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多种脑膜炎病原体的引物探针组合物、试剂盒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试剂盒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多种脑膜炎病原体的引物探针组合物、试剂盒及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PCR荧光探针法的检测多种脑膜炎病原体的引物探针组合物、试剂盒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脑膜炎是一种脑膜弥漫性炎症性改变的疾病,几乎总是由细菌或者病毒等感染微生物造成,这种感染开始于身体除大脑以外的其他部位,例如耳、鼻窦或者喉咙,感染微生物可经血液移动至脑部,从而引起脑膜炎。根据引起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大致可分三类: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特殊病原体脑膜炎。据统计,2015年
‑
2017年,全国脑膜炎发病率在0.0074/100000至0.0086/100000之间,其中病毒性脑膜炎住院病例每年26000
‑
42000例,且主要累及1岁以下婴儿和5
‑
10岁儿童。
[0003]脑膜炎是儿童严重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及致残率高。WHO估计全球每年至少有120万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病例,儿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多种脑膜炎病原体的引物探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检测脑膜炎奈瑟菌、B族链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单纯疱疹病毒1/2型、肠道病毒、人双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6型、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引物和探针,其中:脑膜炎奈瑟菌的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及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依次为F1:5
’‑
CGTGGTACGGTTTCTGTGCC
‑3’
;R1:5
’‑
GCCTTTAATAATTTCCTGAACCTGA
‑3’
P1:5
’‑
TTCGGTGGTCGGTAAAACGCCT
‑3’
;B族链球菌的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及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依次为F2:5
’‑
ATGAAAAACCGGTTAATGAGGCTA
‑3’
;R2:5
’‑
CATCTGTTAAGGCTTCTACACGACTAC
‑3’
;P2:5
’‑
CATTGCGTGCCAACCCTGAGACA
‑3’
;单增李斯特菌的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及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依次为F3:5
’‑
CTGCTTTTGACGCTGCCG
‑3’
;R3:5
’‑
CCGAGGTTACCGTCGATGATT
‑3’
;P3:5
’‑
TCATCAAAAATTCTTCCTTCAAAGCCGT
‑3’
;单纯疱疹病毒1/2型的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及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依次为F4:5
’‑
CAAGAAAAAGTACATCGGCGTCA
‑3’
;R4:5
’‑
GCCCTGGAGGTGCGGTT
‑3’
;P4:5
’‑
CTCATCAAGGGCGTGGATCTGGT
‑3’
;肠道病毒的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及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依次为F5:5
’‑
GACATGGTGYGAAGAGTCTAYTGAGC
‑3’
;R5:5
’‑
CGGACACCCAAAGTAGTCGG
‑3’
;P5:5
’‑
CGGCCCCTGAATGCGGCTAAT
‑3’
;人双埃可病毒的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及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依次为F6:5
’‑
AGTTGTAAGGCCCACGAAGGA
‑3’
;R6:5
’‑
CCCCARATCAGATCCAYAGTGTC
‑3’
;P6:5
’‑
TGCCCAGAAGGTACCCGYAGGTAACAA
‑3’
;巨细胞病毒的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及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依次为F7:5
’‑
CCTCATCACTCTGYTCACTTTCTT
‑3’
;R7:5
’‑
CCTACACTTTGGCCACCGCT
‑3’
;P7:5
’‑
TACAGGGGACTCTGGRGGTGACA
‑3’
;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的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及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依次为F8:5
’‑
GGTTTGGGTTTTCACGCTGC
‑3’
;R8:5
’‑
CAATGCCGTGACCACCAAGTA
‑3’
;P8:5
’‑
CTGTTGACGGTGCTGTTGAGACGAC
‑3’
;人疱疹病毒6型的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及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依次为F9:5
’‑
CGTCGACRCATTCGCAGTA
‑3’
;R9:5
’‑
ATTCCTTCGGGGACAGTGATTAG
‑3’
;P9:5
’‑
ACRCARATCTTCTCACCGTCCTCAG
‑3’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及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依次为F10:5
’‑
AGAGGGCWGTCTTYGGAGAGGT
‑3’
;R10:5
’‑
CCTTCYCTCCGRTTGTGCTT
‑3’
;P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菁,袁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先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