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553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盒以及设于显示盒的出光侧的调光盒;调光盒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第一液晶层,第一基板设有第一视角控制电极,第二基板设有第二视角控制电极、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以及第三电极条,第二电极条和第三电极条以第一电极条为中心朝向第一电极条的两侧依次排列。通过第二电极条和第三电极条以第一电极条为中心朝向第一电极条的两侧依次排列,而且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以及第三电极条上的电压呈渐变趋势,使得第一液晶层在每个电极组处的偏转角度也呈渐变趋势,第一液晶层等效于光学透镜,把显示盒显示的画面折射至调光盒的出光面,以解决景深的问题。以解决景深的问题。以解决景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已经由原来的112
°
左右拓宽到160
°
以上,人们在享受大视角带来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希望有效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以避免屏幕信息外泄而造成的商业损失或尴尬。因此除了宽视角需求之外,在许多场合还需要显示装置具备宽窄视角相互切换的功能。
[0003]目前主要采取在显示屏上贴附百叶遮挡膜来实现宽窄视角切换,当需要防窥时,利用百叶遮挡膜遮住屏幕即可缩小视角,但这种方式需要额外准备百叶遮挡膜,会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不便,而且一张百叶遮挡膜只能实现一种视角,一旦贴附上百叶遮挡膜后,视角便固定在窄视角模式,导致无法在宽视角模式和窄视角模式之间进行自由切换,而且百叶遮挡膜会造成辉度降低影响显示效果。
[0004]现有技术也有利用调光盒和显示面板相互层叠设置,调光盒层叠于显示面板的上侧,从而实现在宽视角和窄视角之间进行切换的,显示面板用于正常的画面显示,调光盒用于控制视角切换,调光盒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的视角控制电极给液晶分子施加一个垂直电场,使液晶朝竖直方向偏转,实现窄视角模式。通过控制视角控制电极上的电压,从而可以实现在宽视角和窄视角之间进行切换。但是,这种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设于调光盒层的下方,由下方设置的显示面板来进行画面显示,在画面显示时存在景深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存在景深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调光盒以及与所述调光盒层叠设置的显示盒,所述调光盒设于所述显示盒的出光侧;
[0008]所述调光盒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在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有第一视角控制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在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有第二视角控制电极以及景深控制电极层,所述景深控制电极层包括多组电极组,每组电极组包括相互绝缘且平行的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以及第三电极条,所述第二电极条和所述第三电极条以所述第一电极条为中心朝向所述第一电极条的两侧依次排列;
[0009]所述第一电极条用于施加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极条用于施加第二电压,所述第三电极条用于施加第三电压,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以及所述第三电压的大小呈渐变趋势。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视角控制电极和所述景深控制电极层位于不同层,所述第三电极条与所述第二视角控制电极电性连接。
[0011]进一步地,相邻两组所述电极组之间共用一条所述第三电极条。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条与所述第二电极条之间的间距和所述第二电极条与所述第三电极条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三电极条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条的宽度,所述第一电极条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电极条的宽度相同。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设有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以及第四信号线,所有所述第一电极条均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电性连接,所有所述第二电极条均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电性连接,所有所述第三电极条均与所述第三信号线电性连接,第一视角控制电极与所述第四信号线相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显示盒包括彩膜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层;所述调光盒远离所述显示盒的一侧设有第一偏光片,所述调光盒与所述显示盒之间设有第二偏光片,所述显示盒远离所述调光盒的一侧设有第三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相平行,所述第三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相垂直,所述电极组中电极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片(31)的透光轴相平行。
[001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001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
[0017]向第一电极条施加第一电压,向第二电极条施加第二电压,向第三电极条施加第三电压,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以及所述第三电压的大小呈渐变趋势。
[0018]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
[0019]在宽视角模式时,向第一视角控制电极施加公共电压,向第二视角控制电极施加宽视角驱动电压,所述第一视角控制电极与所述第二视角控制电极之间的压差大于第一预设值;
[0020]在窄视角模式时,向第一视角控制电极施加公共电压,向第二视角控制电极施加窄视角驱动电压,所述第一视角控制电极与所述第二视角控制电极之间的压差大于第二预设值且小于第三预设值,所述第三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0021]进一步地,在宽视角模式时,所述第三电压与所述宽视角驱动电压相同;在窄视角模式时,所述第三电压与所述窄视角驱动电压相同。
[0022]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二基板上设置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以及第三电极条,第二电极条和第三电极条以第一电极条为中心朝向第一电极条的两侧依次排列,而且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以及第三电极条上的电压呈渐变趋势,使得第一液晶层在每个电极组处的偏转角度也呈渐变趋势,每个电极组处液晶分子的折射率也呈渐变趋势,从而使得第一液晶层等效于光学透镜,把显示盒显示的画面折射至调光盒的出光面,以解决景深的问题,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提升防窥显示装置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基板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景深控制电极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时施加的波形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模式时施加的波形示意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时透过率与视角的比对图表;
[0032]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时液晶分子偏转的仿真图;
[0033]图11是图10中不同位置对应折射率的仿真图表;
[0034]图12是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时液晶分子偏转的仿真图;
[0035]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模式时透过率与视角的比对图表;
[0036]图14是本专利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调光盒(10)以及与所述调光盒(10)层叠设置的显示盒(20),所述调光盒(10)设于所述显示盒(20)的出光侧;所述调光盒(10)包括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一基板(1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1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二基板(12)之间的第一液晶层(13),所述第一基板(11)在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第一视角控制电极(111),所述第二基板(12)在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以及景深控制电极层(14),所述景深控制电极层(14)包括多组电极组,每组电极组包括相互绝缘且平行的第一电极条(141)、第二电极条(142)以及第三电极条(143),所述第二电极条(142)和所述第三电极条(143)以所述第一电极条(141)为中心朝向所述第一电极条(141)的两侧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电极条(141)用于施加第一电压(V1),所述第二电极条(142)用于施加第二电压(V2),所述第三电极条(143)用于施加第三电压(V3),所述第一电压(V1)、所述第二电压(V2)以及所述第三电压(V3)的大小呈渐变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和所述景深控制电极层(14)位于不同层,所述第三电极条(143)与所述第二视角控制电极(121)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所述电极组之间共用一条所述第三电极条(14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条(141)与所述第二电极条(142)之间的间距和所述第二电极条(142)与所述第三电极条(143)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三电极条(14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条(141)的宽度,所述第一电极条(141)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电极条(142)的宽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12)的边缘设有第一信号线(1)、第二信号线(2)、第三信号线(3)以及第四信号线(4),所有所述第一电极条(141)均与所述第一信号线(1)电性连接,所有所述第二电极条(142)均与所述第二信号线(2)电性连接,所有所述第三电极条(143)均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德镇刘显贺沈家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