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施工用折叠挂接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80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施工用折叠挂接爬梯,其中上梯段两侧和下梯段两侧均设有扶手,扶手上设有扶手侧杆,上梯段两侧侧杆上和下梯段两侧侧杆上均设有凹型铰座,且所述扶手侧杆端部转动安装于对应的凹型铰座中,上梯段两侧侧杆上和下梯段两侧侧杆上均设有梯段滑槽,上梯段和下梯段上均设有限位横梁,所述限位横梁两端均设有顶杆部和滑动轴,其中滑动轴沿着对应的梯段滑槽滑动,顶杆部进入对应凹型铰座的开口中并与对应的扶手侧杆相抵,限位横梁两端均设有可伸缩的压块,扶手上设有限位卡块,且扶手收起时,所述限位卡块卡置于对应的压块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限位横梁实现两侧扶手限位,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并且上梯段和下梯段折叠后依然保持固定。折叠后依然保持固定。折叠后依然保持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施工用折叠挂接爬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施工
,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力施工用折叠挂接爬梯。

技术介绍

[0002]爬梯是电力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辅助工具,其能够帮助施工人员进行登高作业或下到地表下作业,为了搬运方便,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折叠式爬梯,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3330864U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电力施工用折叠式安全爬梯,该爬梯除了能够折叠外,其上爬架两侧和下爬架两侧均设有可以转动的扶手以提高施工安全性,但该爬梯扶手下端是利用固定销实现定位,但在爬梯折叠后水平倾倒转移的过程中,固定销很容易掉落,如果将固定销更换为不易脱落的螺栓,则需要作业人员分别旋拧相应的螺栓实现紧固,操作又相对繁琐。另外该爬梯的铰接处仅通过凸块和凹槽结构实现固定,爬梯展开时可以保证支撑牢靠,爬梯折叠时上爬架和下爬架之间则依旧处于自由转动的状态,搬运时容易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施工用折叠挂接爬梯,其利用限位横梁实现两侧扶手限位,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并且采用的铰接组件在上梯段和下梯段折叠后依然可以实现两者固定,从而避免爬梯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电力施工用折叠挂接爬梯,包括挂杆、上梯段、下梯段和防滑地脚,其中上梯段上端设有挂杆,上梯段下端与下梯段上端通过铰接组件连接,下梯段下端铰接有防滑地脚,所述上梯段两侧和下梯段两侧均设有扶手,所述扶手上设有扶手侧杆,所述上梯段两侧侧杆上以及所述下梯段两侧侧杆上均设有凹型铰座,且所述扶手侧杆端部转动安装于对应的凹型铰座中,所述上梯段两侧侧杆上以及所述下梯段两侧侧杆上均设有梯段滑槽,所述上梯段和下梯段上均设有限位横梁,并且所述限位横梁两端均设有顶杆部和滑动轴,其中所述滑动轴沿着对应的梯段滑槽滑动,所述顶杆部进入对应凹型铰座的开口中并与对应的扶手侧杆相抵,所述限位横梁两端均设有可伸缩的压块,所述扶手上设有限位卡块,且扶手收起时,所述限位卡块卡置于对应的压块中。
[0006]所述限位横梁包括横梁本体、顶轴、弹簧和压块,其中所述横梁本体包括支撑杆部、连接杆部和顶杆部,所述支撑杆部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部与对应侧的顶杆部相连,所述滑动轴设于所述支撑杆部轴端,所述顶轴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连接杆部上,并且所述顶轴前端设有压块,在所述连接杆部与压块之间的顶轴上套装有弹簧。
[0007]所述凹型铰座的上板上设有供所述顶杆部出入的开口,所述凹型铰座的下板与对应梯段滑槽最低处平齐。
[0008]所述铰接组件包括第一铰接板、第二铰接板和固定件,且所述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固定于不同梯段端部并通过铰接轴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上均设有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当上梯段和下梯段展开时,不同铰接板上的第一通孔重合且供所述固定件插入,当上梯段和下梯段折叠时,不同铰接板上的第二通孔重合且供所述固定件插入。
[0009]上梯段和下梯段展开时,不同铰接板上的第一通孔重合且与所述铰接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当上梯段和下梯段折叠时,不同铰接板上的第二通孔重合且与所述铰接轴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0010]所述挂杆上端设有挂钩,所述挂杆下端插入所述上梯段对应侧的侧杆上端,且所述挂杆下端设有锁紧孔,在所述上梯段的侧杆上端设有多个调整孔,当所述挂杆位置确定时,一个锁紧件穿过所述锁紧孔和相应的调整孔。
