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的精细描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318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田地质勘探开发中储层描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的精细描述方法。将地震资料应用压缩感知方法开展提高分辨率处理;将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按照不同构型进行分类建立地质模型,进行地震资料正演模拟,建立不同屏蔽效应下地震频率、砂体速度、砂体构型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目标地质体对应的优势频段。将高分辨率地震处理资料进行频谱分解和优势频段组合处理,通过进一步井震标定,明确储层响应进而实现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的精细刻画。上超覆砂体的精细刻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的精细描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田地质勘探开发中储层描述
,特别涉及一种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的精细描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描述是断陷盆地地层超覆油气藏勘探的关键要素。不整合面(Unconformities)是指曾经沉积区遭受区域抬升后,发生沉积间断、剥蚀,后期又沉降发生沉积的作用面。不整合面之上往往发育多期次的超覆砂体,来自生油凹陷的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至超覆砂体,受岩性尖灭或泥岩遮挡,从而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由于不整合面上下岩层性质差异大,往往是一个低速到高速的强反射界面。在此界面上往往呈现为宽幅的连续性强反射,对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形成屏蔽作用,导致常规地震资料无法识别砂体,制约了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勘探开发。
[0003]当前储层描述技术可以分为地震资料的直接描述及反演资料的追踪描述。地震资料的直接描述是依托地震资料找到砂体响应,进而开展储层追踪描述。在地震资料能够提供足够分辨率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合成记录标定找到地震资料的砂体响应,从而实现储层追踪描述。而在地震分辨率不足或存在屏蔽作用的情况下,砂体缺乏地震响应,提高分辨率处理仍然不能获取不整合面超覆砂体的地震响应,储层追踪难以实现。地震反演技术也多是基于地震资料分辨率本身的反演递推计算,并借助井资料参与计算以提高纵向分辨能力,实现地震反射剖面向地质剖面的转换。但是在地震资料上难以捕捉的信息,同样在反演剖面上难以呈现。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116449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弱反射储层的识别方法》。其包括:1)对基于地层岩性结构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正演模拟,分析地震弱反射岩性油藏形成的地质因素,建立储层与地震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2)对弱反射地震信号进行增强处理以增强地震弱反射信号;3)在精细储层标定的基础上,以解释弱反射储层邻近稳定地震反射同相轴零相位作为标志层,通过选择时窗,提取目的层段地震相识别弱反射储层发育区带;4)对处理后的弱反射地震信号进行频谱分解,提取频谱分解数据体的地震属性并对其进行分析,刻画储层展布特征;5)根据地震相和地震属性得到的弱反射储层发育区带和储层展布特征识别弱反射储层。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弱反射地质目标识别和精细描述的精度,但是这种弱反射储层的识别方法是基于原始目的层段的弱反射信号进行的一系列增强或者分频处理以及属性提取刻画完成的,没有消除受沉积旋回控制或者岩性突变等地质结构单元变化产生的强阻抗的反射背景。通常反演可以为储层的精细描述提供资料基础,但是地震资料上无响应的砂体,特别是高反射界面之上的超覆砂体,常规反演资料上仍然难以获得响应,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0004]针对上述问题,近几年有关强屏蔽作用的消除主要以子波分解重构技术、地震资料稀疏优化方法及压缩感知技术为代表,这三种方法都涉及到子波的优选及地震资料的重构。例如:中国专利CN107132573B公开了《一种应用子波分解重构技术识别强阻抗屏蔽下岩性油藏的方法》。该方法应用子波分解重构技术,首先对区块内已钻井进行合成记录制作并
完成精细的储层标定,落实强阻抗屏蔽下的储层厚度等已钻井情况,再基于岩石物理分析,应用去砂试验模拟目标储层及其上下岩性组合产生的地震反射,根据产生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强阻抗反射同相轴反映的地质结构特征,然后对子波进行筛选,优选参数重构出新的地震道,得到子波分解重构之后的地震数据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层位追踪解释,提取沿层振幅等多种属性,完成储层预测。该方法,解决了地震强波阻抗屏蔽下储层预测的难题,为此种类型岩性油藏的识别及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依据。中国专利号201710620379.X公开了《一种压制地震资料强屏蔽干扰的稀疏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01:读取原始地震资料,并对其进行成分分析;02:根据地震记录信号中河道砂体等与储层相关的横向非均质体地震响应和稳定沉积地层地震响应的形态特征差异确定形态成分分析所使用的两种稀疏表示字典,并构成超完备字典;03:使用分块坐标松弛算法,从地震剖面中,提取压制了上覆或下伏地层强反射屏蔽后的河道砂体等与储层相关的横向非均质体地震响应信号;04:重复步骤03直到所有二维测线数据处理完成。本专利技术的压制地震资料强屏蔽干扰的稀疏优化方法,能够实现有效彻底地压制强屏蔽干扰,可以使得河道砂体等与储层相关的横向非均质体地震响应信号得到更为清晰直观的显示。前述这三种方法都涉及到子波的优选及地震资料的重构,受子波时变和空变的影响,其地质意义与地球物理意义存在多解性,对于不整合面之上横向变化快的沉积体响应特征并不明显。特别是针对断陷盆地不整合面之上广泛分布的超覆砂体描述的方法攻关一直未能取得有效突破,成为了制约该类油气圈闭评价及开发的关键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的精细描述方法。
[0006]以突破常规地震反演方法中子波难以求准、模型难以建准的多解性技术瓶颈,在高保真度的基础上提高地震分辨率,应用分频处理技术凸显目标地质体地震响应,从而实现超覆砂体的精细描述。
[0007]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的精细描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步骤(1):读取原地震资料并对其进行频谱分布特征分析;
[0010]步骤(2):通过井震联合标定,确定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明确沉积结构;应用自然伽马测井、自然电位测井、声波及密度测井资料,开展地震合成记录标定,明确储层的响应及沉积结构类型;
[0011]步骤(3):对地震数据进行稀疏变换;
[0012]步骤(4):定义压缩比参数;
[0013]步骤(5):进行压缩比参数优选;
[0014]步骤(6):根据不整合面速度、砂体叠置关系及围岩性质建立不同的地质模型;
[0015]步骤(7):分别对不同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
[0016]步骤(8):结合正演模拟结果,确定优势地震频段;
[0017]步骤(9):根据确定的优势地震频段,进行地震分频数据叠加重构;
[0018]步骤(10):重构地震数据体并进行井震标定及储层精细描述。
[00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包括:
[0020]步骤(3

