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场方向可调节式局部电场生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电场生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场方向可调节式局部电场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电场控制带电体的实验或者工业项目中,经常会需要在同一个空间域的不同时间段内对带电体利用电场施加不同方向的力从而实现形态速度位置控制。而常见的均匀电场生成装置都是在所需要的位置加设一对电极板或电极阵列从而生成电场,并不能满足快速变换电场位置及方向的要求。此外,在EHD领域,当需要一个与电射流运动方向相同的电场时,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接地极与正极分别接在射流喷头以及接收板处,但这种连接方式产生的电场范围很大,对于一些有着特定需求的实验,没有办法满足添加局部电场的要求,必须通过复合场的形式得到一个局部电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一种电场方向可调节式局部电场生成装置,以期在工业中满足对um级带电体的精密控制。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专利技术局部电场生成装置包括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场方向可调节式局部电场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场发生装置主体(5)和位移架,电场发生装置主体(5)安装在位移架上,电场发生装置主体(5)包括第一电极板(1)、第二电极板(2)、第三电极板(3)、第四电极板(4)和主体板架,第一电极板(1)、第二电极板(2)、第三电极板(3)和第四电极板(4)均安装在主体板架内,主体板架安装在位移架上;第一电极板(1)、第二电极板(2)、第三电极板(3)和第四电极板(4)电连接外部的双通道直流电压源(8),双通道直流电压源(8)电连接外部的两个直流连续可调升压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场方向可调节式局部电场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板架主要为由八块矩形板依次连接形成的八棱体状,第一电极板(1)、第二电极板(2)、第三电极板(3)和第四电极板(4)分别布置在主体板架中各自的一个矩形板的内侧面上,第一电极板(1)、第二电极板(2)、第三电极板(3)和第四电极板(4)依次布置,第一电极板(1)、第二电极板(2)、第三电极板(3)和第四电极板(4)各自所在的矩形板相间隔布置,第一电极板(1)和第三电极板(3)正对平行布置,第二电极板(2)和第四电极板(4)正对平行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场方向可调节式局部电场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板架中未布置有第一电极板(1)、第二电极板(2)、第三电极板(3)或第四电极板(4)的正对的其中两个矩形板的中心均开设有圆形通孔,两个圆形通孔正对平行布置且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主体板架中未布置有第一电极板(1)、第二电极板(2)、第三电极板(3)或第四电极板(4)的正对的另外两个矩形板的外侧面安装在位移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场方向可调节式局部电场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板(1)和第三电极板(3)电连接双通道直流电压源(8)的一个通道的直流电压源,第二电极板(2)和第四电极板(4)电连接双通道直流电压源(8)的另一个通道的直流电压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场方向可调节式局部电场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通道直流电压源(8)的一个通道的直流电压源(8)电连接外部的一个直流连续可调升压模块,双通道直流电压源(8)的另一个通道的直流电压源(8)电连接外部的另一个直流连续可调升压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场方向可调节式局部电场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移架包括两个位移支撑调整架,主体板架安装在两个位移支撑调整架之间;每个位移支撑调整架包括燕尾槽轴向位移平台(6)和燕尾槽水平位移平台(7),竖直布置的燕尾槽轴向位移平台(6)的底端连接水平布置的燕尾槽水平位移平台(7)的顶面,燕尾槽轴向位移平台(6)的底端在燕尾槽水平位移平台(7)的顶面沿燕尾槽水平位移平台(7)的长度方向滑动并通过螺栓固定位置;燕尾槽轴向位移平台(6)上设有竖直布置的齿轮齿条装置,主体板架中未布置有第一电极板(1)、第二电极板(2)、第三电极板(3)或第四电极板(4)的正对的另外两个矩形板的外侧面通过滑块分别和两个燕尾槽轴向位移平台(6)上的齿轮齿条装置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场方向可调节式局部电场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板(1)、第二电极板(2)、第三电极板(3)、第四电极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亮,姜学斌,佘磊,方言燊,苏芮,杨宏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