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大矿山自流充填系统服务范围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705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矿山充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扩大矿山自流充填系统服务范围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由分流系统、双泵送系统和事故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该方法包括分流缓冲、泵送充填和事故处理三个实施步骤。通过提前的管路变化和充填泵增压,实现了全充填流程的稳压通畅,利用四通弯头把自流管道和两条泵送管道连接,保证了流量的稳定,解决了矿山自流充填系统服务范围小、改成泵送系统投资大、充填管路无法利用的问题,有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改造工程量少、系统投资小等优点。系统投资小等优点。系统投资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扩大矿山自流充填系统服务范围的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矿山充填
,具体涉及一种扩大矿山自流充填系统服务范围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流充填系统是指矿山利用地表充填站和井下采空区之间的高差,借助充填料浆的重力势能克服其管道输送的阻力,使其自流至采空区内的一种充填方式,具有输送能耗低、系统投资小、料浆流速高、充填能力大等突出优点,在矿山中应用十分普遍。但由于没有额外的输送动力,自流充填系统的服务范围相对有限,仅能满足充填倍线为6以内的采空区充填需求。
[0003]待地表自流充填系统建成后,要想增加其服务范围、覆盖充填倍线超过6的区域,往往采用在地表充填站内增设泵送装置、提供额外输送动力的方式。但是,在充填系统能力一定情况下,泵送充填的工作流速往往较小,一般为自流充填工作流速的一半左右,则泵送充填管路内径要达到自流管径的1.4倍以上。因此,在地表增加泵送装置来提高自流系统的服务范围,需要将原自流充填管路全部拆除,换成内径更大的泵送充填管路。为充分利用原自流充填管路、增加自流充填系统服务范围、减少系统改造投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扩大矿山自流充填系统服务范围的装置及方法,具有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改造工程量少、系统投资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矿山自流充填系统服务范围小、改成泵送系统投资大、充填管路无法利用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扩大矿山自流充填系统服务范围的装置及方法,具有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改造工程量少、系统投资小等优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扩大矿山自流充填系统服务范围的装置,包括分流系统、双泵送系统和事故处理系统三部分:所述分流系统由四通弯头、变径管、事故管路和截止阀组成:四通弯头分别与原水平自流管路、两条变径管路及一条事故管路连通,事故管路管径应与原水平自流管路一致,变径管路管径应≥1.5倍原水平自流管径,分别在两条变径管路及事故管路中部安装截止阀,控制管路流量;所述双泵送系统由两套集料斗、充填泵和泵送管路组成:集料斗为钢结构斗仓,顶部设有进料口和观察窗,进料口与变径管路连通,下部承接充填泵入口,侧面设置溢流口,充填泵入口承接集料斗,出口连接水平泵送管路和垂直泵送管路;所述事故处理系统由事故池、溢流管和事故阀组成:事故池设置在两台充填泵中间,通过溢流口和溢流管承接集料斗内溢流出来的充填料浆,事故阀布置在事故管路末端,事故状态下可控制充填料浆泄入事故池。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扩大矿山自流充填系统服务范围的方法,采用上述装置,包括
