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99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计性优异且未影响操作性的书写工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书写工具(1),其是具有在内部收容着书写体(20)的轴筒(10)的触压(Knock)式的书写工具(1),其中具备:可使前述书写体(20)的前端从前述轴筒(10)的前端突出及缩入,或者至少可使前述书写体(20)的前端从前述轴筒(10)的前端突出的前端操作机构(100)、以及可使前述前端操作机构(100)作动的操作体(30),而前述操作体(30)则是具有:被配置在前述轴筒(10)的轴线A方向后侧,至少在非触压时的非书写状态下,是与前述轴筒(10)的后端保持分开的操作部(33)、以及被配置在前述轴筒(10)的内部,当前述操作部(33)被触压时,会与前述操作部(33)连动而对于前述前端操作机构(100)进行按压的按压部(31)。构(100)进行按压的按压部(31)。构(100)进行按压的按压部(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书写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书写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书写工具,是具备:轴筒、收容在轴筒内部的书写体、可使书写体的前端在轴筒的前端突出及缩入的前端操作机构、以及可使前端操作机构作动的操作部。这种书写工具,操作部是插入在轴筒的后端且被保持在该后端,藉由触压操作部,即可按压前端操作机构而使其作动(请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先前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425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7]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这种书写工具,从操作性和零件强度的观点而言,是被限制在将操作部与前端操作机构在轴筒内连结在一起的这种设计上。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设计性更为优异且未影响操作性的书写工具。
[0009][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书写工具,其是具有在内部收容着书写体的轴筒的触压(Knock)式的书写工具,其中具备:可使前述书写体的前端从前述轴筒的前端突出及缩入,或者至少可使前述书写体的前端从前述轴筒的前端突出的前端操作机构、以及可使前述前端操作机构作动的操作体,前述操作体则是具有:被配置在前述轴筒的轴线方向后侧,至少在非触压时的非书写状态下,是与前述轴筒的后端保持分开的操作部、以及被配置在前述轴筒的内部,当前述操作部被触压时,会与前述操作部连动而对于前述前端操作机构进行按压的按压部。<br/>[0011]前述操作部,也可以是配置在通过前述轴线的位置。
[0012]前述操作部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在触压时,将会从前述轴筒的后端进入该轴筒的内部。
[0013]前述操作体,也可以是具有:连结前述按压部与前述操作部的连结部。
[0014]前述操作体,也可以是具有:从前述连结部连续地在前述轴筒的外侧朝向前侧延伸的笔夹部。
[0015]前述操作体,也可以是能够以朝向垂直于前述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笔夹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而可使得前述笔夹部的前侧离开前述轴筒。
[0016]前述连结部,也可以是ㄇ字形状。
[0017][专利技术的效果][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设计性优异且未影响操作性的书写工具。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原子笔1的剖面图。
[0020]图2是原子笔1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3是操作体30及前端操作机构100的放大分解图。
[0022]图4是操作体30及前端操作机构100的放大组装图。
[0023]图5是在非触压时的非书写状态下的原子笔1的后端部的剖面图。
[0024]图6是显示将操作体30的笔夹部36的前侧从轴筒10往上提起的状态的原子笔1的后端部的剖面图。
[0025]图7是显示前端操作机构100的动作图。
[0026]图8是显示前端操作机构100的动作图。
[0027]图9是显示全程触压时的原子笔1的后端部的内部图,是以虚线来表示轴筒10。
[0028]图10是显示非触压时的书写状态下的原子笔1的后端部的内部图,是以虚线来表示轴筒10。
