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假肢前臂接受腔及其制备方法与假肢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假肢设计相关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假肢前臂接受腔及其制备方法与假肢体。
技术介绍
[0002]智能肌电假肢手的研究发展一直是研究热点,许多公司以及科研机构已经做出来了许多成果,然而作为在假肢手与残肢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假肢接受腔缺发展缓慢,假肢接受腔是假肢与残肢连接的腔体,上下肢接受腔都需要适配残肢的形状,从而使截肢者穿戴舒适,使假肢和残肢连为一体,然而多数厂商假肢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产品比较粗糙,大多数都是沿用石膏取型等传统取型方法,该过程对技师要求高,且患者需要保持一定姿势且接受腔成型时间长,同时假肢矫形专业人才较少,根据国际标准,每位矫形器制作师每年能够接待和服务残障者的平均数是250人,而就中国而言假肢矫形器制作师只有1400多名,平均每2.6万名肢体残障者只拥有1名制作师。例如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9998743A中公开的一种前臂假肢通用接受腔仅停留在科研阶段的通用化穿戴上,并不能保证残肢与假肢的长期稳定连接,又如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9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假肢前臂接受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前臂假肢个体的活动需求及测试肌电假肢手电极片的安装范围确定假肢手运动控制肌群;(2)将肌电信号采集器附着在残肢肌群处进行扫描以确定肌电信号采集器的活动空间;(3)基于扫描得到的残肢三维模型进行接受腔实体化设计;(4)将得到的接受腔与残肢进行适配,并根据适配结果对接受腔的设计进行调整,进而制备得到假肢前臂接受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肢前臂接受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实体化设计中进行标准化接头模块、透气孔特征、悬吊特征以及肌电信号预留空间特征的生成工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肢前臂接受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前臂截肢个体的残肢模型进行三维扫描以及测量残肢数据,并将所需要的肌电信号采集器附着在残肢肌群处进行二次扫描,进一步确定预留的肌电信号采集器的活动空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肢前臂接受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接受腔是采用逆向设计的,此过程中智能假肢的标准化模块都能够在三维模型中进行调整。5.一种假肢前臂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假肢前臂接受腔是采用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假肢前臂接受腔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其包括接受腔内腔、接受腔外腔及上臂电源模块,所述接受腔外腔连接于所述接受腔内腔,且所述接受腔外腔设置在所述接受腔内腔的外部;所述上臂电源模块连接于所述接受腔内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假肢前臂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受腔内腔为壳体,其通过自身髁上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蔡华,蔡俊杰,孙柏杨,陈文斌,蓝培钦,褚岱,杨金昊,严禹,张闰哲,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