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103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11
本申请涉及物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外壳组件、雾化芯组件以及第一密封件。外壳组件包括外壳本体及与所述外壳本体内壁连接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具有贯穿的通道和与所述通道连通的进气结构;雾化芯组件,穿设所述通道与所述导流件连接;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外壳本体之间以形成围设于所述通道外周的储液腔,所述导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中,其中一者相对另一者绕所述通道的外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密封件暴露或封堵所述进气结构。本申请的气溶胶生成装置能够使多次切换雾化芯组件和气溶胶生成基质之间的状态,多次实现油芯分离或油芯接触,且无需增设额外部件,简化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结构,使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控制更加可持续和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雾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1、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加热油舱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使气溶胶生成基质变成气溶胶供用户吸食。一般气溶胶生成装置内的雾化芯组件与气溶胶生成基质接触,易导致气溶胶生成基质变质或出现泄露等现象。目前的雾化芯组件和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分离技术大多为一次性拆除,一旦拆除后无法再起到分离的作用,或者增设额外的拨动开关实现分离,使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繁琐,容易导致气溶胶生成装置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雾化芯组件和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分离技术大多为一次性拆除,一旦拆除后无法再起到分离状态,或者增设拨动开关实现分离,使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结构繁琐,容易导致气溶胶生成装置出现故障的问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2、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3、外壳组件,包括外壳本体及与所述外壳本体内壁连接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具有贯穿的通道和与所述通道连通的进气结构;

4、雾化芯组件,穿设所述通道与所述导流件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外壳本体包括上壳和中壳,所述上壳的内壁与所述导流件连接,所述中壳围设于所述导流件的外周且连接于所述上壳,所述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中壳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上壳以及所述中壳共同构设所述储液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中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上设有第一引导部,所述中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外壳本体包括上壳和中壳,所述上壳的内壁与所述导流件连接,所述中壳围设于所述导流件的外周且连接于所述上壳,所述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中壳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上壳以及所述中壳共同构设所述储液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中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上设有第一引导部,所述中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导部配合的第二引导部,当所述上壳相对所述中壳转动时,所述导流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转动,且所述上壳受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的作用下,相对所述中壳靠拢或远离,以压缩或恢复所述储液腔的体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中一者被构造为凹槽,另一者被构造为凸起;所述凹槽绕所述通道的外围设置,并沿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高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导液棉、支撑体和加热件,所述支撑体卡接于所述导流件的所述通道内,所述支撑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导流件的内周面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支撑体设有与所述通道连通的中空部和与所述中空部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进气结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段冲刘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美众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