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C材料聚合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384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VC材料聚合用系统。该PVC材料聚合用系统包括用于聚合反应的反应釜,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上安装有开设有进料管的上盖,釜体的下端安装有出料管;螺旋搅动杆转动安装在上盖上,上盖上安装有电机并带动螺旋搅动杆,螺旋搅动杆呈螺旋形状;旋转接头安装在螺旋搅动杆的上端,旋转接头上连接有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螺旋搅动杆内开设有进液腔和出液腔,进液腔和出液腔在螺旋搅动杆远离电机的一端相互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提高反应釜的热交换效果,并避免出现PVC积存、结块,便于反应釜的清理。清理。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VC材料聚合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是一种PVC材料聚合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聚氯乙烯(PVC)是氯乙烯单体(VCM)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热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PVC的聚合原理是在去离子水为分散体系下,以PVA为分散剂,过氧化物为引发剂,用纯度为99.99%的VCM聚合成符合各种标准的PVC树脂。VCM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过程具有滞后、非线性等特点,生产过程中的很大一部分操作是对温度的调控,提高聚合釜的换热能力,是提高设备稳产率的重要一步。
[0003]现有技术通常有两种方法对PVC聚合釜进行降温:一是采用外盘半管与聚合釜筒体焊接,二是采用内置半管与聚合釜筒体焊接。第一种方法按照带外盘管的大型容器的传统结构设计,由于设置外盘管相当于为筒体施加了外压,因而需要设计更厚的筒体壁厚才能防止筒体失稳变形甚至破裂。壁厚的增加,不仅会引起材料费用增加、制造难度加大,而且撤热效率也会有所降低。第二种方法采用内置半管可以规避外盘管的缺陷。但上述两种方法中,管体与筒体壁之间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大量内置半管与聚合釜筒体的焊接,不仅制造难度大,而且也容易出现PVC积存于盘管与釜的缝隙里,结块且难以清洗的问题,不利于今后运行过程中的检维修;并且由于焊接量较大,会产生较大焊接残余应力,实际生产中会形成很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聚合釜的换热能力并减少PVC在角落、缝隙处的积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PVC材料聚合用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PVC材料聚合用系统,包括用于聚合反应的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通过支脚安装在地面上,所述釜体上安装有上盖,所述上盖上开设有进料管,所述釜体的下端安装有出料管;螺旋搅动杆,所述螺旋搅动杆转动安装在上盖上,所述螺旋搅动杆位于釜体内部,所述上盖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带动螺旋搅动杆转动,所述螺旋搅动杆呈螺旋形状;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安装在螺旋搅动杆的上端,所述旋转接头上连接有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所述螺旋搅动杆内开设有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进液腔和出液腔在螺旋搅动杆远离电机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旋转接头内部通道分别与进液腔和出液腔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进液腔靠近电机的一端的壁厚大于进液腔远离电机的一端的壁厚,所述出液腔靠近电机的一端的壁厚大于出液腔远离电机的一端的壁厚。
[0007]优选的,所述螺旋搅动杆包括上段管和下段管,所述上段管和下段管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上段管与下段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上段管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在螺旋搅动杆远
离电机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的横截面外轮廓为半圆形,两者组合得到横截面外轮廓为圆形的上段管,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之间设置有隔热层,所述上段管、下段管、连接管的内部结构相同且一一对应。
[0009]优选的,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空隙被围成封闭的空腔,所述空腔内部抽真空处理,所述空腔充当隔热层。
[0010]优选的,所述螺旋搅动杆上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对称设置在隔热层的两侧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外壁上。
[0011]优选的,所述进液管上的翅片的导热系数小于出液管上的翅片的导热系数。
[0012]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加强筋。
[0013]优选的,所述釜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安装有刮板,所述刮板远离导轨的一端安装有吸附块,所述吸附块通过磁力吸附在釜体内壁上,所述刮板的中间部位安装有被动块,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上安装有主动块,所述主动块与被动块之间通过磁性吸引力相互连接、配合。
