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级蜗杆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14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速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级蜗杆减速机,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的内侧水平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上下端所隔空间分别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内沿横向转动设置有转轴A和转轴B,转轴A和转轴B上分别设置有蜗杆A和蜗轮B,转轴A与转轴B之间沿纵向设置有转轴D,转轴D上设置有蜗杆B和蜗轮A;隔板上固定有贯穿其上下端的活塞筒,活塞筒的底端连接有进油管和出油管,安装壳体的顶端安装有喷头,活塞筒内设置有活塞,活塞上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框,转轴A的内端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设置油泵即可在减速机工作时实现自动润滑的功能,制造成本低,可靠性高,并且可方便对过滤器进行更换。并且可方便对过滤器进行更换。并且可方便对过滤器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级蜗杆减速机


[0001]本技术涉及减速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级蜗杆减速机。

技术介绍

[0002]减速机是一种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一般用于低转速大扭矩的传动设备,把电动机、内燃机或其他高速运转的动力通过减速机的输入轴上的齿数少的齿轮啮合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来达到减速的目的。减速机可分为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其中蜗轮蜗杆减速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反向自锁功能,可以有较大的减速比,输入轴和输出轴不在同一轴线上,也不在同一平面上,具有减速及增加转矩的功能,广泛应用在速度和扭矩的转换设备。
[0003]现有的减速机为了润滑传动件,通常会在其壳体内设置有油泵进行抽油润滑,增加了制造成本,长时间运行容易导致油泵堵塞损坏,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双级蜗杆减速机。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双级蜗杆减速机,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的底端固定有多个支脚;安装壳体的内侧水平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上下端所隔空间分别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内沿横向转动设置有转轴A和转轴B,转轴 A和转轴B上分别设置有蜗杆A和蜗轮B,转轴A与转轴B之间沿纵向设置有转轴D,转轴D上设置有蜗杆B和蜗轮A,其中,蜗轮A与蜗杆A啮合,蜗轮B与蜗杆B啮合;转轴A和转轴B的端部分别固定有输入端连接轴和输出端连接轴A;隔板上固定有贯穿其上下端的活塞筒,活塞筒的底端连接有进油管和出油管,进油管和出油管上分别安装有单向进液阀和单向排液阀,安装壳体的顶端安装有喷头,出油管的另一端与喷头的输入端连接,活塞筒内设置有活塞,活塞上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框,矩形框内形成有滑孔,转轴A 的内端部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的外边缘固定有活动轴,活动轴设于滑孔内侧;上腔体的底端连通有连接管,下腔体的顶端连通有安装管,连接管与安装管内侧连通,安装管的顶端为开口设置且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B,安装管的内部设置有密封环,密封环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器,密封环与密封盖B之间固定有连杆。
[0006]优选的,上腔体的上部沿竖直转动设置转轴C,转轴C和转轴B上均固定有锥齿轮,两个锥齿轮啮合连接;安装壳体的两侧及其顶端均开设有安装孔,转轴A、转轴B和转轴C的端部分别活动贯穿对应侧的安装孔,转轴C的外端连接有输出端连接轴B。
[0007]优选的,转轴A、转轴B、转轴C和转轴D上均安装有轴承,多个轴承与安装壳体的内壁之间均连接有固定杆。
[0008]优选的,转轴A、转轴B和转轴C的外端部均开设有环形槽,多个安装孔的内侧均固
定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内侧设于对应的环形槽内。
[0009]优选的,位于输出端连接轴A和输出端连接轴B处均固定有外螺纹环,外螺纹环固定在安装壳体上,两个外螺纹环上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A,输出端连接轴A和输出端连接轴B分别设于两个密封盖A的内侧。
