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76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包括蕈状头引流管(1)和导向棒(2),导向棒(2)套设在蕈状头引流管(1)内,导向棒(2)将蕈状头引流管(1)导向肛门直肠脓腔顶端;蕈状头引流管(1)包括蕈状头(11)和管体(12),所述导向棒(2)包括头端(21)、棒体(22)和尾端(2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血管钳夹取并防止蕈状头引流管在狭小空间难以操作的问题,可以将蕈状头引流管快速准确地导向脓腔顶端。操作过程中,球形头端不会将蕈状头刺破,从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出血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出血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出血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

技术介绍

[0002]肛门直肠脓肿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手术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手段,最为常见手术方式的是脓肿切开引流术。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高位肛门直肠脓肿,因为病灶位置高,以及脓腔周围正常组织的压力等原因,在做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经常出现病灶内部粘连,切口过早闭合,导致切口分泌物引流不通畅,甚至出现脓液潴留,导致患者术后病灶肿痛、流脓,甚至感染扩散。这些情况出现后,往往需要再次行脓肿切开引流术,这既增加了患者术后痛苦,降低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又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
[0003]临床实践证明,置管疗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根据脓腔大小,将蕈状头引流管置入脓腔内,引流管尾端用丝线固定在切口附近,防止引流管过早脱落。这样,引流管可以有效撑开脓腔内部及切口,保证引流通畅,同时,医生还可以通过引流管尾部注入药水,对脓腔进行清洗治疗。置管疗法既保证切口引流通畅,又可以减少患者痛苦,缩短病程。术中置管,是通过弯头血管钳,夹持引流管顶端的蕈状头,送入病灶内部。因为病灶位置高,越往顶部,空间越是狭小,操作困难,费时费力,往往不能一次成功,反复置管操作,可能出现血管钳顶端刮伤、刺破正常组织的情况,引发出血或者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旨在解决目前肛周脓肿术中置管术使用血管钳夹管,狭小空间,操作困难、费时费力,且不能一次成功,甚至可引起损伤出血及医疗事故的问题。
[0005]根据实施例,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包括蕈状头引流管和导向棒,导向棒套设在蕈状头引流管内,导向棒将蕈状头引流管导向肛门直肠脓腔顶端,蕈状头引流管包括蕈状头和管体,导向棒包括头端、棒体和尾端。
[0006]根据一个实施例,本技术前述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中,所述蕈状头引流管的蕈状头上优选有数个等直径小圆孔。
[0007]根据一个实施例,本技术前述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中,所述蕈状头引流管管体优选为等直径的中空管道。
[0008]根据一个实施例,本技术前述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中,所述导向棒头端优选为球形。
[0009]根据一个实施例,本技术前述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中,所述导向棒棒体优选为等直径圆柱体。
[0010]根据一个实施例,本技术前述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中,所述导向棒尾端优选为两端光滑的等直径圆柱体。
[0011]根据一个实施例,本技术前述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中,所述导向棒尾端与棒体垂直形成“T”型。
[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肛门直肠脓肿术中置管导向棒,可以有效解决血管钳夹取并防止蕈状头引流管在狭小空间难以操作的问题,可以将蕈状头引流管快速准确地导向脓腔顶端。操作过程中,球形头端不会将蕈状头刺破,从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出血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肛门直肠脓肿术中置管导向棒,具有省时省力,成功率高,操作安全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蕈状头引流管侧面观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蕈状头引流管正面观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导向棒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平时状态下的示意图。
[0017]图5~7是本技术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8]其中:1为蕈状头引流管;2为导向棒;11为蕈状头;12为管体;21为头端;22为棒体;23为尾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改同样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该引流管蕈状头上有数个小孔,可用于术后使用冲洗液冲洗病灶,该导向棒头端可以插入蕈状头引流管,将蕈状头引流管快速准确地导向脓腔顶端,球形头端可以防止将蕈状头刺破,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出血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操作省时省力,成功率高。
[0021]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便更好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但实施例的内容并不限制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内。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包括蕈状头引流管1和导向棒2,导向棒2套设在蕈状头引流管1内,导向棒2将蕈状头引流管1导向肛门直肠脓腔顶端。所述蕈状头引流管1,包括蕈状头11和管体12,所述导向棒2包括头端21、棒体22和尾端23。所述蕈状头引流管1的蕈状头11上有数个等直径小圆孔。所述蕈状头引流管2的管体12为等直径的中空管道。所述导向棒2头端21为球形。所述导向棒2的棒体22为等直径圆柱体。所述导向棒2的尾端23为两端光滑的等直径圆柱体。所述导向棒2的尾端23与棒体22垂直形成“T”型。
[0023]如图5

6所示,导向棒2将蕈状头引流管1导向脓腔顶端。
[0024]如图7所示,导向棒2辅助下置管结束的状态,蕈状头引流管1的蕈状头11位于脓腔最高处,引流管末端边缘用2

0可吸收线固定于切口附近皮肤,防止蕈状头引流管1过早脱
落。
[0025]综上,本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血管钳夹取并防止蕈状头引流管在狭小空间难以操作的问题,可以将蕈状头引流管快速准确地导向脓腔顶端。操作过程中,球形头端不会将蕈状头刺破,从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出血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具有省时省力,成功率高,操作安全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蕈状头引流管(1)和导向棒(2),导向棒(2)套设在蕈状头引流管(1)内,导向棒(2)将蕈状头引流管(1)导向肛门直肠脓腔顶端,蕈状头引流管(1)由蕈状头(11)和管体(12)构成,导向棒(2)由头端(21)、棒体(22)和尾端(23)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蕈状头(11)上有数个等直径小圆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肛门直肠脓肿术后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吴丹王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