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经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43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经济器,包括:卧式筒体,在筒体的一端侧壁设置切向入口;内插筒,内插筒的进口端悬空设置,出口端与筒体之间设置环形挡板;防旋板,设置在筒体和挡板之间,且位于筒体的中心平面上;积液器,凸出设置于防旋板下方的筒体上并与筒体的内腔相通;隔板,设置于内插筒出口端的下方,并位于挡板和下游的分离孔板组件之间。可以应用多种串联紧凑布局的气液分离结构,使气液两相在相对小的空间完成气液分离,减小经济器空间尺寸,增加经济器在系统布置上的灵活性,进而减小负压制冷剂相关产品的场地空间,同时降低冷媒充注量减少系统成本。系统成本。系统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经济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经济器。

技术介绍

[0002]R1233zde等负压制冷剂具备较佳的制冷性能、较好的环保优势,有着应用于大型商用制冷设备的广阔前景。但是同等冷量负荷下,与常用的R134a等中压制冷剂相比,负压制冷剂系统远大于中压制冷剂所适用的系统。这就需要消费者提供较大的机房空间以匹配较大尺寸的机组系统,造成负压制冷剂相关产品使用受到限制。
[0003]现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适用于制冷机组的闪蒸式经济器(申请号:201811338894.X)”公布了一种经济器结构,该结构为迷宫结构,利用重力实现气液两相的分离,然对于负压制冷剂系统,由于容器内体积流量较大、流速高,依靠重力分离只能分离大粒径液滴,小粒径液滴极易被高速流体卷带形成补气带液,因此必须采用其它高效率分离措施。
[0004]现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经济器以及包含该经济器的换热系统(ZL201510739755)”公布了一种立式旋风经济器,立式旋风可在设计的进口流速下进行高效的气液分离,但在部分负荷下随着入口流速的降低分离效率会降低。另外,该经济器的立式布置会增加筒体高度,不利于经济器在系统中的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卧式经济器,可实现节流阀后气液两相的高效分离,提高制冷循环效率;同时可以应用多种串联紧凑布局的气液分离结构,使气液两相在相对小的空间完成气液分离,减小经济器空间尺寸,增加经济器在系统布置上的灵活性,进而减小负压制冷剂相关产品的场地空间,同时降低冷媒充注量减少系统成本,在负压冷媒系统的应用上有着重要意义。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卧式经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8]卧式筒体,在筒体的一端侧壁设置切向入口,筒体另一端设置排气口和排液口;
[0009]内插筒,内插筒的进口端悬空设置,出口端与筒体之间径向设置环形挡板;
[0010]防旋板,设置在筒体和挡板之间,且位于筒体的中心平面上;
[0011]积液器,凸出设置于防旋板下方的筒体上并与筒体的内腔相通,积液器沿筒体纵向被挡板分割为两个相互连通的折流区域;
[0012]隔板,设置于内插筒出口端的下方,并位于挡板和下游的分离孔板组件之间,在隔板分离孔板组件的下游筒体上设置所述排气口和排液口。
[0013]优选地,在分离孔板组件下游与筒体另一端底盖之间设置挡气板。
[0014]优选地,挡气板径向设置在分离孔板组件的上半圆区域。
[0015]优选地,挡气板下游设置滤网组件,
[0016]滤网组件水平设置在分离孔板组件的上半圆区域,滤网组件、挡气板和筒体形成与排气口连通的密闭空间。
[0017]优选地,滤网组件下方的筒体内腔与排液口连通。
[0018]优选地,分离孔板组件的开孔区域沿高度方向分布在隔板的上部和下部。
[0019]优选地,沿筒体纵向,积液器的头端与防旋板平齐,积液器的尾端平齐或不超出隔板下游端。
[0020]优选地,入口分为变径段和直管段,变径段呈现外端口径大于内端口径的收缩状,直管段尽可能地切向靠近筒体的筒壁并留足旋转区气液两相分离空间。
[0021]优选地,内插筒由内插筒裙边和内插筒直管段组成,内插筒裙边所在端悬空设置。
[0022]优选地,分离孔板组件由两级多孔板组成,两级多孔板开孔交错布置,使得液态冷媒经过第一多孔板上的小孔撞击而在第二多孔板上实现分离;气态冷媒沿两板间的空间逃逸,并在分离孔板组件的上半圆所在区域进入下游空间。
[0023]本专利技术的卧式经济器筒体沿筒体长度方向分为相互串联的三个区域对入口的两相冷媒进行充分分离,依次为:Zone1为旋转分离区,Zone2为撞击分离区,Zone3为丝网分离区。
[0024]对于Zone1分离区:为了实现更好的旋转效果,入口分为变径段和直管段,变径段用于提高冷媒流速,加强两相冷媒的旋转速度,提高分离效率,直管段尽可能的靠近筒体的筒壁并与筒壁相切,留足旋转区两相分离空间。挡板为环形,径向设置在内插筒和筒体的筒壁之间,起到隔断流体流动的目的,使流体必须经过Zone1实现第一阶段气液旋转分离。
[0025]内插筒结构由内插筒裙边和内插筒直管段组成,内插筒裙边防止落在内插筒直管段上的液态冷媒沿内插筒直管段外壁进入内插筒内部,避免分离出的液态冷媒重新被气流夹带。
[0026]防旋板固定在筒体和挡板之间,位于筒体的中心平面上,从Zone1区域分离出的液态占主冷媒撞击防旋板后进入积液器,积液器位于筒体下方并与筒体内腔相通,同时也处于防旋板下方。