[0010]优选的,安装壳体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油管,排油管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C。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驱动转轴A转动,转轴A带动转盘转动,从而可驱动活塞杆上下往复移动,进而带动了活塞在活塞筒内移动,当活塞上移时,此时下腔体内的润滑油吸到活塞筒中,当活塞向下运动时,活塞筒中的润滑油通过出油管进入到喷头中,润滑油通过喷头喷向涡轮和蜗杆,可起到润滑的作用;喷出的润滑油流入到隔板上,最后通过连接管进入到安装管中,通过设置的过滤器能够对润滑油中的杂质进行循环利用,在需要对过滤器进行更换或清洁时,可直接将密封盖B从安装管上拆卸取下,即可带动过滤器从安装管内移出,操作方便;综上,本技术无需设置油泵即可在减速机工作时实现自动润滑的功能,制造成本低,可靠性高,并且可方便对过滤器进行更换,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安装管和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转盘和矩形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安装壳体;1011、安装孔;101、上腔体;102、下腔体;2、隔板;301、转轴A;302、转轴B;303、转轴C;304、转轴D;4、活塞筒;51、蜗杆A;52、蜗杆B;61、蜗轮A;62、蜗轮B;701、输入端连接轴;702、输出端连接轴A;703、输出端连接轴B;8、轴承;9、喷头;10、固定杆;11、密封盖A;12、外螺纹环;13、转盘;14、矩形框;141、滑孔;15、安装管; 151、密封盖B;16、连接管;17、活塞;18、活塞杆;19、进油管;20、出油管;21、单向进液阀;22、单向排液阀;23、密封环;24、过滤器;25、连杆; 26、限位环;27、环形槽;28、活动轴;29、排油管;30、锥齿轮;31、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一
[0018]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级蜗杆减速机,包括安装壳体1;安装壳体1的底端固定有多个支脚31;安装壳体1的内侧水平设置有隔板2,隔板2的上下端所隔空间分别为上腔体101和下腔体102;上腔体101内沿横向转动设置有转轴A301和转轴B302,转轴A301和转轴B302上分别设置有蜗杆 A51和蜗轮B62,转轴A301与转轴B302之间沿纵向设置有转轴D304,转轴D304 上设置有蜗杆B52和蜗轮A61,其中,蜗轮A61与蜗杆A51啮合,蜗轮B62与蜗杆B52啮合;转轴A301和转轴B302的端部分别固定有输入端连接轴701和输出端连接轴A702;隔板2上固定有贯穿其上下端的活塞筒4,活塞筒4的底端连接有进油管19和出油管20,进油管19和出油管20上分别安装有单向进液阀 21和单向排液阀22,安装壳体1的顶端安装有喷头9,出油管20的另一端与喷头9的输入端连接,活塞筒4内设置有活塞17,活塞
17上连接有活塞杆18,活塞杆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框14,矩形框14内形成有滑孔141,转轴A301 的内端部固定连接有转盘13,转盘13的外边缘固定有活动轴28,活动轴28设于滑孔141内侧;上腔体101的底端连通有连接管16,下腔体102的顶端连通有安装管15,连接管16与安装管15内侧连通,安装管15的顶端为开口设置且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B151,安装管15的内部设置有密封环23,密封环23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器24,密封环23与密封盖B151之间固定有连杆25。
[0019]安装壳体1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油管29,排油管29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 C。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驱动转轴A301转动,转轴A301带动转盘13 转动,从而可驱动活塞杆18上下往复移动,进而带动了活塞17在活塞筒4内移动,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级蜗杆减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体(1);安装壳体(1)的底端固定有多个支脚(31);安装壳体(1)的内侧水平设置有隔板(2),隔板(2)的上下端所隔空间分别为上腔体(101)和下腔体(102);上腔体(101)内沿横向转动设置有转轴A(301)和转轴B(302),转轴A(301)和转轴B(302)上分别设置有蜗杆A(51)和蜗轮B(62),转轴A(301)与转轴B(302)之间沿纵向设置有转轴D(304),转轴D(304)上设置有蜗杆B(52)和蜗轮A(61),其中,蜗轮A(61)与蜗杆A(51)啮合,蜗轮B(62)与蜗杆B(52)啮合;转轴A(301)和转轴B(302)的端部分别固定有输入端连接轴(701)和输出端连接轴A(702);隔板(2)上固定有贯穿其上下端的活塞筒(4),活塞筒(4)的底端连接有进油管(19)和出油管(20),进油管(19)和出油管(20)上分别安装有单向进液阀(21)和单向排液阀(22),安装壳体(1)的顶端安装有喷头(9),出油管(20)的另一端与喷头(9)的输入端连接,活塞筒(4)内设置有活塞(17),活塞(17)上连接有活塞杆(18),活塞杆(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框(14),矩形框(14)内形成有滑孔(141),转轴A(301)的内端部固定连接有转盘(13),转盘(13)的外边缘固定有活动轴(28),活动轴(28)设于滑孔(141)内侧;上腔体(101)的底端连通有连接管(16),下腔体(102)的顶端连通有安装管(15),连接管(16)与安装管(15)内侧连通,安装管(15)的顶端为开口设置且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B(151),安装管(15)的内部设置有密封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伟施迪君胡治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速科特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