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及对应的雾化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42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及对应的雾化芯,该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包括支架与发热件。支架的底端的承载部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发热件包括发热网和多根引线。发热网设置在容纳腔内。第一引线的一端与发热网的一端连接,第二引线的一端与发热网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引线的一端位于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之间。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的另一端位于同一个定位孔中,且与电源的同一个电极通电连接。第三引线中至少有一根与电源的另一个电极通电设置。减小了发热网端部之间的间隙,使得发热网的发热面积增大,提高了发热网的发热效果。雾化芯安装了上述任一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也可以提高发热网的发热效果以及雾化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及对应的雾化芯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及对应的雾化芯。

技术介绍

[0002]雾化芯上的发热网结构是用于产生热量,使得雾化腔内的油液雾化。传统的发热网结构中,发热网的两端断开设置且为环形结构,发热网两端的引线分别连接有一个电极,为了避免短路,使得发热网的两端之间间隙较大,导致发热面积较小。
[0003]故需要提供一种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及对应的雾化芯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及对应的雾化芯,该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通过将发热网两端的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位于同一个定位孔中,且与电源的同一个电极通电连接,第三引线中至少有一根与电源的另一个电极通电设置,减小了发热网端部之间的间隙,使得发热网的发热面积增大,提高了发热网的发热效果。雾化芯安装了上述任一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也可以提高发热网的发热效果以及雾化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传统的发热网结构两端的引线分别连接有一个电极使得发热网的两端之间间隙较大导致发热面积较小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内容为:一种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用于与电源连接产生热量使雾化液雾化,其包括:
[0006]支架,其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支架的顶端敞口,其底端设置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周侧与所述支架的底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以及,
[0007]发热件,其包括发热网和多根引线;所述发热网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多根所述引线的一端均与所述发热网连接,多根所述引线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源连接;其中,多根所述引线包括第一引线、第二引线与至少一根第三引线;所述第一引线的一端与所述发热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线的一端与所述发热网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引线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之间;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的另一端位于同一个所述定位孔中,且与所述电源的同一个电极通电连接;所述第三引线中至少有一根与所述电源的另一个电极通电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引线设置为一根,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对应的所述电源的电极与所述第三引线对应的所述电源的电极相异设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三引线呈180 度设置,可以使得发热量均衡。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网还包括多个发热块,多个所述发热块用于通电发热。所述发热块至少与两根所述引线连接,所述发热块的两端的端部均连接有一根所述引线,且所述发热块的两端的端部的两根所述引线的电极相异设置。所述发热块上的其余所述引线均断
电设置。选择不同的所述引线通电来划分所述发热块,使得所述发热网的功率可调。
[0011]进一步的,所有所述发热块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发热块的面积与其他所述发热块的面积存在差异,调节方式具有多样性,提高使用的兼容性。
[0012]进一步的,所有所述发热块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发热块上连接的所述引线数量与其他所述发热块上连接的所述引线的数量存在差异,所述发热块的发热功率可调,便于提供不同程度的发热量,提高使用的兼容性。
[0013]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储液棉。所述储液棉包括储液部和延伸部,所述储液部包裹在所述发热网的外部。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穿槽,所述穿槽与所述支架的顶部的敞口连通。所述穿槽的底边高于所述承载部的内表面,所述延伸部凸出于所述储液部的一侧,且穿设于所述穿槽。结构紧凑,安拆便捷。
[0014]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导液棉,所述支架的另一侧设置有导液棉。其与所述穿槽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导液棉的底边高于所述承载部的内表面,所述导液棉的外侧周边设置有两个减薄部,分别位于所述导液棉的底边的一侧和顶边的一侧,提高安装的效率。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穿槽错位设置。可以防止雾化液不经过发热网而直接通过所述导液棉与所述间隙直接进入到所述发热网内。
[0016]一种雾化芯,其包括上述中任一所述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
[0017]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一种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及对应的雾化芯,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及对应的雾化芯,该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包括支架与发热件。支架的底端的承载部的周侧与支架的底端的内壁密封连接。承载部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发热件包括发热网和多根引线。发热网设置在容纳腔内,多根引线的一端均与发热网连接,多根引线的另一端均与电源连接。其中,第一引线的一端与发热网的一端连接,第二引线的一端与发热网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引线的一端位于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之间。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的另一端位于同一个定位孔中,且与电源的同一个电极通电连接。第三引线中至少有一根与电源的另一个电极通电设置。减小了发热网端部之间的间隙,使得发热网的发热面积增大,提高了发热网的发热效果。雾化芯安装了上述任一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也可以提高发热网的发热效果以及雾化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传统的发热网结构两端的引线分别连接有一个电极使得发热网的两端之间间隙较大导致发热面积较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左侧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右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的发热网与引线连接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有两根第三引线时具体实施方式的一平面示意图。
[0025]图7本技术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有两根第三引线时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有四根第三引线时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有四根第三引线时第二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有四根第三引线时第三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技术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有五根第三引线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0030]图中:10.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11.支架,111.容纳腔,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与电源连接产生热量使雾化液雾化,所述发热组件包括:支架,其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支架的顶端敞口,其底端设置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周侧与所述支架的底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以及,发热件,其包括发热网和多根引线;所述发热网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多根所述引线的一端均与所述发热网连接,多根所述引线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源连接;其中,多根所述引线包括第一引线、第二引线与至少一根第三引线;所述第一引线的一端与所述发热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线的一端与所述发热网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引线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之间;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的另一端位于同一个所述定位孔中,且与所述电源的同一个电极通电连接;所述第三引线中至少有一根与所述电源的另一个电极通电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引线设置为一根,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对应的所述电源的电极与所述第三引线对应的所述电源的电极相异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三引线呈180度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面积大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网还包括多个发热块,多个所述发热块用于通电发热;所述发热块至少与两根所述引线连接,所述发热块的两端的端部均连接有一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宇宋茂清邹德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美众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