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765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喷药机包括:车体、多个卡轮组件、槽型杆、喷洒组件、药箱、加药泵;车体底面上各顶角上分别设置卡轮组件;车体通过卡轮组件架设于大棚内铺设的轨道上;车体沿轨道移动;轨道两侧分别设置植株种植区;车体一端设置把手杆;车体另一端上设置主竖杆。该装置单向移动一次即可实现对轨道两侧植株的洒药操作,操作效率较高、操作难度大幅下降,劳动强度降低、单次操作的洒药量增大,尤其适用于喷洒杀虫、杀菌药剂。杀菌药剂。杀菌药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药机


[0001]本申请涉及花卉种植
,特别是一种喷药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花卉种植主要采用大棚进行种植,大棚内虽然能为植物提供较好的温湿度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植物晒伤,但大棚内种植密度大、空气流动性较差,高温高湿环境极容易使植物遭受多种病虫害,如红蜘蛛、蚜虫、蚧壳虫、白粉病、霜霉病。但现行洒药方式大都为人工背负药箱(132)在植株间穿梭喷洒,劳动量大、洒药效率低、喷药量较小,难以满足大面积种植花卉植物杀虫的需要。
[0003]例如CN201811594261.5中公开了一种精量农药喷洒设备,包括:车体、设于所述车体上的农药桶及与所述农药桶相连通的喷洒装置;所述车体包括可来回动作的车轮和用于驱动所述车轮来回动作的驱动件;所述喷洒装置包括用于给农作物喷洒农药的施药结构、用于为所述施药结构输送农药的上药结构及用于控制施药结构对每个植株精准喷洒农药的启闭结构;通过施药结构、上药结构的设置,使得可以自动将农药桶内的药液喷洒到农作物上,无需手动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再通过启闭结构的设置,使得可以精确的对每一株植株喷洒定量的农药,使用方便,保证了每一株果树均能被喷洒上农药,同时又不会造成农药的浪费,避免农药喷洒在空处对环境造成污染。
[0004]但该喷洒农药装置单侧仅设置1个喷头,喷头数量较少,虽然能避免农药污染,但由于喷药量较小,难以实现对害虫的有效杀灭;虽然设置导轨但药筒也设置于导轨移动小车上,整体移动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大棚内大规模种植花卉的农药喷洒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喷药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喷药机喷头较少,单次喷药量较小,喷药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大棚大量种植喷药需要的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喷药机,包括:车体、多个卡轮组件、槽型杆、喷洒组件、药箱、加药泵;
[0007]车体底面上各顶角上分别设置卡轮组件;车体通过卡轮组件架设于大棚内铺设的轨道上;车体沿轨道移动;轨道两侧分别设置植株种植区;
[0008]车体一端设置把手杆;车体另一端上设置主竖杆;
[0009]主竖杆顶端设置槽型杆;
[0010]槽型杆两端并伸出车体,悬空设置于植株种植区上方;槽型杆两伸出端对称设置;
[0011]喷洒组件设置于槽型杆上;喷洒组件与药箱管路连通;喷洒组件与药箱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加药泵。
[0012]优选地,所述车体包括:底架、辅助杆、横杆;多个卡轮组件设置于底架底面顶角上;辅助杆设置于底架一端顶面上;把手杆设置于辅助杆上;横杆的一端与主竖杆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辅助杆顶部侧壁相连接;横杆与底架平行设置。
[0013]优选地,包括:多个万向轮;万向轮设置于车体底面上;卡轮组件的底面与地面间距大于万向轮的底面与地面的间距。
[0014]优选地,所述车体包括:加强杆;加强杆设置于底架另一端内。
[0015]优选地,所述万向轮设置于加强杆和底架一端底面上。
[0016]优选地,所述喷洒组件包括:主进液管、阀门接头;主进液管设置于主竖杆的外侧壁上;阀门接头设置于主进液管一端上;主进液管的一端与药箱管路连通。
[0017]优选地,所述喷洒组件包括:布液管、成对设置的喷洒管和多个雾化喷头;主进液管的另一端与布液管中部相连通;
[0018]布液管容纳设置于槽型杆顶面设置的凹槽内;
[0019]喷洒管对称设置于槽型杆两侧;雾化喷头设置于喷洒管上,并朝向种植区设置。