[0029]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自动铅笔200的剖面图。
[0030]图12是图11的前侧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第1实施方式)
[0032]以下,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在第1实施方式中,是举出原子笔1的例子来作为书写工具。
[0033]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原子笔1的剖面图;图2是原子笔1的分解立体图。原子笔1是具备:轴筒10、收容在轴筒10的内部的书写体20、可使书写体20的前端从轴筒10的前端突出及缩入的前端操作机构100、以及藉由以既定的行程长度相对于轴筒10进行前后移动,来对于前端操作机构100进行操作的操作体30。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原子笔1中的书写体20的前端侧当作前,将其相反侧当作后。原子笔1还具备:对于操作体30进行弹推的笔夹弹簧110、以及配置在前端操作机构100的后端的尾栓120。
[0034]此外,本说明书中所称的“触压时”,是表示对于操作体30(后述的操作部33)正在进行触压动作的状态。又,所称的“全程触压时”,是表示在进行触压动作中,将操作部33推进到最底部(最前侧)的状态。再者,所称的“非触压时”,是表示对于操作部33并未进行触压动作的状态。具体而言,“非触压时”是包含:书写体20的前端缩入在轴筒10的前端内部的非书写状态(请参照图7(a))、以及从非书写状态对于操作部33进行触压动作而使得书写体20的前端从轴筒10的前端突出的书写状态(请参照图10)。
[0035](轴筒10)
[0036]轴筒10是具备:沿着轴筒轴线A1延伸的前轴筒11、以及连结于前轴筒11的后端的后轴筒12。后轴筒12是与后述的内筒50嵌合而形成一体,内筒50与前轴筒11则是藉由螺合而连结在一起。在第1实施方式中,轴筒轴线A1是与原子笔1的轴线A一致。轴筒10,例如是采用铝等的金属材料来制造的。轴筒10,不限于采用金属材料,也可以采用聚碳酸酯等的树脂材料来形成的。
[0037](前轴筒11)
[0038]前轴筒11是尖头状的圆筒形状,在其前端沿着轴线A方向贯穿着可供书写体20的前端突出及缩入的开口11a。在前轴筒11的后端侧内面,形成有母螺纹部11b。
[0039](后轴筒12)
[0040]后轴筒12是圆筒形状,在其后侧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有:当进行触压时,可供后述的操作体30的突部37滑动的滑动沟部13、以及可供操作体30的第1腕部32移动的狭缝14。滑动沟部13及狭缝1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是对应于操作体30进行触压时的行程长度。
[0041]再者,在第1实施方式中,操作体30的笔夹部36的突部37,是从后轴筒12的滑动沟部13的底面稍微上浮,并且突部37的顶点是位于较诸后轴筒12的圆筒形状的外表面更内侧的位置。藉由设置了滑动沟部13,即使笔夹的夹持对象物是很薄的物品,还是能够将其夹持在滑动沟部13与突部37之间。
[0042](书写体20)
[0043]书写体20是被收容在轴筒10的内部,沿着书写体轴线A2延伸。在第1实施方式中,书写体轴线A2是与轴线A一致。书写体20在第1实施方式中,是原子笔替换笔芯,是具备:原子笔笔尖21、设置在原子笔笔尖21的书写体轴线A2的后侧的转接头22、以及连结在转接头22的油墨收容管23。转接头22在油墨收容管23的这一侧是具有凸缘部,凸缘部的前表面是构成弹簧承受面24。
[0044]图3是操作体30及前端操作机构100的放大分解图。图4是操作体30及前端操作机构100的放大组装图。图5是非触压时的非书写状态的原子笔1的后端部的剖面图。图6是显示将操作体30的笔夹部36的前侧朝远离轴筒10的方向往上提起的状态的原子笔1的后端部的剖面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书写工具,其是具有在内部收容着书写体的轴筒的触压(Knock)式的书写工具,其中具备:可使前述书写体的前端从前述轴筒的前端突出及缩入,或者至少可使前述书写体的前端从前述轴筒的前端突出的前端操作机构、以及可使前述前端操作机构作动的操作体,前述操作体则是具有:被配置在前述轴筒的轴线方向后侧,至少在非触压时的非书写状态下,是与前述轴筒的后端保持分开的操作部、以及被配置在前述轴筒的内部,当前述操作部被触压时,会与前述操作部连动而对于前述前端操作机构进行按压的按压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前述操作部是配置在通过前述轴线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野壮人国府田和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蜻蜓铅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