以下步骤:步骤一,分流缓冲:关闭事故阀、打开截止阀,充填料浆经垂直钻孔、水平自流管路、四通弯头后分流入两侧的变径管路内,经变径管路缓冲减速后流入集料斗进料口;步骤二,泵送充填:充填料浆经集料斗流入充填泵内,经水平泵送管路和垂直泵送管路泵送至采空区充填;步骤三,应急处置:事故状态下,关闭截止阀、打开事故阀,将垂直钻孔、水平自流管路内的充填料浆排入事故池。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四通弯头的分流作用,实现了原自流充填装置与后续双泵送系统在流量、流速和管径方面高度匹配的作用;利用变径管路的缓冲调节,使自流充填料浆缓慢流至充填泵集料斗内,保障了自流向泵送过渡的均匀和稳定,具有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改造工程量少、系统投资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及方法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及方法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及方法中事故处理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0010]图中:1—垂直自流管路;2—水平自流管路;3—四通弯头;4—变径管路;5—截止阀;6—充填泵;7—集料斗;8—进料口;9—观察窗;10—出料口;11—水平泵送管路;12—垂直泵送管路;13—溢流口;14—溢流管;15—事故管路;16—事故阀;17—事故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扩大矿山自流充填系统服务范围的装置,包括分流系统、双泵送系统和事故处理系统三部分:所述分流系统由四通弯头3、变径管4、事故管路15、截止阀5组成:四通弯头3分别与原水平自流管路2、两条变径管路4及一条事故管路15连通,事故管路15管径应与原垂直自流管路1和水平自流管路2一致,变径管路4管径应≥1.5倍原水平自流管路2管径,分别在两条变径管路4及事故管路15中部安装截止阀5,控制管路流量,见图1;所述双泵送系统由两套集料斗7、充填泵6和泵送管路组成:集料斗7为钢结构斗仓,顶部设有进料口8和观察窗9,进料口8与变径管路4连通,下部承接充填泵6入口,侧面设置溢流口13,充填泵6入口承接集料斗7,出口连接水平泵送管路11和垂直泵送管路12,见图2;所述事故处理系统由事故池17、溢流管14和事故阀16组成:事故池17设置在两台充填泵6中间,通过溢流口13和溢流管14承接集料斗7内溢流出来的充填料浆,事故阀16布置在事故管路15末端,事故状态下可控制充填料浆泄入事故池17,见图3。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扩大矿山自流充填系统服务范围的方法,采用上述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分流缓冲:关闭事故阀16、打开截止阀5,充填料浆经垂直自流管路1、水平自流管路2、四通弯头3后分流入两侧的变径管路4内,经变径管路4缓冲减速后流入集料斗进料口,见图1;步骤二,泵送充填:充填料浆经集料斗7流入充填泵内,经水平泵送管路11和垂直泵送管路12泵送至采空区充填,见图2;步骤三,应急处置:事故状态下,关闭截止阀5、打开事故阀16,将垂直钻孔、水平自流管路2内的充填料浆排入事故池17,见图3。
[0014]以某矿山能力为160m3/h的自流充填系统为例,其充填料浆质量浓度为72%,通过垂直钻孔和水平管道自流至采空区内,仅能服务充填倍线为6以内的区域。下面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扩大自流充填系统的服务范围。
[0015]首先,在井下选择合适位置的施工硐室,在硐室内开挖事故池,布置两台流量为100m3/h、压力为15MPa的充填泵,安装内径为150mm的四通弯头和事故管路、内径为250mm的变径管以及截止阀等装置;其次,在设备及系统调试运行成功后,关闭事故阀、打开截止阀,充填料浆经垂直钻孔、水平自流管路、四通弯头后分流入两侧的变径管路内,经过分流后,流入每一侧的变径管路的流量为80m3/h;然后,经变径管缓冲调节后,充填料浆的流速可降至0.5m/s,进而经集料斗流入充填泵内,经水平泵送管路和垂直泵送管路泵送至采空区内;最后,事故应急状态下,关闭截止阀、打开事故阀,将垂直钻孔、水平自流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大矿山自流充填系统服务范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分流系统、双泵送系统和事故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所述分流系统由四通弯头、变径管、事故管路和截止阀组成:四通弯头分别与原水平自流管路、两条变径管路及一条事故管路连通,事故管路管径应与原水平自流管路一致,变径管路管径应≥1.5倍原水平自流管径,分别在两条变径管路及事故管路中部安装截止阀,控制管路流量;所述双泵送系统由两套集料斗、充填泵和泵送管路组成:集料斗为钢结构斗仓,顶部设有进料口和观察窗,进料口与变径管路连通,下部承接充填泵入口,侧面设置溢流口,充填泵入口承接集料斗,出口连接水平泵送管路和垂直泵送管路;所述事故处理系统由事故池、溢流管和事故阀组成:事故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帅李拥军王建兵胡博怡马鹏飞黄富邦李成鑫王灿邹培源王新民张钦礼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洛坝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