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加工的可调节配重的打磨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596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打磨抛光领域,具体为一种铜加工的可调节配重的打磨抛光装置,包括壳体、转动门、伸缩杆、滑动件、连接件、打磨件、支撑柱、控制面板、散热件、转动台、阻挡罩、收集槽、连接管、转动伸缩杆、杠杆件、加料台、滑动平台和转动电机;壳体侧面与转动门转动连接;壳体顶部与伸缩杆连接;伸缩杆与滑动件传动连接;滑动件底部与壳体顶部滑动连接;滑动件顶部上设有支撑支架,支撑支架顶部与连接件滑动阻尼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打磨过程当中的自动化效率,通过打磨件能够对转动台上各个位置进行打磨抛光,通过加料台的结构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使用安全,同时提高了研磨件的加料均匀性。加料均匀性。加料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加工的可调节配重的打磨抛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打磨抛光
,特别是涉及一种铜加工的可调节配重的打磨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铜加工工艺一般包括铜胚加热、热挤压、切割、冷挤压以及后处理等工序,在铜加工中,对加工后的毛坯需要进行打磨抛光,因此,需要使用打磨抛光装置。现有的打磨抛光装置在使用时,工件通过夹持机构固定,再通过打磨盘于工件接触,进行打磨抛光,但是在打磨过程中从工件上脱落的铜屑附着在打磨盘上,跟随移动,铜屑影响了工件表面的打磨光滑度,尤其是铜屑的颗粒体积较大时,因此,需要将铜屑及时的从打磨盘上清理下来;另外现有的打磨盘在打磨中其位置不会发生变化,使得其打磨不够灵活,打磨面积有限,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打磨抛光装置进行改进,解决上述问题。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112476188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铜加工的可调节配重的打磨抛光装置,包括底座、升降机构、顶部支撑板、工件固定座和安装架;所述工件固定座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上,需要打磨的铜工件放置在工件固定座上,在工件固定座上安装有夹持机构,将铜工件固定在工件固定座上不动;工件固定座的正上方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转动的打磨盘,通过打磨盘对铜工件进行打磨抛光;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右两端上均固定有竖直的升降机构,两个升降机构的上端固定有一水平的顶部支撑板,通过升降机构驱动顶部支撑板上下移动,调节顶部支撑板的高度;所述工件固定座的上方且位于顶部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竖直的安装架,安装架为倒置的U形结构,所述的打磨盘设置在安装架内部,跟随顶部支撑板同步上下移动,使其靠近下方的铜工件,打磨盘同轴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电机驱动打磨盘转动实现打磨;在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侧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的开口水平朝向安装架的内侧,与安装架的内侧连通,在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内均设置有竖直的滑动板,滑动板分别在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内水平滑动连接,使滑动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的电机固定在第一箱体内部的滑动板上,电机的输出轴的末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二箱体内部的滑动板上,通过两个滑动板的支撑,使电机、打磨盘可以同步左右移动,调节打磨盘的水平位置,提高打磨抛光面积,其具有适应打磨下来不同大小的铜屑颗粒使用,采用适宜的压力,在提高清理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对打磨盘的阻力等优点。
[0004]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存在,自动化效率低,操作不精确的同时打磨过程当中产生的碎屑不便于收集,同时不便于添加研磨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铜加工的可调节配重的打磨抛光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打磨过程当中的自动化效率,
通过打磨件能够对转动台上各个位置进行打磨抛光,通过加料台的结构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使用安全,同时提高了研磨件的加料均匀性。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铜加工的可调节配重的打磨抛光装置,包括壳体、转动门、伸缩杆、滑动件、连接件、打磨件、支撑柱、控制面板、散热件、转动台、阻挡罩、收集槽、连接管、转动伸缩杆、杠杆件、加料台、滑动平台和转动电机;