[0011]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2]1、本技术将限位横梁抬起至梯段滑槽的最高处时,限位横梁的顶杆部不再与扶手侧杆相抵限位,扶手可以实现转动收起,并且限位横梁的连接杆部设有可压缩的压块,扶手收起后,扶手上的限位卡块卡置于对应的压块中,所述压块在弹簧作用下顶紧扶手限定其位移,当需要打开扶手时,作业人员只需向后推动压块压缩弹簧使其脱离限位卡块即可,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0013]2、本技术在扶手完全打开后,限位横梁受重力作用可以自动落下至梯段滑槽的最低处,此时限位横梁的顶杆部重新与扶手侧杆相抵并配合凹型铰座封闭侧的侧板限定扶手位移,并且由于限位横梁的滑动轴位于滑槽最低处获得支撑,不影响作业人员踩踏所述限位横梁攀登爬梯。
[0014]3、本技术铰接组件的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设计成特殊形状,可保证上梯段和下梯段折叠后完全平行,两个梯段折叠后,两个铰接板上的第二通孔重合且与铰接轴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此时将固定件插入两个铰接板上的第二通孔中可实现上梯段和下梯段折叠状态下的固定,从而避免爬梯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17]图3为图2中的限位横梁抬起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中的扶手侧杆转动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中的铰接组件示意图,
[0020]图6为图1中爬梯折叠后的铰接组件示意图,
[0021]图7为图1中的防滑地脚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图1中的挂杆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图4中的限位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为挂杆,101为挂钩,102为锁紧件,2为上梯段,201为调整孔,3为铰接组件,301为第一铰接板,302为第二铰接板,303为固定件,304为铰接轴,305为第二通孔,306为第一通孔,4为下梯段,5为防滑地脚,501为底座,5011为防滑槽,502为铰接座,503为铰接孔,6为限位横梁,601为横梁本体,6011为顶杆部,6012为连接杆部,6013为支撑杆部,6014为滑动轴,602为梯段滑槽,603为压块,604为限位座,605为弹簧,606为顶轴,607为限位滑块,7
为扶手,701为扶手侧杆,702为凹型铰座,703为连接轴,704为限位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26]如图1~9所示,本技术包括挂杆1、上梯段2、下梯段4和防滑地脚5,其中上梯段2上端设有挂杆1,上梯段2下端与下梯段4上端通过铰接组件3连接,下梯段4下端铰接有防滑地脚5,如图1~4所示,所述上梯段2两侧和下梯段4两侧均设有扶手7,所述扶手7上设有扶手侧杆701,所述上梯段2两侧侧杆上以及所述下梯段4两侧侧杆上均设有凹型铰座702,且所述扶手侧杆701端部通过铰轴转动安装于对应的凹型铰座702中,这样所述扶手7便可以实现转动,所述上梯段2两侧侧杆上以及所述下梯段4两侧侧杆上均设有梯段滑槽602,所述上梯段2和下梯段4上均设有限位横梁6,并且所述限位横梁6两端均设有顶杆部6011和滑动轴6014,其中所述滑动轴6014沿着对应的梯段滑槽602滑动,所述顶杆部6011则进入对应凹型铰座702的开口中并与对应的扶手侧杆701相抵,进而与所述凹型铰座702配合限定扶手7的位移。如图2~4所示,本技术使用时,将所述限位横梁6抬起至所述梯段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施工用折叠挂接爬梯,包括挂杆、上梯段、下梯段和防滑地脚,其中上梯段上端设有挂杆,上梯段下端与下梯段上端通过铰接组件连接,下梯段下端铰接有防滑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梯段(2)两侧和下梯段(4)两侧均设有扶手(7),所述扶手(7)上设有扶手侧杆(701),所述上梯段(2)两侧侧杆上以及所述下梯段(4)两侧侧杆上均设有凹型铰座(702),且所述扶手侧杆(701)端部转动安装于对应的凹型铰座(702)中,所述上梯段(2)两侧侧杆上以及所述下梯段(4)两侧侧杆上均设有梯段滑槽(602),所述上梯段(2)和下梯段(4)上均设有限位横梁(6),并且所述限位横梁(6)两端均设有顶杆部(6011)和滑动轴(6014),其中所述滑动轴(6014)沿着对应的梯段滑槽(602)滑动,所述顶杆部(6011)进入对应凹型铰座(702)的开口中并与对应的扶手侧杆(701)相抵,所述限位横梁(6)两端均设有可伸缩的压块(603),所述扶手(7)上设有限位卡块(704),且扶手(7)收起时,所述限位卡块(704)卡置于对应的压块(60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施工用折叠挂接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横梁(6)包括横梁本体(601)、顶轴(606)、弹簧(605)和压块(603),其中所述横梁本体(601)包括支撑杆部(6013)、连接杆部(6012)和顶杆部(6011),所述支撑杆部(6013)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部(6012)与对应侧的顶杆部(6011)相连,所述滑动轴(6014)设于所述支撑杆部(6013)轴端,所述顶轴(606)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连接杆部(6012)上,并且所述顶轴(606)前端设有压块(603),在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洋杨涛孙柏强宋阳孔庆江曲兴山顾强郭成林段谊斌王明军王昱乔孙重阳刘云武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电业局电缆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