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337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晶须增强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了一种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晶须主要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以增强、金属、陶瓷、树脂及玻璃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晶须制备方法通常有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各种晶须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金属晶须采用金属盐的氢还原法或金属的蒸发和凝聚法;氧化物晶须的制备方法有蒸气传递法和化学气相生长法;陶瓷材料晶须通常采用化学气相法制备晶须材料还将用作化学工业中的晶须纸、晶须布及各种过滤器。该制备装置包括进料斗,进料斗的顶端设有进料口,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内侧相交,且在相交处开设有左右两处分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能够避免相互粘连。强阻燃PP粒子能够避免相互粘连。强阻燃PP粒子能够避免相互粘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晶须增强
,特别涉及一种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晶须是一种纤维状的直径小于数微米到几十微米、长度达数厘米的单晶体。它可在自然界生成,也可由人工制成,强度极高,是制备复合材料具有潜力的增强体材料。60年代初就已开发出近百种晶须实验品,1975年Hulco公司从稻草制备出β

SiC晶须。目前已能从100种以上的材料制备出相应的晶须,其中包括金属、氧化物、碳精化物、卤化物、氮化物、石墨及有机化合物阻燃PP粒子就是PP阻燃剂与载体通过造粒机而成的粒子,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根据性能可分为无机阻燃母粒和无卤阻燃母粒,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根据应用范围可分为注塑级,拉丝级,挤出级,PP阻燃母粒目前已经成为聚丙烯阻燃改性通常采用的产品,其特性也得以加强,优势得以彰显。申请号202111659206.1中公开了一种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装置的终端设置了电动推杆,并在电动推杆的顶端安装有切割机构,切割机构将PP原料切割后获得PP粒子。众所周知阻燃PP料塑又称聚丙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塑胶材料,因此从多根PP原料上同时切制多个PP粒子时,就会造成PP粒子的切口升温融化,导致部分PP粒子出料时相互粘连,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PP粒子之间相互粘连,提高PP粒子最终出料后的质量。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的制备装置,包括进料斗,进料斗的顶端设有进料口,进料斗的底端设有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内侧相交,且在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相交处开设有左右两处分料口,两分料口对称设置,两处分料口的顶端均与进料斗相通,一处分料口的底端与第一排料管的管腔相通,另一处分料口的底端与第二排料管相通,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内各活动连接有一处抛料机构,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内各设有一处吹料机构;
[0005]抛料机构包括铰接轴和抛料板,铰接轴转接在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滑料面上,抛料板的顶端活动连接于铰接轴,抛料板的背面贴靠在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滑料面上,抛料板的外面对应在分料口的出料方向上,吹料机构包括滚筒和进气罩,滚筒转接在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内,滚筒对应在抛料板的斜上方向上,进气罩固定在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背部,进气罩的后端设有进气口,进气罩的前端贯通与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管腔,滚筒的后端与进气罩气体相通,滚筒的前端通过轴承转接在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内腔前壁上,滚筒沿着圆周与直线方向开设有若干个与进气罩气体相通的排气孔。
[0006]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分料口对应在抛料板的铰接端上方,分料口的底端与第一排
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滑料面相切。
[0007]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底端共同连接有出料漏斗,出料漏斗的中部连接有出料管,出料漏斗的两侧端倾斜向上并连接于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侧边底部。
[0008]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滑料面上开设有沉槽,沉槽的底端与出料漏斗相通,铰接轴设置在沉槽的顶端,抛料板向下旋转复位时收纳在沉槽内,且使得抛料板的外面与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滑料面平齐。
[0009]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背部开设有若干个插孔,若干处插孔与进气罩的内腔气体相通,滚筒为若干处,若干处滚筒的一端开口,另一端闭合,若干处滚筒的开口端穿过插孔伸入进气罩内,若干处滚筒的闭合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内腔前壁上,若干处滚筒之间留有滚动间隙,若干个滚筒呈多排样式自上向下排列在抛料板的上方。
[0010]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内各设有一处导流板,导流板对应在滚筒的内侧,导流板前后两端延伸至连接于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内腔壁上,导流板的顶端延伸至最顶部的滚筒的上方,导流板的底端呈弧形向下弯曲后延伸至最底部的滚筒的下方。
[0011]作为进一步优选的,进料斗的两侧开设有回流口,回流口为两处,且对称设置,回流口对应在导流板的上方,回流口的一端面向最上方的滚筒,进料斗内设有盖板,盖板遮盖在回流口上,盖板的顶端固定在进料斗的内壁面上,盖板的底端与分料口的顶端相通。
[0012]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抛料板的前后方向上开设有若干处漏槽,抛料板的顶面上设有若干条抛洒渠道,抛洒渠道的一端延伸至抛料板的铰接端,抛洒渠道的另一端贯通于抛料板的释放端,第一处抛洒渠道对应在两处漏槽之间。
[0013]一种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S1:与第三方设备连接,将进料斗连接在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制备时的上一道切割工序上,连接时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位于上道工序出料口的两侧,确保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料由进料斗的后部位置进料,将两进气罩的外端与第三方风机连接,用于向进气罩供注气体;
