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电结构外露式的航空发动机半导体电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091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点火电嘴技术领域,具体地,提供了一种放电结构外露式的航空发动机半导体电嘴,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半导体部件、壳体、中心电极,所述中心电极与半导体部件组成的放电结构外露于壳体,且放电结构的发火端位于壳体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露的放电结构使得放电火花在发火孔外部产生,大大减少了放电火花在半导体电嘴发火孔内部的火花长度损耗,显著提高半导体电嘴的有效火花长度,从而提升了半导体电嘴的点火能力和发动机的起动能力。起动能力。起动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电结构外露式的航空发动机半导体电嘴


[0001]本技术涉及半导体点火电嘴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放电结构外露式的航空发动机半导体电嘴。

技术介绍

[0002]点火电嘴是航空发动机点火系统中关键部件之一,其功能是将点火装置产生的高压电能脉冲转化成电火花以点燃发动机燃烧室内的可燃油气混合物。航空发动机的点火电嘴按照放电击穿原理进行区分可以分为沿面电嘴和半导体电嘴。其中,半导体电嘴根据放电结构又可分为内陷式与齐平式两种类型。如图1所示,内陷式半导体电嘴即中心电极内陷于发火孔端面;如图2所示,齐平式半导体电嘴即中心电极与发火孔端面齐平。
[0003]现阶段各航空发动机半导体电嘴的需求单位开始对点火电嘴的火花长度提出一定要求。但现有的航空半导体电嘴的不足之处在于无论是内陷式还是齐平式的半导体电嘴,其产生火花的起点均在发火孔内部,同样长度的火花,由于火花在半导体电嘴发火孔内部发生,经数毫米的距离到达半导体电嘴发火孔端面后,有效火花会出现明显变短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半导体电嘴的有效火花长度无法满足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结构外露式的航空发动机半导体电嘴,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半导体部件(2)、壳体(1)、中心电极(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电极(3)与半导体部件(2)组成的放电结构(100)外露于壳体(1),且放电结构(100)的发火端位于壳体(1)外部;所述壳体(1)设置有大发火孔(11);所述半导体部件(2)为设置有大径端面(21)、半导体内锥面(22)、半导体釉层端面(25)的凸型半导体部件;所述中心电极(3)为设置有电极外锥面(31)、发火凸部(32)的T型中心电极;所述中心电极(3)的电极外锥面(31)与所述半导体部件(2)的半导体内锥面(22)形成面接触,所述中心电极(3)的发火凸部(32)与所述半导体部件(2)的半导体釉层端面(25)形成面接触,同时所述半导体部件(2)的大径端面(21)与所述大发火孔(11)的内部端面形成面接触,共同实现中心电极(3)、半导体部件(2)、壳体(1)三者的限位安装,且中心电极(3)的发火凸部(32)位于壳体(1)的大发火孔(11)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放电结构外露式的航空发动机半导体电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加固组件;所述辅助加固组件包括锁紧螺母(4)、铜套(5)、绝缘瓷管(6)和接触螺母(7);所述锁紧螺母(4)与所述中心电极(3)螺纹连接,用于对放入半导体部件(2)的中心电极(3)进行限位固定;所述铜套(5)填充在所述半导体部件(2)与所述壳体(1)之间,用于对放入壳体(1)的半导体部件(2)进行限位固定;所述绝缘瓷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君王婷婷薛登攀李琦刘鹏理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