[0007]壳体侧面与转动门转动连接;壳体顶部与伸缩杆连接;伸缩杆与滑动件传动连接;滑动件底部与壳体顶部滑动连接;滑动件顶部上设有支撑支架,支撑支架顶部与连接件滑动阻尼连接;连接件远离支撑支架的一端与打磨件连接;打磨件底部与支撑柱接触;壳体顶部与支撑柱连接;壳体内壁底部与散热件连接;壳体外端面侧面与控制面板转动连接;壳体内部底部与转动电机连接;散热件朝向转动电机方向;转动电机与转动台传动连接;转动台与壳体顶部转动连接;壳体顶部与阻挡罩连接;阻挡罩包裹在转动台侧面;壳体顶部与收集槽连接;收集槽远离阻挡罩的一端与连接管连接;阻挡罩侧面与收集槽连接;转动伸缩杆顶部与杠杆件转动连接;杠杆件底部与滑动平台顶部转动连接;杠杆件远离转动伸缩杆的一端与加料台连接;加料台朝向转动台方向;壳体顶部与滑动平台滑动连接;滑动平台顶部与转动伸缩杆连接。
[0008]优选的,壳体底部上设有多组固定螺纹孔,多组固定螺纹孔分布在壳体底部四周。
[0009]优选的,转动门上设有止锁件,止锁件与壳体侧面连接。
[0010]优选的,壳体内部上设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朝向散热件方向。
[0011]优选的,壳体顶部上设有滑动阻挡件,滑动阻挡件与滑动件侧面接触。
[0012]优选的,转动台顶部上设有夹持限位件,多组夹持限位件呈圆周分布在转动台顶部。
[0013]优选的,连接件与打磨件靠近的一端的顶部上设有配重支架。
[0014]在准备状态时,通过将铜原料放置在转动台顶部,通过多组夹持限位件能够对铜原料进行固定,从而避免了打磨过程当中发生意外移动,通过对称的伸缩杆的结构能够对于多组滑动件进行滑动传动连接,能够提高本装置对于不同打磨件的使用效率;当本装置工作状态时,通过将打磨件移动到转动台顶部从而实现打磨效果,同时连接件顶部的配重支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金属件的韧性,从而在不同重力下压下实现弯曲的同时保证了打磨件与转动台不同大小的下压力,从而能够便于本装置进行精确打磨;在加料过程中,通过转动伸缩杆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对于研磨件加入的精确性的同时避免了工作人员靠近转动台附近,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安全性。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打磨过程当中的自动化效率,通过打磨件能够对转动台上各个位置进行打磨抛光,通过加料台的结构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使用安全,同时提高了研磨件的加料均匀性,通过侧面的控制面板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操作效率,通过转动电机与散热件的组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通过收集槽和阻挡罩的组合能够便于收集转动台飞溅出的碎屑,从而减少了本装置的安全风险,同时保证了本装置的收集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铜加工的可调节配重的打磨抛光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铜加工的可调节配重的打磨抛光装置中转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铜加工的可调节配重的打磨抛光装置的侧视图;
[0020]附图标记:1、壳体;2、转动门;3、伸缩杆;4、滑动件;5、连接件;6、打磨件;7、支撑柱;8、控制面板;9、散热件;10、转动台;11、阻挡罩;12、收集槽;13、连接管;14、转动伸缩杆;15、杠杆件;16、加料台;17、滑动平台;18、转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铜加工的可调节配重的打磨抛光装置,包括壳体1、转动门2、伸缩杆3、滑动件4、连接件5、打磨件6、支撑柱7、控制面板8、散热件9、转动台10、阻挡罩11、收集槽12、连接管13、转动伸缩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加工的可调节配重的打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转动门(2)、伸缩杆(3)、滑动件(4)、连接件(5)、打磨件(6)、支撑柱(7)、控制面板(8)、散热件(9)、转动台(10)、阻挡罩(11)、收集槽(12)、连接管(13)、转动伸缩杆(14)、杠杆件(15)、加料台(16)、滑动平台(17)和转动电机(18);壳体(1)侧面与转动门(2)转动连接;壳体(1)顶部与伸缩杆(3)连接;伸缩杆(3)与滑动件(4)传动连接;滑动件(4)底部与壳体(1)顶部滑动连接;滑动件(4)顶部上设有支撑支架,支撑支架顶部与连接件(5)滑动阻尼连接;连接件(5)远离支撑支架的一端与打磨件(6)连接;打磨件(6)底部与支撑柱(7)接触;壳体(1)顶部与支撑柱(7)连接;壳体(1)内壁底部与散热件(9)连接;壳体(1)外端面侧面与控制面板(8)转动连接;壳体(1)内部底部与转动电机(18)连接;散热件(9)朝向转动电机(18)方向;转动电机(18)与转动台(10)传动连接;转动台(10)与壳体(1)顶部转动连接;壳体(1)顶部与阻挡罩(11)连接;阻挡罩(11)包裹在转动台(10)侧面;壳体(1)顶部与收集槽(12)连接;收集槽(12)远离阻挡罩(11)的一端与连接管(13)连接;阻挡罩(11)侧面与收集槽(12)连接;转动伸缩杆(14)顶部与杠杆件(15)转动连接;杠杆件(15)底部与滑动平台(17)顶部转动连接;杠杆件(15)远离转动伸缩杆(14)的一端与加料台(16)连接;加料台(16)朝向转动台(10)方向;壳体(1)顶部与滑动平台(17)滑动连接;滑动平台(17)顶部与转动伸缩杆(1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加工的可调节配重的打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底部上设有多组固定螺纹孔,多组固定螺纹孔分布在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志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城桥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