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开关电容放大器的高压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02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模拟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开关电容放大器的高压驱动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应对放大模式转采样模式时增益级负向输入端高压击穿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放电时序加入到保持模式与采样模式之间,该时序能够保证在高压作用到增益级负向输入端之前将高压输出迅速放电到足够低的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开关电容放大器同时实现采样保持与高压放大的功能,通过将采样保持与高压放大相结合,降低了传统高压驱动电路的电路版图面积及功耗,尤其适用于在可调波长红外传感器的高压驱动阵列中。中。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放大器的高压驱动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模拟集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开关电容放大器的高压驱动电路,可应用于可调波长红外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许多应用领域,便携式红外传感器的需求越来越大,生产成本越来越低,因此红外传感器的微型化技术逐渐兴起。得益于硅基微机电系统(MEMS)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械结构能够与传统的集成电路(IC)工艺兼容,使得便携式红外传感器芯片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同时紧凑性得到提高。
[0003]在红外传感器应用中,往往需要高压驱动阵列,传统的高压驱动模块采用前级采样保持电路与后级高压放大电路的组合。前级采样保持电路以单位增益模式采集来自数模转换器(DAC)的输出信号,后级高压放大电路对采样信号进行放大用于驱动滤光片。为了保证采样保持级对DAC输出信号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一般采用有源采样保持电路,即利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采样保持结构。同时,为了达到足够的采样保持精度,有源采样保持电路中运算放大器的增益需要足够高,因此采样保持级的功耗也比较高。同理,为了使得高压输出足够精确,高压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开关电容放大器的高压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第六MOS管M6、第一稳压二极管Z1、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负载电容CL、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增益级放大电路Gain和控制时钟;其中,M1和M2是≤5V的低压N型MOS管,M3、M5、M6是>5V的高压N型MOS管,M4是>5V的高压P型MOS管;控制时钟包括CK0、CK1、CK2和CK3四个;所述第一MOS管M1的源极连接输入信号VIN,其漏极分别与第二MOS管M2的漏极和第一电容C1的左极板相连,第一MOS管M1的栅极连接输入时钟信号CK1;所述第二MOS管M2的栅极连接输入时钟信号CK2,其源极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右极板、第二电容C2的左极板和第六MOS管M6的源极均连接到增益级电路Gain的负向输入端X,增益级电路Gain的正向输入端连接低压共模信号VCM,第六MOS管M6的栅端接输入时钟信号CK0;所述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和第六MOS管M6的漏端与第一负载电容CL的上极板连接在一起作为输出端VOUT,第一负载电容CL的下极板接地;所述第三MOS管M3的栅极连接增益级电路Gain的输出,其源极接地;第四MOS管M4的栅极连接偏置电压VBP,其源极连接高压电源HVDD,第一电阻R1与第一稳压二极管Z1串联后跨接在第四MOS管M4的源极和栅极之间;所述第五MOS管M5的栅极连接输入时钟信号CK3,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并联后跨接在第五MOS管M5的源极和地之间;整个基于开关电容放大器的高压驱动电路包括两个电压域,增益级电路Gain工作在低电压域LVDD≤5V,输出级第三MOS管M3和第四MOS管M4属于高电压域HVDD,5V<HVDD≤35V。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开关电容放大的高压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具体工作流程为:所述高压驱动电路工作在采样模式时:输入时钟信号CK0和CK1为高电平,输入时钟信号CK2和CK3为低电平,此时第一MOS管M1、第六MOS管M6导通,第二MOS管M2、第五MOS管M5截止;导通的第六MOS管M6将增益级电路Gain的负向输入端X和输出端VOUT短接,于是增益级电路Gain工作在单位增益反馈模式下,使得增益级电路Gain的负向输入端X点的电压和输出电压VOUT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向展赵伟乐吴克军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