[0014]优选的,所述导轨上用于安装刮板的侧壁上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导轨内部与釜体内部。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PVC材料聚合用系统,通过设置螺旋搅动杆,并将冷却液在螺旋搅动杆内流动,从而通过螺旋搅动杆对反应釜内的原料进行降温,控制反应温度,同时,通过螺旋搅动杆的作用,使得反应釜内不存在盘管与釜之间的缝隙,能够避免PVC积存,降低清洗难以,提升产品质量。
[0016]2.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PVC材料聚合用系统,通过设置进液管、出液管以及空腔,使得冷却液在进入反应釜与流出反应釜的过程中相对隔离,不会使进入反应釜的冷却液与排出反应釜的冷却液之间发生热交换,影响到对反应釜内热量的热交换,从而影响到反应釜内温度控制效果,导致产品质量不佳。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反应釜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螺旋搅动杆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的放大图;图5为一实施例的连接管与固定筒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中:釜体1、上盖11、进料管12、出料管13、电机14、螺旋搅动杆2、上段管21、连接管22、下段管23、进液管24、进液腔241、出液管25、出液腔251、空腔26、加强筋27、旋转接头3、进液管道31、出液管道32、翅片4、导轨5、刮板51、倾斜面52、通孔53、吸附块54、被动块55、主动块56。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
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PVC材料聚合用系统,包括用于聚合反应的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通过支脚安装在地面上,所述釜体1上安装有上盖11,所述上盖11上开设有进料管12,所述釜体1的下端安装有出料管13;螺旋搅动杆2,所述螺旋搅动杆2转动安装在上盖11上,所述螺旋搅动杆2位于釜体1内部,所述上盖11上安装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带动螺旋搅动杆2转动,所述螺旋搅动杆2呈螺旋形状;旋转接头3,所述旋转接头3安装在螺旋搅动杆2的上端,所述旋转接头3上连接有进液管道31和出液管道32,所述螺旋搅动杆2内开设有进液腔241和出液腔251,所述进液腔241和出液腔251在螺旋搅动杆2远离电机14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旋转接头3内部通道分别与进液腔241和出液腔251连通;在向反应釜内投入原料后,开始PVC聚合反应过程,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需要及时降低反应釜内的温度,以保证PVC聚合反应正常进行,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通过电机14带动螺旋搅动杆2转动,对反应釜内的原料进行过一定程度上的搅动,使得原料之间充分接触,提高聚合反应效果,同时,在反应釜工作的过程中,将外界的冷却液从旋转接头3上的进液管道31内通入,进而使得冷却液进入到螺旋搅动杆2内的进液腔241、出液腔251,最终从旋转接头3上的出液管道32中排出,从而在外置的循环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VC材料聚合用系统,包括用于聚合反应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包括釜体(1)、螺旋搅动杆(2)与旋转接头(3),所述釜体(1)通过支脚安装在地面上,所述釜体(1)上安装有上盖(11),所述上盖(11)上开设有进料管(12),所述釜体(1)的下端安装有出料管(13);所述螺旋搅动杆(2)转动安装在上盖(11)上,所述螺旋搅动杆(2)位于釜体(1)内部,所述上盖(11)上安装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带动螺旋搅动杆(2)转动,所述螺旋搅动杆(2)呈螺旋形状;所述旋转接头(3)安装在螺旋搅动杆(2)的上端,所述旋转接头(3)上连接有进液管道(31)和出液管道(32),所述螺旋搅动杆(2)内开设有进液腔和出液腔(251),所述进液腔和出液腔(251)在螺旋搅动杆(2)远离电机(14)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旋转接头(3)内部通道分别与进液腔和出液腔(25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PVC材料聚合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靠近电机(14)的一端的壁厚大于进液腔远离电机(14)的一端的壁厚,所述出液腔(251)靠近电机(14)的一端的壁厚大于出液腔(251)远离电机(14)的一端的壁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PVC材料聚合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搅动杆(2)包括上段管(21)和下段管(23),所述上段管(21)和下段管(23)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上段管(21)与下段管(23)之间通过连接管(22)进行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PVC材料聚合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管(2)包括进液管(24)和出液管(25),所述进液管(24)和出液管(25)在螺旋搅动杆(2)远离电机(14)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进液管(24)与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李锋陈松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爱特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