[0027]对于Zone2分离区:经Zone1分离区分离出的气态占主冷媒从内插筒流进Zone2分离区,经Zone1分离区分离出的液态占主冷媒从积液器流进Zone2分离区。对于从内插筒流出的气态占主冷媒在Zone2分离区可依靠重力进一步分离,气态穿过分离孔板组件进入Zone3分离区。对于从积液器流出的液态占主冷媒撞击在隔板上并进而在分离孔板组件上实现第二次撞击,分离出的气态冷媒经分离孔板组件进入Zone3分离区。隔板的另一层作用是防止从积液器流出的冷媒被从内插筒流出的气态占主冷媒又一次混合。
[0028]Zone2分离区的分离孔板组件结构由两级多孔板组成,两级多孔板开孔交错布置;液态冷媒经过第一多孔板上的小孔撞击在第二多孔板上实现分离;气态冷媒沿两板间的空间逃逸,并在分离孔板组件的上部进入Zone3。
[0029]对于Zone3分离区:由滤网组件、挡气板和筒体形成的密闭空间可阻碍液体进入排气口,实现进一步的分离。滤网组件中,滤网水平安装,改气态冷媒(Zone2分离区流出)水平流动为竖直流动,形成折流,提高分离效率。
[003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分离区域并非全部采用才可实现气液两相的完全分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设计工况经济器进口的干度不同进行选取,如入口液态冷媒占比较
小的,可不用Zone3分离区结构(如图9所示),减短筒体长度,精简卧式经济器结构,继续降低冷媒充注量。
[0031]相对于已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应用在双级压缩系统的重要部件

经济器,可实现节流阀后气液两相的高效分离,提高制冷循环效率。同时应用多种串联紧凑布局的气液分离结构,可使气液两相在相对小的空间完成气液分离,减小经济器空间尺寸,增加经济器在系统布置上的灵活性,同时降低冷媒充注量减少系统成本,在负压冷媒系统的应用上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如下:
[003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卧式旋风结构,采用卧式旋风方式实现气液两相分离,入口采用渐缩加速结构,内筒采用防液体蠕动裙边结构,提高分离效率。相对于立式旋风可降低筒体高度,方便在机组上装配。
[0034]此外,采用多种气液分离结构和分离原理(旋风分离、碰撞分离、丝网分离),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经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筒体,在筒体的一端侧壁设置切向入口,筒体另一端设置排气口和排液口;内插筒,内插筒的进口端悬空设置,出口端与筒体之间径向设置环形挡板;防旋板,设置在筒体和挡板之间,且位于筒体的中心平面上;积液器,凸出设置于防旋板下方的筒体上并与筒体的内腔相通,积液器沿筒体纵向被挡板分割为两个相互连通的折流区域;隔板,设置于内插筒出口端的下方,并位于挡板和下游的分离孔板组件之间,在隔板分离孔板组件的下游筒体上设置所述排气口和排液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经济器,其特征在于在分离孔板组件下游与筒体另一端底盖之间设置挡气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经济器,其特征在于挡气板设置在分离孔板组件的上半圆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经济器,其特征在于挡气板下游设置滤网组件,滤网组件水平设置在分离孔板组件的上半圆区域,滤网组件水平设置,滤网组件、挡气板和筒体形成与排气口连通的密闭空间。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创周杰程嫚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