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超低排放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超低排放处理
,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超低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石灰石
‑
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技术成熟,为我国燃煤电厂广泛采用,占比超过85%。近年来,各环保公司从优化塔内流速场、强化塔内气液传质、控制塔内浆液PH值分区等方面不断完善,在常规单塔单循环脱硫工艺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高效脱硫技术,如单塔多喷淋、单塔 +托盘(或旋汇耦合器)、单塔双循环、双塔双循环等,针对现有脱硫排放工艺,脱硫效率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在系统安全性、节能降耗等方面仍有部分问题亟待进一步优化,如:1)脱硫装置因故障停运时主机仍能运行且锅炉的尾部高温烟气能通过脱硫系统经烟囱排放; 2)锅炉投油启动、低负荷稳燃等工况存在的油污粘污问题;3)低负荷工况浆液供给调节能力差,整体运行不经济;4)系统投资成本高等。
[0003]因此,有必要在原有工艺基础上,优化开发出一种宽负荷工况下安全性能高、脱硫效率高效稳定、经济性好的单塔脱硫超低排放工艺。
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超低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效低耗吸收塔(2)、浆液排空及回收系统(3)、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4)和石膏脱水系统(5);吸收塔(21)的入口烟道(1)上设置降温装置(8);高效低耗吸收塔(2)分别与浆液排空及回收系统(3)、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4)、石膏脱水系统(5)和烟囱(28)连接;高效低耗吸收塔(2)包括吸收塔(21)、多孔分布器(22)、璧环(23)、喷淋层(24)、高效除雾器(25)和氧化空气管网(26);多孔分布器(22)、璧环(23)、喷淋层(24)、高效除雾器(25)和氧化空气管网(26)均位于吸收塔(21)内;多孔分布器(22)位于吸收塔(21)的烟气入口(211)上方;喷淋层(24)位于多孔分布器(22)上方、且位于高效除雾器(25)下方;璧环(23)设置在喷淋层(24)与多孔分布器(22)之间;吸收塔(21)内设置浆液池(29);浆液池(29)位于吸收塔(21)底部,且位于吸收塔(21)的烟气入口(211)下方;氧化空气管网(26)位于吸收塔(21)中的浆液池(29)内,且与氧化风机(27)连接;氧化风机(27)与氧化空气管网(26)的连接管路上设置降温装置(8);浆液池(29)通过浆液循环泵(210)与喷淋层(24)连接;工艺水系统(7)分别与降温装置(8)、高效除雾器(25)连接;吸收塔(21)上端与烟囱(28)连接;浆液排空及回收系统(3)分别与吸收塔(21)、石膏脱水系统(5)连接;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4)分别与吸收塔(21)、工艺水系统(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超低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降温装置(8)包括箱体结构(81)和降温喷嘴(82);降温喷嘴(82)安装在箱体结构(81)上;降温装置(8)包括第一降温装置(8A)和第二降温装置(8B);第一降温装置(8A)安装在烟气入口烟道(1)上;第一降温装置(8A)的降温喷嘴(82)与消防备用水源、工艺水系统(7)连接;第二降温装置(8B)安装在氧化风机(27)与氧化空气管网(26)的连接管路上;第二降温装置(8B)的降温喷嘴(82)与工艺水系统(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超低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喷淋层(24)设置多层;多层喷淋层(24)呈间隔设置;相邻二层喷淋层(24)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m;璧环(23)设置在吸收塔(21)塔内最下层喷淋层(24)与多孔分布器(2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超低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单个喷淋层(24)为由喷淋母管(241)和喷淋支管(242)组成的枝状管网,喷淋支管(242)通过喷淋层支撑架(244)支撑固定;喷淋支管(242)布置多个喷嘴(243);喷淋支管(242)呈变径结构;各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鹏程,张辉,俞海防,蔡正阳,王栋,
申请(专利权)人: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