[0020]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1]1)本申请所提供的喷药机,通过在车架底面上设置卡轮,充分利用大棚内预制的采花轨道,使得车架可沿轨道往复移动进行洒药;车体上部加设喷药杆,喷药杆底面上分别设置多个喷头,单向移动一次即可实现对轨道两侧植株的洒药操作,操作效率较高、操作难度大幅下降,劳动强度降低、单次操作的洒药量增大,适用于杀虫、杀菌剂的洒药操作。
[0022]2)本申请所提供的喷药机,药罐放置于大棚内一侧无需移动,通过软管实现药罐与喷洒组件的管路连通即可,降低操作劳动强度,提高小车移动速度和效率,实现单人即可推动小车在轨道上移动。
[0023]3)本申请所提供的喷药机,该车体底面上设置多个万向轮,卡轮底面高于万向轮底面,可将车体从导轨上取下后,利用万向轮在平底上移动,便于实现喷药机的移动转用和收纳。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喷药机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A点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车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导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例说明:
[0029]111、主竖杆;116、辅助杆;115、把手杆;117、底架;118、卡轮组件;119、万向轮;128、加强杆;114、横杆;121、主进液管;123、阀门接头;131、加药泵;133、移动轮;134、辅助轮134;132、药箱;135、移动把手;141、槽型杆;143、喷洒管;145、凹槽;144、雾化喷头;142、布液管;151、导轨杆;152、安装杆;153、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
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本申请中未详述的且并不用于解决本申请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均按本领域公知常识进行设置,且多种公知常识设置方式均可实现。
[0033]参见图1~4,本申请提供的喷药机,包括:车体、多个卡轮组件118、槽型杆141、喷洒组件、药箱132、加药泵131;
[0034]车体底面上各顶角上分别设置卡轮组件118;车体通过卡轮组件118架设于大棚内铺设的轨道上;车体沿轨道移动;轨道两侧分别设置植株种植区;
[0035]车体一端设置把手杆115;车体另一端上设置主竖杆111;
[0036]主竖杆111顶端设置槽型杆141;
[0037]槽型杆141两端并伸出车体,悬空设置于植株种植区上方;槽型杆141两伸出端对称设置;
[0038]喷洒组件设置于槽型杆141上;喷洒组件与药箱132管路连通;喷洒组件与药箱132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加药泵131。
[0039]采用该喷药机车体结构简单整体重量较轻,无需移动药箱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多个卡轮组件(118)、槽型杆(141)、喷洒组件、药箱(132)、加药泵(131);车体底面上各顶角上分别设置卡轮组件(118);车体通过卡轮组件(118)架设于大棚内铺设的轨道上;车体沿轨道移动;轨道两侧分别设置植株种植区;车体一端设置把手杆(115);车体另一端上设置主竖杆(111);主竖杆(111)顶端设置槽型杆(141);槽型杆(141)两端并伸出车体,悬空设置于植株种植区上方;槽型杆(141)两伸出端对称设置;喷洒组件设置于槽型杆(141)上;喷洒组件与药箱(132)管路连通;喷洒组件与药箱(132)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加药泵(1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底架(117)、辅助杆(116)、横杆(114);多个卡轮组件(118)设置于底架(117)底面顶角上;辅助杆(116)设置于底架(117)一端顶面上;把手杆(115)设置于辅助杆(116)上;横杆(114)的一端与主竖杆(111)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辅助杆(116)顶部侧壁相连接;横杆(114)与底架(117)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药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自明王继华李绅崇蔡艳飞赵培飞田敏孙丹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