[0015]步骤S2:向抛料板安装动力,向出料管上安装上料机,上料机的出料口对准进料斗,第一排料管或第二排料管上安装双作用头气缸,并将双作用头气缸的两作用杆通过轮盘或连杆的方式传动于两铰接轴的外端,以向两铰接轴提供旋转动力,并将双作用头气缸的进气端通过气管连接到工作环境中的空气压缩机上,上料机将出料管出料后的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再次回填到进料斗内,重复处理;
[0016]步骤S3: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之间相互粘连的处理,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料经上道工序设备切割制粒后落入进料斗内,然后经两分料口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沿着第一排料管的滑料面滑落于左侧的抛料板上,另一部分沿着第二排料管的滑料面滑落于右侧的抛料板上,PP粒子因被分料而减少相互粘连;
[0017]步骤S4:落在抛料板上的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一部分落于抛洒渠道上,另一部分则在重力作用下穿过漏槽直接出料,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经抛料板又被分成两部分,从而可进一步减少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之间相互粘连;
[0018]步骤S5:落在抛洒渠道上的部分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经抛料板向上抛洒至滚筒上,并且因重力作用而会导致滚筒旋转,并在滚筒旋转的同时又通过排气孔吹出的气体将这部分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吹到不同的位置上,以减缓其下落时的速度,使它们在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内被广泛分布,以减少该部分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与沿着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的滑料面出料时,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之间的接触机会,再一次减少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之间相互粘连。
[0019]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设置了一个与第三方制粒设备所连接的进料斗,斗内通过设置左右两个排料管,可使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入料时左右分布,避免因积料而造成大量的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相互粘连。
[0021]两个排料管上均转接有一处抛料板,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经均左右两分料口均分后分别落于左右两处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斗(1),进料斗(1)的顶端设有进料口(2),进料斗(1)的底端设有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的内侧相交,且在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的相交处开设有左右两处分料口(5),两分料口(5)对称设置,两处分料口(5)的顶端均与进料斗(1)相通,一处分料口(5)的底端与第一排料管(3)的管腔相通,另一处分料口(5)的底端与第二排料管(4)相通,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内各活动连接有一处抛料机构(6),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内各设有一处吹料机构(7);抛料机构(6)包括铰接轴(61)和抛料板(62),铰接轴(61)转接在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的滑料面上,抛料板(62)的顶端活动连接于铰接轴(61),抛料板(62)的背面贴靠在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的滑料面上,抛料板(62)的外面对应在分料口(5)的出料方向上,吹料机构(7)包括滚筒(71)和进气罩(72),滚筒(71)转接在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内,滚筒(71)对应在抛料板(62)的斜上方向上,进气罩(72)固定在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的背部,进气罩(72)的后端设有进气口(721),进气罩(72)的前端贯通与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的管腔,滚筒(71)的后端与进气罩(72)气体相通,滚筒(71)的前端通过轴承转接在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的内腔前壁上,滚筒(71)沿着圆周与直线方向开设有若干个与进气罩(72)气体相通的排气孔(7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料口(5)对应在抛料板(62)的铰接端上方,分料口(5)的底端与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的滑料面相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的底端共同连接有出料漏斗(8),出料漏斗(8)的中部连接有出料管(9),出料漏斗(8)的两侧端倾斜向上并连接于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的侧边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滑料面上开设有沉槽(10),沉槽(10)的底端与出料漏斗(8)相通,铰接轴(61)设置在沉槽(10)的顶端,抛料板(62)向下旋转复位时收纳在沉槽(10)内,且使得抛料板(62)的外面与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的滑料面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的背部开设有若干个插孔(11),若干处插孔(11)与进气罩(72)的内腔气体相通,滚筒(71)为若干处,若干处滚筒(7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闭合,若干处滚筒(71)的开口端穿过插孔(11)伸入进气罩(72)内,若干处滚筒(71)的闭合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的内腔前壁上,若干处滚筒(71)之间留有滚动间隙(712),若干个滚筒(71)呈多排样式自上向下排列在抛料板(62)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须增强阻燃PP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料管(3)和第二排料管(4)内各设有一处导流板(12),导流板(12)对应在滚筒(71)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陈松王钒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爱特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