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配药针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62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配药针头,包括一具有注射流道的针体,所述针体的一端设置有针尖,针体靠近针尖的部位设置有分流缝隙,所述分流缝隙与注射流道连通。该新型配药针头通过在针尖附近增加分流缝隙,使得配置药液时,液体流出时流速、冲击力变小、流量变大,不易产生泡沫;配制时不用摇晃瓶体以减少泡沫产生,节省了配药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液体可从多角度流出,更均匀有效的喷射到瓶内的分级上,使粉剂充分溶解,不会形成粘稠状态,减少配药浪费。浪费。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配药针头


[0001]本技术涉及T细胞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配药针头。

技术介绍

[0002]在T细胞治疗领域,常会用到IL2、清淋化疗药、PD

1抗体等辅助用药,辅助用药的药液配置常需要使用蛋白注射液。
[0003]在使用蛋白注射液溶解辅助用药粉剂时,常规针头因射流方向单一、流速快、流量小的特性,注射时容易产生大量泡沫,泡沫会导致部分粉剂成粘稠状,并浮升沾粘在瓶顶或瓶壁造成浪费,通常医护人员需摇晃瓶体,从而进一步减少气泡产生,但这影响了配药效率。
[0004]因上述针头难以满足此类药物的配制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适用于T细胞治疗领域辅助用药的新型配药针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配药针头。
[0006]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配药针头,包括一具有注射流道的针体,所述针体的一端设置有针尖,针体靠近针尖的部位设置有分流缝隙,所述分流缝隙与注射流道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缝隙呈螺旋状分布在针体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缝隙的隙宽为1.6~2.4mm,分流缝隙的螺距为4~6mm,分流缝隙靠近针尖的一端与针尖之间的间距为1~3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针尖为斜面结构,针尖所在的斜面与分流缝隙的螺旋面平行。
[0010]进一步地,所述针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针体的直径包括0.45mm、0.5mm、0.6mm以及0.7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针体外设置有相匹配的针套,所述针套由透明塑料制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针套的内侧设置有杀菌层,所述杀菌层为纳米银/二氧化钛复合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针体远离针尖的一端设置有注射器本体。
[0014]进一步地,所述注射器本体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针座,所述针座与针体可拆卸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注射器本体上还设置有刻度线。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通过在针尖附近增加分流缝隙,使得配置药液时,液体流出时流速、冲击力变小、流量变大,不易产生泡沫;
[0018]2.配制时不用摇晃瓶体以减少泡沫产生,节省了配药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9]3.液体可从多角度流出,更均匀有效的喷射到瓶内的分级上,使粉剂充分溶解,不会形成粘稠状态,减少配药浪费。
[0020]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新型配药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新型配药针头与注射器本体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中各标号和对应的名称为:1.针体,1a.注射流道,1b.针尖,1c.分流缝隙,2.针套,3.杀菌层,4.注射器本体,4a.针座,5.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5]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配药针头,包括一具有注射流道1a的针体1,该针体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以满足刚度、洁净度及寿命要求;
[0026]针体1的一端设置有针尖1b,针体1靠近针尖1b的部位设置有分流缝隙1c,分流缝隙1c与注射流道1a连通;其中,针体1的直径包括0.45mm、0.5mm、0.6mm以及0.7mm。
[0027]上述结构通过在针尖1b附近增加分流缝隙1c,在配置药液时,一部分液体可从分流缝隙1c流出,另一部分从针尖1b流出,在注射器按压不变的情况下,使得液体的流速降低,流量更大,进而不易产生泡沫,还减少了辅助用药粉剂的浪费,满足了上述口径(0.45mm、0.5mm、0.6mm以及0.7mm)针体1的配药需求;并且采用该针头配药后也无需摇晃瓶体来减少泡沫产生,节约了配药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8]为使辅助用药粉剂充分溶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缝隙1c呈螺旋状分布在针体1上;
[0029]螺旋设置的分流缝隙1c可使液体从多角度流出,更均匀有效的喷射到瓶内的辅助用药粉剂上使其充分溶解,不会使辅助用药粉剂成为粘稠状,进一步减少配药浪费。
[0030]其中,分流缝隙1c的隙宽为1.6~2.4mm,分流缝隙1c的螺距为4~6mm,分流缝隙1c靠近针尖1b的一端与针尖1b之间的间距为1~3mm。
[0031]该尺寸要求下的针体1具有较好的去泡沫效果,且针体1本身的结构不受影响,例如,优选隙宽2mm、螺距5mm、分流缝隙1c靠距针尖1b2mm。
[0032]针尖1b为斜面结构,针尖1b所在的斜面与分流缝隙1c的螺旋面平行。
[0033]参阅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针体1外设置有相匹配的针套2,针套2由透明塑料制成。
[0034]透明塑料制成的针套2成本低,透视性好,可起到隔尘、保护的作用。
[0035]为防止针头受到细菌的污染,在针套2的内侧设置有杀菌层3,杀菌层3为纳米银/二氧化钛复合层。
[0036]将纳米银与二氧化钛复合能大幅减少纳米银的用量,以降低使用成本,复合后的杀菌层3覆于透明的针套2内侧,能对大肠杆菌、淋球菌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灭杀和抑制作用,且在无紫外线照射的情况下都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针体1远离针尖1b的一端设置有注射器本体4;其中,注射器本体4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针座4a,针座4a与针体1可拆卸连接;注射器本体4上还设置有刻度线5。
[0038]该针头搭配注射器本体4使用,将适合直径的针体1装入针座4a,通过注射器本体4即可进行药液配置操作。
[0039]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配药针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注射流道(1a)的针体(1),所述针体(1)的一端设置有针尖(1b),针体(1)靠近针尖(1b)的部位设置有分流缝隙(1c),所述分流缝隙(1c)与注射流道(1a)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配药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缝隙(1c)呈螺旋状分布在针体(1)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配药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缝隙(1c)的隙宽为1.6~2.4mm,分流缝隙(1c)的螺距为4~6mm,分流缝隙(1c)靠近针尖(1b)的一端与针尖(1b)之间的间距为1~3mm。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配药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1b)为斜面结构,针尖(1b)所在的斜面与分流缝隙(1c)的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容彭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沙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