1):
[0021]地震数据表示为s(t);
[0022]s(t)=w(t)*r(t);
[0023]式中,w(t)为地震子波,r(t)为反射系数;
[0024]步骤(3

2):
[0025]地震反射系数又可表示为
[0026][0027]式中:N为反射点个数,δ(t

ti)为基函数,ti为反射系数的时间位置,ai为第i个反射系数的值;
[0028]步骤(3

3):
[0029]地震记录可重写为
[0030][0031]步骤(3

4):
[0032]把褶积写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的精细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读取原地震资料并对其进行频谱分布特征分析;步骤(2):通过井震联合标定,确定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明确沉积结构;应用自然伽马测井、自然电位测井、声波及密度测井资料,开展地震合成记录标定,明确储层的响应及沉积结构类型;步骤(3):对地震数据进行稀疏变换;步骤(4):定义压缩比参数;步骤(5):进行压缩比参数优选;步骤(6):根据不整合面速度、砂体叠置关系及围岩性质建立不同的地质模型;步骤(7):分别对不同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步骤(8):结合正演模拟结果,确定优势地震频段;步骤(9):根据确定的优势地震频段,进行地震分频数据叠加重构;步骤(10):重构地震数据体并进行井震标定及储层精细描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整合面之上超覆砂体的精细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步骤(3

1):地震数据表示为s(t);s(t)=w(t)*r(t);式中,w(t)为地震子波,r(t)为反射系数;步骤(3

2):地震反射系数又可表示为式中:N为反射点个数,δ(t

ti)为基函数,ti为反射系数的时间位置,ai为第i个反射系数的值;步骤(3

3):地震记录可重写为步骤(3

4):把褶积写成矩阵形式,则上式变为步骤(3

5):把子波矩阵W(t)和基函数δ(t

ti)写为一个稀疏矩阵形式,则上式变为S=PA式中,S为地震数据向量,P为子波矩阵与基函数的矩阵乘,A为反射系数的向量,而A=
[a1,a2,

,a
N
]
T
,P=W(t)δ(t

t
i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在振张本华韦敏王志伟束青林孙以德马自超杨彬王明翟亮武群虎王艳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