安装座上的通孔供运动时的导柱导向作用,防止导柱发生偏移。
[0006]优选地,所述连接座上还包括有用于临时限制工件位置的活动限位件,所述活动限位件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转动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将活动限位件与折弯轴接触,使已加工完成的圆形工件限制套于折弯轴上,不轻易掉落。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座上还包括有用于对工件定位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焊接于所述第一支座中。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对工件进行定位,使工件加工后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并套于折弯轴上。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支座上还包括有用于对工件定位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焊接于所述第二支座中。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对工件进行定位,使工件加工后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并套于折弯轴上。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塑模件通过第一转轴铰接于所述第一支座中。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受到折弯轴下压时,第一塑模件能够围绕着第一转轴做下摆运动。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塑模件通过第二转轴铰接于所述第二支座中。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受到折弯轴下压时,第二塑模件能够围绕着第二转轴做下摆运动。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之间还设置有复位件以及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复位件下方,所述复位件顶压所述第一塑模件与所述第二塑模件底部以带动第一塑模件与所述第二塑模件张开。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复位弹簧将复位件上顶,使复位件将第一塑模件与第二塑模件进行复位张开,以便于工件脱模。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待机状态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待机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待机状态局部放大图的局部剖视图。
[0017]图6为本技术中工件成品的主视图。
[0018]5‑
机架主体,51

安装座,1

连接座,11

折弯轴,12

活动限位件,212

第一塑模件,21

第一支座,213

第一转轴,211

第一挡板,222

第二塑模件,22

第二支座,223

第二转轴,221

第二挡板,2

模具底座,23

复位件,24

复位弹簧,4

气缸,32

第二升降座,3

第一升降座,31

压缩弹簧,6

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圆形工件折弯装置,包括机架、折弯机构与驱动机构,所述机架包括有机架主体5与安装座51,其中所述折弯机构包括折弯轴11、连接座1、活动限位件12、第一塑模件212、第二塑模件222、第一挡板211、第二挡板221、第一支座21、第二支座22、复位件23、模具底座2,所述折弯轴11焊接于所述连接座1上,所述活动限位
件12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1中,所述连接座1设置于所述第一塑模件212与所述第二塑模件222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塑模件212通过第一转轴213铰接于所述第一支座21中,所述第二塑模件222通过第二转轴223铰接于所述第二支座22中,所述第一挡板211与所述第二挡板221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支座21与所述第二支座22上,用于对工件6进行定位,所述第一支座21与所述第二支座22固定于所述模具底座2的两端。
[0021]此外,所述第一塑模件212与所述第二塑模件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工件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折弯机构与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折弯机构包括折弯轴(11)、连接座(1)、第一塑模件(212)、第二塑模件(222)、第一支座(21)、第二支座(22)、模具底座(2),所述第一支座(21)与所述第二支座(22)分别固定连接于模具底座(2)左右两则,所述第一塑模件(212)与第二塑模件(22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21)与所述第二支座(22)上共同开合,所述第一塑模件(212)与第二塑模件(222)均在内侧成型有相互对称的弧形槽,当第一塑模件(212)与第二塑模件(222)张开后两弧形槽配合形成上侧敞口的U形槽,当第一塑模件(212)与第二塑模件(222)闭合后两弧形槽共同配合构成圆槽;所述折弯轴(11)设置于第一塑模件(212)与第二塑模件(222)之间的上方并连接所述连接座(1)上,所述连接座(1)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通过驱动机构将折弯轴(11)下压至所述U形槽内,将设置于所述第一塑模件(212)与所述第二塑模件(222)上的工件(6)进行圆形折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工件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气缸(4)、第一升降座(3)、第二升降座(32)、导柱(33),所述机架包括机架主体(5)与安装座(51),所述气缸(4)安装于所述安装座(51)上,所述气缸(4)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安装座(51)与所述第二升降座(32)连接,所述第一升降座(3)连接于第二升降座(32)下方并连接所述连接座(1),所述导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怀利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博奇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