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皓专利>正文

新型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04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它有气囊(1)、导联线接口(2)、导电线(8)、电极(6),还有弹性、不导电的填充块(9),它的一面与气囊(1)连接,与其相对的一面,有紧密贴合的平面电极(6),填充块(9)四周包裹有弹性、不导电的喇叭状吸盘(3),电极(6)周围的吸盘(3)与填充块(9)之间有缝隙,该缝隙与填充块(9)具有的通道(7)及气囊(1)连通,导电线(8)两端分别与电极(6)和导联线接口(2)连接,导联线接口(2)的另一端有连接吸盘(3)的提拉索(4),与提拉索(4)相连处的吸盘(3)具有进气口(5)。使用时,操作过程简单,被检者皮肤淤痕不明显,无异常感觉。(*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心电图胸导联电极
技术介绍
现有心电图胸导联电极是由气囊、电极、心电导联线组成,其电极是金属制品,外形呈喇叭状,按压气囊后电极可以吸附在皮肤表面,与电极连接的心电导联线将信号传至检测仪器。这种胸导联电极的最大缺点是,喇叭状电极内有较大空间,在气囊负压作用下,被吸附的皮肤很容易被提起,因而在皮肤上留下明显的淤痕,取下时,被检查者有疼痛感,而且操作员需要花费较大力量才能产生足够的负压,以使电极很好的与皮肤表面贴合,减少测量误差。此外,由于电极是金属制品,特别是在冬季,被检查者有明显寒冷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心电图胸导联电极,简化操作过程,减轻被检者的不适感。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它有气囊、导联线接口、导电线、电极,还有弹性、不导电的填充块,它的一面与气囊连接,与其相对的一面,有紧密贴合的平面电极,填充块四周包裹有弹性、不导电的喇叭状吸盘,电极周围的吸盘与填充块之间有缝隙,该缝隙与填充块具有的通道及气囊连通,导电线两端分别与电极和导联线接口连接,导联线接口的另一端有连接吸盘的提拉索,与提拉索相连处的吸盘具有进气口。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采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由于在气囊和平面电极之间增加了填充块,并用喇叭形的吸盘包裹在填充块周围,这样,在皮肤表面上,平面电极和吸盘所形成的空间,远小于现有喇叭形电极所形成的空间。因此,只要轻按气囊,所产生的负压就可以使平面电极与被检者皮肤充分贴合,检查后,皮肤表面留下的淤痕轻微,而且包裹于吸盘中的电极,在固定于被检者皮肤的同时,不被其它物体所接触,从而避免产生干扰电流;所增设的提拉索及吸盘的进气口相互配合,使得操作者通过轻拉提拉索,很容易让空气从吸盘的进口进入并经填充块具有的通道送入气囊,负压也随即消失,使电极很容易与皮肤分离,简化了操作过程,被检者的疼痛感减小。此外,平面电极与喇叭形电极相比,电极面积减小,随之由于金属电季给被检者所带来的寒冷感,自然也大大减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新型心电图胸导联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新型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它有气囊1、导联线接口2、导电线8、电极6,还有弹性、不导电的填充块9,它的一面与气囊1连接,与其相对的一面,有紧密贴合的平面电极6,填充块9四周包裹有弹性、不导电的喇叭状吸盘3,电极6周围的吸盘3与填充块9之间有缝隙,该缝隙与填充块9具有的通道7及气囊1连通,导电线8两端分别与电极6和导联线接口2连接,导联线接口2的另一端有连接吸盘3的提拉索4,与提拉索4相连处的吸盘3具有进气口5。本技术的填充块9和吸盘3,可以用弹性材料制作,最好选用橡胶制品。在使用时,将导联线接口2与心电图检测仪器连接,按压气囊1,其中包含的空气经通道7排至大气中,把吸盘3放在被检者胸部的适当位置的皮肤表面,松开按压气囊1的手指,气囊1所产生的负压使吸盘3吸附在皮肤表面,平面电极6随即与皮肤接触并将信号通过与电极6相连的导电线8传递到检测仪器并测得相应心电图。检测结束,操作者轻提提拉索4,与之相连的吸盘3的进气口5首先进气,空气经由通道7进入气囊1,其内不再具有负压,吸盘3和电极6自然与皮肤表面分离,操作十分方便,也未给被检者皮肤留下太深的淤痕。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它有气囊(1)、导联线接口(2)、导电线(8)、电极(6),其特征在于还有弹性、不导电的填充块(9),它的一面与气囊(1)连接,与其相对的一面,有紧密贴合的平面电极(6),填充块(9)四周包裹有弹性、不导电的喇叭状吸盘(3),电极(6)周围的吸盘(3)与填充块(9)之间有缝隙,该缝隙与填充块(9)具有的通道(7)及气囊(1)连通,导电线(8)两端分别与电极(6)和导联线接口(2)连接,导联线接口(2)的另一端有连接吸盘(3)的提拉索(4),与提拉索(4)相连处的吸盘(3)具有进气口(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它有气囊(1)、导联线接口(2)、导电线(8)、电极(6),还有弹性、不导电的填充块(9),它的一面与气囊(1)连接,与其相对的一面,有紧密贴合的平面电极(6),填充块(9)四周包裹有弹性、不导电的喇叭状吸盘(3),电极(6)周围的吸盘(3)与填充块(9)之间有缝隙,该缝隙与填充块(9)具有的通道(7)及气囊(1)连通,导电线(8)两端分别与电极(6)和导联线接口(2)连接,导联线接口(2)的另一端有连接吸盘(3)的提拉索(4),与提拉索(4)相连处的吸盘(3)具有进气口(5)。使用时,操作过程简单,被检者皮肤淤痕不明显,无异常感觉。文档编号A61B5/0408GK2673299SQ200420024400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6日专利技术者李皓 申请人:李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它有气囊(1)、导联线接口(2)、导电线(8)、电极(6),其特征在于:还有弹性、不导电的填充块(9),它的一面与气囊(1)连接,与其相对的一面,有紧密贴合的平面电极(6),填充块(9)四周包裹有弹性、不导电的喇叭状吸盘(3),电极(6)周围的吸盘(3)与填充块(9)之间有缝隙,该缝隙与填充块(9)具有的通道(7)及气囊(1)连通,导电线(8)两端分别与电极(6)和导联线接口(2)连接,导联线接口(2)的另一端有连接吸盘(3)的提拉索(4),与提拉索(4)相连处的吸盘(3)具有进气口(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皓
申请(专利权)人:李皓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