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文专利>正文

心电图胸前导联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74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电图胸前导联定位器,它有V↓[1-6]电极,V↓[1-6]电极分别安装在呈“*”形的弹形板上,弹性板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固定带,V↓[1-6]电极上分别连接有插口。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操作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心电图胸前导联定位器,它有V1-6电极,V1-6电极分别安装在呈 形的弹性板上,弹性板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固定带,V1-6电极上分别连接有插口。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V2电位与弹性板相连接。弹性板上分别设置有条形孔,V1电极和V3-6电极分别安装在条形孔内。V1电极和V3-6电极上分别连接有手柄)。本技术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因将V1-6电极按照人体胸前有关部位分别安装在呈 形的弹性板上,并分别在V1-6电极上连接插口,并用导线将插口与心电图设备相连接后即可。它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使用时,只须通过固定带将弹性板紧固在人体胸前。图2为附图说明图1的俯视图。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种零部件组装,并将心电图设备导线分别与插口15、17、18、20、22、24相连接。使用时,先将弹性板2上的V2电极17与人体胸前某个有关位置定位后再将弹性板2通过固定带1、14紧固在人体胸前,根据人体的胖、瘦程度分别手持手柄16、19、21、23、25调整V1电极3和V3-6电极6、8、10、12在条形孔4、7、9、11、13内位移。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权利要求1.心电图胸前导联定位器,它分别有V1-6电极(3)、(5)、(6)、(8)、(10)、(12),其特征在于V1-6电极(3)、(5)、(6)、(8)、(10)、(12)分别安装在呈 形的弹性板(2)上,弹性板(2)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固定带(1)、(14),V1-6电极(3)、(5)、(6)、(8)、(10)、(12)上分别连接有插口(15)、(17)、(18)、(20)、(22)、(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图胸前导联定位器,其特征在于V2电位(5)与弹性板(2)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图胸前导联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弹性板(2)上分别设置有条形孔(4)、(7)、(9)、(11)、(13),V1电极(3)和V3-6电极(6)、(8)、(10)、(12)分别安装在条形孔(4)、(7)、(9)、(11)、(13)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图胸前导联定位器,其特征在于V1电极(3)和V3-6电极(6)、(8)、(10)、(12)上分别连接有手柄(16)、(19)、(21)、(23)、(2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心电图胸前导联定位器,它有V文档编号A61B5/0408GK2524671SQ02213139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7日专利技术者王建文, 徐冬梅, 孙桂荣, 刘志清, 李荣菊, 刘振宇 申请人:王建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心电图胸前导联定位器,它分别有V↓[1-6]电极(3)、(5)、(6)、(8)、(10)、(12),其特征在于:V↓[1-6]电极(3)、(5)、(6)、(8)、(10)、(12)分别安装在呈“*”形的弹性板(2)上,弹性板(2)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固定带(1)、(14),V↓[1-6]电极(3)、(5)、(6)、(8)、(10)、(12)上分别连接有插口(15)、(17)、(18)、(20)、(22)、(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文徐冬梅孙桂荣刘志清李荣菊刘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