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品
,具体为一种汽车车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是指用于载送人员及其随身物品,且座位布置在两轴之间的汽车。包括驾驶者在内,座位数最多不超过九个。一般汽车强调的是舒适性,以乘员为中心。而且是从经济性考虑出发,选择马力适中、排量小、耗油量小的发动机。汽车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壳体、车门、车窗、车前钣制件、车身内外装饰件和车身附件、座椅以及通风、暖气、冷气、空气调节装置等。
[0003]现有的汽车车顶为了车载功能的需要会在车顶上安装仪器固定结构,方便对仪器设备进行安装,从而完成检测任务,现有的仪器安装结构较为复杂,且不能为仪器提供良好的保护,从而容易造成仪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车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顶,包括车顶板,所述车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且两个所述安装板为前后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共同贴合设有壳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顶,包括车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2),且两个所述安装板(2)为前后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共同贴合设有壳体(3),所述壳体(3)与车顶板(1)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壳体(3)的底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两个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均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互匹配的第一滑槽,且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右侧均为敞口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的第一滑槽内腔,所述壳体(3)的内腔靠近中间位置处设有U形板(4),且所述U形板(4)的内腔底部前后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挡板(7),所述U形板(4)的外侧设有减震保护机构,所述U形板(4)的底板设有移动槽(8),且所述移动槽(8)的底板设有移动机构,所述壳体(3)的左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检修口,且所述检修口的内腔顶部左侧处铰接有活动门(17),所述活动门(17)的左侧靠近底部处焊接有把手(18),所述壳体(3)的右侧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散热口,且所述散热口的内腔右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4),所述壳体(3)的顶部右侧处固定连接有防护箱(21),且所述防护箱(21)的右侧开设有开口,所述防护箱(21)的内腔左侧靠近顶部处安装有蓄电池(25),且所述防护箱(21)的内腔底部靠近右侧处贴合设有移动板(23),所述移动板(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光伏板(24),所述壳体(3)的右侧靠近顶部处安装有雨雪传感器(26),且所述壳体(3)的内腔顶部靠近右侧处安装有控制器(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环形板(47),且所述环形板(47)贴合设置于车顶板(1)的底部,所述环形板(47)的内腔贯穿设有空心管(39),所述车顶板(1)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3)的底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空心管(39)的顶端贯穿通孔,并插接在第一螺纹孔内腔,所述空心管(39)的外侧壁靠近顶端处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空心管(39)通过外螺纹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空心管(39)的外侧壁靠近顶端处套设有限位环,且所述限位环的顶部与壳体(3)的底部相互贴合,所述空心管(39)的外侧中间位置处套设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的底部与车顶板(1)的顶部相互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39)的内腔靠近顶端处贴合设有圆形块(40),且所述圆形块(40)上圆心处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内腔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2),且所述第一弹簧(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41),两个所述夹板(41)的顶部均延伸至空心管(39)的上方,所述圆形块(40)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拉杆(43),且所述拉杆(43)的底端延伸至空心管(39)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4),两个所述连接块(44)相远离的一侧均设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环形板(47)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上均开设有第一穿孔,且所述第一穿孔内腔贯穿设有T形杆(45),两个所述T形杆(45)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二弹簧(46),且所述第二弹簧(46)的两端分别与T形杆(45)和连接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块(44)相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盲孔,两个所述T形杆(45)T形结构较长的一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盲孔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螺纹块(9),且所述螺纹块(9)固定连接在移动槽(8)的底部,所述螺纹块(9)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腔贯穿设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的左端与壳体(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