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于垫体中的气液分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633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涉及汽车内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运用于垫体中的气液分离结构,包括垫体以及布置在垫体外的连通管;所述坐垫的内部设有流道,流体在流道中循环流动;所述连通管上设有透明或半透明观察窗,所述连通管的内部具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满流体,连通管的上端设有注入口,连通管的下端设有排出口,注入口通过管道与流道的一端连通,排出口通过管道与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连通管上设有补液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垫体使用久以后,流体会出现流失情况,导致流道中混合空气,影响垫体制冷或导热功能的问题。导热功能的问题。导热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用于垫体中的气液分离结构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汽车内饰的
,具体而言,涉及运用于垫体中的气液分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多走进千家万户,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汽车坐垫是私家车主常备的一种车内饰品,驾驶员长期驾驶特别容易疲劳,乘坐者也由于现有的坐垫大多只有三层结构,软硬度不适宜而感到浑身酸痛,因此,有一套舒适的坐垫对驾驶员和乘坐者身体均极为重要,可消除其紧张疲劳,达到保健的目的。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垫体中设有流道,流道中有流体,流体在流道中进行循环流动,通过对流体的制冷或者加热,实现对垫体的制冷或加热;当时流体在流动的过程中,或者垫体使用久以后,流体会出现流失情况,导致流道中混合空气,影响垫体制冷或导热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运用于垫体中的气液分离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垫体使用久以后,流体会出现流失情况,导致流道中混合空气,影响垫体制冷或导热功能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运用于垫体中的气液分离结构,包括垫体以及布置在垫体外的连通管;
[0006]所述坐垫的内部设有流道,流体在流道中循环流动;
[0007]所述连通管上设有透明或半透明观察窗,所述连通管的内部具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满流体,连通管的上端设有注入口,连通管的下端设有排出口,注入口通过管道与流道的一端连通,排出口通过管道与流道的另一端连通;
[0008]所述连通管上设有补液口。
[0009]进一步,所述连通管呈条状或圆柱状,且连通管呈纵向布置或斜向布置。
[0010]进一步,所述连通管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管主体和辅助管;
[0011]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管主体顶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管主体底部连接,所述辅助管与管主体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管主体和辅助管的腔室贯通;
[0012]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部设有注入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设有排出口,,所述辅助管的顶部自由端为补液口,且该补液口上可拆卸连接有阀盖。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外表面均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通过螺纹与管道螺纹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垫体内还设有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罩设制冷制热组件、流道、流体驱动泵体以及连通管。
[0015]进一步,所述垫体内部设有两个并行设置的流道,且两个流道的一端汇集连通形
成注入腔,另一端汇集连通形成排出腔,流体在流道中循环流动。
[0016]进一步,所述坐垫的底部设有水嘴,所述水嘴的一端置于坐垫内并与流道联通,所述水嘴的另一端置于坐垫外侧并与外管道连接。
[0017]进一步,所述水嘴包括连接座和连接段,所述连接座设置在坐垫底部,所述连接段设于连接座上,且所述连接段呈横向布置,所述连接段与坐垫的底部平行,且所述水嘴设有与坐垫内部连通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贯穿连接段与连接座。
[0018]进一步,所述管主体为S形管。
[0019]进一步,包括防水表层和弹性填充层,所述防水表层覆于弹性填充层表面,且所述支撑骨架、制冷制热组件、流道、流体驱动泵体以及连通管均置于弹性填充层内,所述弹性填充层内的空隙还填充有弹性填充物。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运用于垫体中的气液分离结构,在使用时,通过循环流动的流动,使坐垫快速降温或升温,由于连通管的下端设有排出口,注入口通过管道与流道的一端连通,排出口通过管道与流道的另一端连通,这样,流体在流道以及连通管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当出现流体蒸发等现象时,由于空气较轻,上浮的原理,流道内部的空气则会上浮在连通管的空腔的上部中,并且连通管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结构,在对垫体进行日常维护检查时,能够清楚观察到状态,知道流道内部的液体含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垫体的剖视图;
[0022]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垫体的后视图。
[0024]上述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垫体1,流道2,水嘴3,管道6,管主体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辅助管10,阀盖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7]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8]参照图1

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0029]运用于垫体中的气液分离结构,包括垫体1以及布置在垫体1外的连通管。垫体1包括防水表层和弹性填充层,防水表层覆于弹性填充层表面,且支撑骨架、制冷制热组件、流道2、流体驱动泵体以及连通管均置于弹性填充层内,弹性填充层内的空隙还填充有弹性填
充物。
[0030]垫体1连接有制冷制热组件,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温差使得垫体1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行降温或升温;坐垫的内部设有流道2,通过外接的流体驱动泵体引导流体在流道2中循环流动;在常规使用时,流体会出现流失情况,导致流道中混合空气,影响垫体1制冷或导热功能的问题,针对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连通管上设有透明或半透明窗,用于观察内部流体状态,为便于观察,也可将整个连通管采用透明或者半透明结构。
[0031]连通管的内部具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满流体,连通管呈条状或圆柱状,且连通管呈纵向布置或斜向布置,连通管的上端设有注入口,连通管的下端设有排出口,注入口通过管道6与流道2的一端连通,排出口通过管道6与流道2的另一端连通。
[0032]在使用时,通过循环流动的流动,使坐垫快速降温或升温,由于连通管的下端设有排出口,注入口通过管道6与流道2的一端连通,排出口通过管道6与流道2的另一端连通,这样,流体在流道2以及连通管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当出现流体蒸发等现象时,由于空气较轻,上浮的原理,流道2内部的空气则会上浮在连通管的空腔的上部中,并且连通管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结构,在对垫体1进行日常维护检查时,能够清楚观察到状态,知道流道2内部的液体含量。
[0033]连通管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运用于垫体中的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垫体以及布置在垫体外的连通管;所述垫体的内部设有流道,流体在流道中循环流动;所述连通管上设有透明或半透明观察窗,所述连通管的内部具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满流体,连通管的上端设有注入口,连通管的下端设有排出口,注入口通过管道与流道的一端连通,排出口通过管道与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连通管上设有补液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于垫体中的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呈条状或圆柱状,且连通管呈纵向布置或斜向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用于垫体中的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管主体和辅助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管主体顶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管主体底部连接,所述辅助管与管主体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管主体和辅助管的腔室贯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部设有注入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设有排出口,所述辅助管的顶部自由端为补液口,且该补液口上可拆卸连接有阀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用于垫体中的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外表面均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通过螺纹与管道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用于垫体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芝山
申请(专利权)人:智席流体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