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红茶发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64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红茶发酵机,能够解决发酵过程中托盘间湿度与外部湿度存在误差的问题,同时其加热均匀不会导致局部过热,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包括箱体、托盘、加热装置、温湿度传感装置、调节风扇、蠕动泵、雾化装置和控制面板,箱体内设置有发酵腔且箱体内设置有侧面包围发酵腔的加热管,数个托盘可分离地放置于发酵腔内,加热装置设置于加热管内,温湿度传感装置和调节风扇设置于加热腔内,蠕动泵和雾化装置均设置于箱体侧面,控制面板设置于箱体表面。控制面板设置于箱体表面。控制面板设置于箱体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红茶发酵机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智能红茶发酵机。

技术介绍

[0002]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0003]发酵是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决定红茶的醇厚、香甜、高爽的滋味等品质,传统的人工发酵工作效率较低因此目前主要采用发酵机袋体人工进行,茶叶若是堆叠进行发酵的话,内部的茶叶与外部的茶叶会存在发酵程度不同的区别,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会将茶叶平摊避免其出现堆叠问题,因此发酵机的托盘通常尺寸较大,但这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发酵机内的雾化设备产生的水汽在相邻的托盘间与外部会存在一个湿度差,使得茶叶实际发酵环境的湿度与预设湿度的数值会存在误差,不利于茶叶发酵过程的品控,且现有的发酵机还容易出现局部过热问题,但若是设置过多的发热原件则会提高发酵机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对于促进本领域的技术发展将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红茶发酵机,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箱体、托盘、加热装置、温湿度传感装置、调节风扇、蠕动泵、雾化装置和控制面板,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发酵腔且箱体内设置有侧面包围发酵腔的加热管,数个所述托盘可分离地放置于发酵腔内,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加热管内,所述温湿度传感装置和调节风扇设置于加热腔内且位于相邻的托盘间,所述蠕动泵和雾化装置均设置于箱体侧面且蠕动泵通过雾化装置与加热腔相连通,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箱体表面且加热装置、温湿度传感装置、调节风扇、蠕动泵和雾化装置均连接并受控于控制面板。
[0006]优选的,所述托盘通过设置于发酵腔侧面的卡块的等间距地放置于发酵腔内。
[0007]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热电阻设置于加热管内且加热管表面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0008]优选的,还包括换热风扇,所述换热风扇设置于加热管内且连接并受控于控制面板。
[0009]优选的,换热风扇数量为2均位于加热管内且位于加热装置两侧。
[0010]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红茶发酵机,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经换热风扇进行带动,使得热量能够均匀地在加热管内分布,由于加热管包围发酵腔,因此能够均匀地对发酵腔进行加热,避免出现局部过热的问题;蠕动泵能够精准地泵出所需用量的水,经雾化装置
雾化后水汽将会在发酵腔内弥散,与加热装置配合能够形成具备适宜发酵温度、湿度的发酵腔。
[0012]当温湿度传感装置检测到托盘间的温度湿度与设定值存在差异时,调节风扇将会启动促进湿气和热空气的流动,使得托盘间的发酵环境与外部发酵环境一直,温湿度传感装置检测到托盘间温湿度与设定值一致时,调节风扇关闭。
[0013]本技术能够解决发酵过程中托盘间湿度与外部湿度存在误差的问题,同时其加热均匀不会导致局部过热,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构造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截面构造示意图。
[0017]图中:箱体1、发酵腔11、加热管12、卡块13、托盘2、加热装置3、温湿度传感装置4、调节风扇5、蠕动泵6、雾化装置7、控制面板8、换热风扇9。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结合图1

2,一种智能红茶发酵机,包括箱体1、托盘2、加热装置3、温湿度传感装置4、调节风扇5、蠕动泵6、雾化装置7、控制面板8和换热风扇9,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发酵腔11且箱体1内设置有侧面包围发酵腔11的加热管12,数个所述托盘2可分离地放置于发酵腔11内,托盘2通过设置于发酵腔11侧面的卡块13的等间距地放置于发酵腔11内实现可分离,所述加热装置3设置于加热管12内,所述温湿度传感装置和调节风扇5设置于加热腔内且位于相邻的托盘2间,所述蠕动泵6和雾化装置7均设置于箱体1侧面且蠕动泵6通过雾化装置7与加热腔相连通,换热风扇9数量为2均位于加热管12内且位于加热装置3两侧,所述控制面板8设置于箱体1表面且加热装置3、温湿度传感装置4、调节风扇5、蠕动泵6、雾化装置7和换热风扇9均连接并受控于控制面板8。
[0021]所述加热装置3为热电阻设置于加热管12内且加热管12表面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耐化学性能,其设置目的在于提高加热管12的工作寿命。
[0022]所述温湿度传感装置4指的是能够感应温度、湿度数据的装置,具体采用温湿度复合传感器,雾化装置7指的是能够对液体进行雾化的装置,具体采用超声雾化模块,两者均属于现有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不再对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进一步赘述。
[0023]本技术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面板8内的控制器来实现自动控制,控制器的
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0024]本技术工作原理:加热装置3产生的热量经换热风扇9进行带动,使得热量能够均匀地在加热管12内分布,由于加热管12包围发酵腔11,因此能够均匀地对发酵腔11进行加热,避免出现局部过热的问题;蠕动泵6能够精准地泵出所需用量的水,经雾化装置7雾化后水汽将会在发酵腔11内弥散,与加热装置3配合能够形成具备适宜发酵温度、湿度的发酵腔11。
[0025]当温湿度传感装置4检测到托盘2间的温度湿度与设定值存在差异时,调节风扇5将会启动促进湿气和热空气的流动,使得托盘2间的发酵环境与外部发酵环境一直,温湿度传感装置4检测到托盘2间温湿度与设定值一致时,调节风扇5关闭。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红茶发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托盘(2)、加热装置(3)、温湿度传感装置(4)、调节风扇(5)、蠕动泵(6)、雾化装置(7)和控制面板(8);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发酵腔(11)且箱体(1)内设置有侧面包围发酵腔(11)的加热管(12);数个所述托盘(2)可分离地放置于发酵腔(11)内;所述加热装置(3)设置于加热管(12)内;所述温湿度传感装置和调节风扇(5)设置于加热腔内且位于相邻的托盘(2)间;所述蠕动泵(6)和雾化装置(7)均设置于箱体(1)侧面且蠕动泵(6)通过雾化装置(7)与加热腔相连通;所述控制面板(8)设置于箱体(1)表面且加热装置(3)、温湿度传感装置(4)、调节风扇(5)、蠕动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陈剑武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雀铁罗汉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