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继电器的控制电路、高压继电器及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415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继电器的控制电路、高压继电器及供电系统,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于低压电源,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一端A;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一端A,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开关管Q1,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于控制单元,所述开关管的一端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第二端B,所述开关管的另一端接地。通过二极管来确定电容C1的充放电方向,可以将电容电量大限度供给高压继电器,可使用较小电容量的电容来实现,减少电容占用空间,减少成本,同时较少对PCB板的布置要求。同时较少对PCB板的布置要求。同时较少对PCB板的布置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继电器的控制电路、高压继电器及供电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高压继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继电器的控制电路。高压继电器及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压继电器控制电路中,为防止因继电器控制端电源不稳定,比如常规熔断器元件熔化时导致供电电压骤降,继而引起继电器触点抖动而损坏继电器及其后端设备,需要对继电器控制端电路进行优化。
[0003]如图1所示高压继电器控制端供电电压骤降的示意图以及图2所示的现有高压继电器的防抖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为防止继电器因电压抖动而误断开,在继电器控制端电源输入端并联电容。控制单元开关管管Q1导通,继电器K1闭合,后端高压电源给负载供电,当低压电源不稳定时,电容C1起支撑作用,防止继电器因电源电压骤降而突然断开。其中二极管D3为继电器断开后的续流器件。
[0004]目前使用的防抖电路通过C1电容稳定继电器低压端电压,当低压电源骤降时,电容C1向电源端放电,C1电压也会被拉低,而且要求C1具有较大容值,才能有足够电量提供给继电器使其在短时间内保持导通状态;另外当电容较大时,电源给电容充电时电流较大,缩短电容使用寿命;再者大电容占用PCB空间较大,成本较高,对PCB板布置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压继电器的控制电路。高压继电器及供电系统,解决现有的高压继电器的防抖动控制电路需要采用较大容置的电容而占用PCB空间较大,成本较高,对PCB板布置要求较高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高压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包括:
[0007]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于低压电源,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一端A;
[0008]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一端A,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0009]开关管Q1,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于控制单元,所述开关管Q1的一端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第二端B,所述开关管Q1的另一端接地。
[0010]进一步优化,还包括:
[0011]电阻R1,所述电阻R1设置在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容C1之间;
[0012]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二二极管D2设置在电容C1与高压继电器的第一端A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于电容C1,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一端A。
[0013]进一步优化,所述开关管Q1为开关三极管。
[0014]进一步优化,还包括:
[0015]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三二极管D3为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一端A,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二端B。
[0016]还提供了另一个技术方案:一种高压继电器,所述高压继电器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0017]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于低压电源,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一端A;
[0018]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一端A,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0019]开关管Q1,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于控制单元,所述开关管Q1的一端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第二端B,所述开关管Q1的另一端接地。
[0020]进一步优化,还包括:
[0021]电阻R1,所述电阻R1设置在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容C1之间;
[0022]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二二极管D2设置在电容C1与高压继电器的第一端A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于电容C1,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一端A。
[0023]进一步优化,所述开关管Q1为开关三极管。
[0024]进一步优化,还包括:
[0025]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三二极管D3为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一端A,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二端B。
[0026]还提供了另一个技术方案,一种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包括低压电源、控制单元、高压继电器、高压电源以及负载设备;
[0027]所述低压电源用于为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供电;
[0028]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高压继电器通断;
[0029]所述高压继电器为上述所述高压继电器;
[0030]所述高压电源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第一触点;
[0031]所述负载设备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第二触点。
[0032]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开关管Q1来实现高压继电器K1的通断,当开关管Q1断开时,高压继电器K1断开,低压电源通过第一二极管D1给电容C1充电。当开关管Q1导通时,由低压电源直接给高压继电器K1的电磁铁线圈供电,高压继电器K1导通,后端高压电源给负载设备供电。若高压继电器K1导通状态下,低压电源输入端出现抖动,电压突然降低,则电容C1给高压继电器K1供电,因二极管有单向导通性,当低压电源电压降低时,第一二极管D1截止,即电容C1仅给高压继电器K1供电,防止K1因电源骤降而抖动断开。通过二极管来确定电容C1的充放电方向,可以将电容电量大限度供给高压继电器,可使用较小电容量的电容来实现,减少电容占用空间,减少成本,同时较少对PCB板的布置要求。
[0033]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相关记载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
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0034]附图仅用于示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5]在说明书附图中:
[0036]图1为
技术介绍
所述高压继电器控制端供电电压骤降的示意图;
[0037]图2为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高压继电器的防抖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0038]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高压继电器的控制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高压继电器的控制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0]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采用现有技术做的高压继电器供电骤降试验的防抖效果波形图;
[0041]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采用本申请的高压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做的高压继电器供电骤降试验的防抖效果波形图。
[0042]上述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43]210、低压电源,
[0044]220、控制单元;
[00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于低压电源,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一端A;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一端A,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开关管Q1,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于控制单元,所述开关管Q1的一端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第二端B,所述开关管Q1的另一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压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R1,所述电阻R1设置在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容C1之间;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二二极管D2设置在电容C1与高压继电器的第一端A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于电容C1,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一端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压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Q1为开关三极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压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三二极管D3为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一端A,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的第二端B。5.一种高压继电器,所述高压继电器包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于低压电源,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于高压继电器的电磁铁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春芳陈武雷学国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