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01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外壳、触片组件和机械传动机构;触片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触片组件包括导杆、动触片和静触片,动触片固定安装于竖向设置的导杆的顶端,静触片设置于外壳内部的顶端,且动触片上的动触点与静触片上的静触点相对应设置;机械传动机构连接于导杆的下端,机械传动机构驱动导杆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动触片上下移动,动触点与静触点相互接触或分开,进而实现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继电器采用纯机械传动的形式,使得传动比更准确,能够精确地控制动触点的位置,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能够保持恒定的接触力,大大提高被控电路的通断控制稳定性,且结构简单、工艺简单,可以大大降低继电器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继电器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继电器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


[0001]本技术属于继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到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的作用。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的感应机构,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在继电器的感应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驱动部分。
[0003]现有技术中采用电磁感应原理的继电器是通过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动铁芯会受到向上的力,带动芯轴以及芯轴上方的动触点一起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达到力的平衡,从而导通电路;线圈断电时,失去磁场,从而没有了力,在重力和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动触点和静触点分离,从而起到断开电路的作用。但由于输入电压的不同,导致磁场不一样,给动触点向上的力就会出现差异,从而使得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力不稳定;并且,电磁感应原理的继电器的结构复杂,使得继电器的成本较高。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0005]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感应原理的继电器由于输入电压的不同,导致被控电路的通断控制不稳定的问题,以及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外壳、触片组件和机械传动机构;
[0008]所述触片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触片组件包括导杆、动触片和静触片,所述动触片固定安装于竖向设置的导杆的顶端,所述静触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顶端,且所述动触片上的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片上的静触点相对应设置;
[0009]所述机械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导杆的下端,所述机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导杆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动触片上下移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相互接触或分开,进而实现电路的导通或断开。
[0010]优选地,所述动触片下方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围设于所述导杆的外围,所述弹性件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动触片的下端面,所述弹性件的下端固定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12]优选地,所述动触点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一一对应设置,且
所述动触点的数量与所述静触点的数量相同。
[0013]优选地,所述机械传动机构包括移动副和转动副,所述移动副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导杆的下端,所述移动副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副连接,所述转动副的转动带动所述移动副上下运动,进而驱动所述导杆上下运动。
[0014]优选地,所述移动副为导轮,所述转动副为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导轮相切配合接触,所述凸轮上设置有转轴,所述凸轮绕所述转轴做圆周转动,进而通过所述导轮驱动所述导杆上下运动。
[0015]优选地,所述凸轮为具有曲线轮廓和变化直径的盘型凸轮。
[0016]优选地,所述移动副为导块,所述转动副为曲柄连杆组件。
[0017]优选地,所述曲柄连杆组件包括连杆和曲柄,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导块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曲柄连接,所述曲柄绕远离所述连杆的一端做周向转动,带动所述连杆沿竖向发生位移,进而通过连杆带动所述导杆上下运动。
[0018]优选地,所述机械传动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动副做圆周转动。
[0019]如上所述,本技术的继电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中的继电器是采用纯机械传动的形式来实现控制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的开闭,与传统的电磁感应原理的继电器相比,该结构简单、工艺简单,可以大大降低继电器的成本。
[0021]本技术中的继电器采用纯机械传动的形式,使得传动比更准确,能够精确地控制动触点的位置,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能够保持恒定的接触力,大大提高被控电路的通断控制稳定性,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线圈会因为输入电压的不同,导致磁场不一样,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接触力会出现差异,使得被控电路的通断控制出现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电磁感应原理的继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电磁感应原理的继电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继电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继电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10继电器
[0028]11外壳
[0029]12动触片
[0030]13静触片
[0031]14线圈
[0032]15动铁芯
[0033]16芯轴
[0034]17弹簧
[0035]201外壳
[0036]202导杆
[0037]203动触片
[0038]204静触片
[0039]205弹性件
[0040]206导轮
[0041]207凸轮
[0042]2081连杆
[0043]2082曲柄
[0044]2083导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46]请参阅图1至图1~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47]参阅图1和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磁感应原理的继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剖视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10包括外壳11和设置于外壳11内部的静触片13、动触片12、芯轴16、弹簧17、动铁芯15和线圈14,线圈14通电后产生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动铁芯15受到向上的力,带动芯轴16向上移动,动触片12上与芯轴16连接在一起,芯轴16带动动触片12一同向上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包括:外壳、触片组件和机械传动机构;所述触片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触片组件包括导杆、动触片和静触片,所述动触片固定安装于竖向设置的导杆的顶端,所述静触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顶端,且所述动触片上的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片上的静触点相对应设置;所述机械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导杆的下端,所述机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导杆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动触片上下移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相互接触或分开,进而实现电路的导通或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下方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围设于所述导杆的外围,所述弹性件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动触片的下端面,所述弹性件的下端固定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动触点的数量与所述静触点的数量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传动机构包括移动副和转动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杨晓枫曹楷
申请(专利权)人: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