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4001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的一个方式包括:马达,其具有马达轴;动力传递机构,其从轴向一侧与马达轴连接;壳体,其具有马达收纳部和齿轮收纳部;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在该制冷剂路径中循环;冷却器,其对制冷剂进行冷却;以及泵,其对制冷剂进行压送。马达轴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中空部的中空状。在壳体内设置有制冷剂积存部。壳体具有将马达收纳部的内部空间与齿轮收纳部的内部空间隔开的分隔壁。制冷剂路径具有:轴内流路,其穿过马达轴的中空部;第一流路,其将壳体内的制冷剂积存部与泵的吸入口连接;第二流路,其将泵的排出口与冷却器的流入口连接;以及第三流路,其将冷却器的流出口与轴内流路连接。第三流路配置在分隔壁的内部,沿着分隔壁的壁面延伸,从马达轴的外周面向轴内流路提供制冷剂。路提供制冷剂。路提供制冷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中,搭载有对马达、电池等进行冷却的冷却回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利用使冷却用油循环的油循环回路来冷却电动马达的冷却系统。在专利文献1中,油循环回路的油通过配置在定子的上侧的配管。在配管上设置有排出孔,油从排出孔向定子提供而冷却定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61859号公报
[0004]在冷却马达的制冷剂路径中,若路径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变大,则压送制冷剂的泵的消耗电力变大,或泵大型化。因此,要求缩短路径长度等来构成效率良好的制冷剂路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效率良好的制冷剂路径的驱动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的一个方式包括:马达,其具有以马达轴线为中心旋转的马达轴;动力传递机构,其从轴向一侧与所述马达轴连接;壳体,其具有在内部收纳所述马达的马达收纳部和在内部收纳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齿轮收纳部;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路径;冷却器,其冷却所述制冷剂;以及压送所述制冷剂的泵。所述马达轴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中空部的中空状。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制冷剂积存部。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马达收纳部的内部空间和所述齿轮收纳部的内部空间隔开的分隔壁。所述制冷剂路径具有:轴内流路,其穿过所述马达轴的所述中空部;第一流路,其连接所述壳体内的制冷剂积存部与所述泵的吸入口;第二流路,其连接所述泵的排出口和所述冷却器的流入口;以及第三流路,其连接所述冷却器的流出口和所述轴内流路。所述第三流路配置在所述分隔壁的内部,沿着所述分隔壁的壁面延伸,从所述马达轴的外周面向所述轴内流路提供所述制冷剂。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具有效率良好的制冷剂路径的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略示意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轴和分隔壁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流路、第四流路以及第五流路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第三流路、第四流路以及第五流路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第三流路的示意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第三流路的示意图。图7是设置于马达轴的突起的第一例的示意图。图8是设置于马达轴的突起的第二例的示意图。图9是设置在马达轴上的突起的第三示例的示意图。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略示意图。(符号说明)1、101

驱动装置,2

马达,3

动力传递机构,6

壳体,6b

分隔壁,6p

轴通过孔,7

逆变器,8

泵,8a

吸入口,8b

排出口,9、9A

冷却器,9a

流入口,9b、9c、9d、9e

流出口,21、21C

马达轴,22

中空部,25B、25C

连通孔(连通部),26a、26b、26c

突起,41、42、43、51

齿轮,61、61B

轴承,61a

内圈,61h

贯穿孔,62、62C、63、63C

密封部件,71

马达提供流路,72

轴内流路,74

逆变器流路,81

马达收纳部,82

齿轮收纳部,89

逆变器收纳部,90、90A、190

制冷剂路径,91

第一流路,92

第二流路,93、93A、93B、93C

第三流路,94、94A

第四流路,95、95A

第五流路,96

第六流路,97

第七流路,198

第八流路,G

间隙(连通部),J2

马达轴线,O

制冷剂,P1、P2

制冷剂积存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搭载在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上时的位置关系,规定铅垂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适当地示出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的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Z侧是铅垂方向上侧,

Z侧是铅垂方向下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是搭载有驱动装置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X侧是车辆的前侧,

X侧是车辆的后侧。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是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Y侧是车辆的左侧,

Y侧是车辆的右侧。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是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
[0010]各图中适当示出的马达轴线J2沿Y轴方向、即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将与马达轴线J2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的周向、即马达轴线J2的轴周围简称为“周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Y侧简称为轴向一侧,将

Y侧简称为轴向另一侧。
[0011]<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略示意图。驱动装置1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车辆,作为其动力源使用。
[0012]驱动装置1具备马达2、动力传递机构3、壳体6、逆变器7、冷却器9、泵8、制冷剂O、供制冷剂O循环的制冷剂路径90。
[0013]壳体6具有在内部收纳马达2的马达收纳部81、在内部收纳动力传递机构3的齿轮收纳部82、收纳逆变器7的逆变器收纳部89。齿轮收纳部82位于马达收纳部81的轴向一侧(+Y侧)。逆变器收纳部89位于马达收纳部81的上侧。
[0014](马达)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2是内转子型马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2例如是三相交流马达。马达2兼有作为电动机的功能和作为发电机的功能。马达2包括马达轴21、转子20和定子30。
[0015]马达轴21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沿轴向延伸。马达轴21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旋转。马达轴21是在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中空部22的中空状的中空轴。
[0016]马达轴21跨越壳体6的马达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其具有以马达轴线为中心旋转的马达轴;动力传递机构,其从轴向一侧与所述马达轴连接;壳体,其具有在内部收纳所述马达的马达收纳部和在内部收纳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齿轮收纳部;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路径;冷却器,其冷却所述制冷剂;以及压送所述制冷剂的泵,所述马达轴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中空部的中空状,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制冷剂积存部,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马达收纳部的内部空间和所述齿轮收纳部的内部空间隔开的分隔壁,所述制冷剂路径具有:轴内流路,其穿过所述马达轴的所述中空部;第一流路,其连接所述壳体内的制冷剂积存部与所述泵的吸入口;第二流路,其连接所述泵的排出口和所述冷却器的流入口;以及第三流路,其连接所述冷却器的流出口和所述轴内流路,所述第三流路配置在所述分隔壁的内部,沿着所述分隔壁的壁面延伸,从所述马达轴的外周面向所述轴内流路提供所述制冷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路径具有:马达提供流路,其延伸到所述马达收纳部的内部,向所述马达提供所述制冷剂;以及第四流路,其连接所述冷却器的流出口和马达提供流路,所述第四流路配置在所述分隔壁的内部,沿着所述分隔壁的壁面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流路是在所述壳体的壁内部从所述第三流路的路径中分支的流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路径在所述冷却器的内部分支,所述冷却器分别具有连接所述第三流路及所述第四流路的多个流出口。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路径具有第七流路,该第七流路连接所述马达提供流路的下游侧的端部和所述轴内流路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逆变器,所述壳体具有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野嘉之大木健太郎渡部优衣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