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498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获取研究区中岩心分析的有机碳含量;将岩心分析的有机碳含量和研究区的测井曲线绘制在同一图上;调整研究区的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左右刻度,使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在非烃源岩泥岩段重叠;计算研究区的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的包络面积;根据岩心测量深度点的有机碳含量与对应的包络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根据预测井的测井曲线,使用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计算出预测井中的有机碳含量。操作方便、可复制性强,且计算精度满足现场生产需求,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储层评价领域,涉及一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是表征页岩储层特征的重要指标,是页岩储层测井评价的一个关键参数。评价有机碳含量的方法主要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法和测井评价法: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法受岩心采样条件和费用的限制,能够获取的烃源岩样品数量有限,且取样不连续,难以满足烃源岩精细评价的要求。测井评价方法包括ΔlgR法、多元回归分析法、BP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和贝叶斯判别等,其中ΔlgR法计算有机碳含量应用最广泛,但ΔlgR法中基线读取过程繁琐,人为误差大;多元回归分析法涉及到测井曲线比较多,如补偿密度、自然能谱测井,对缺乏这些信息的老井,方法不具备普适性;BP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贝叶斯判别等方法要求数理功底扎实,一般解释人员应用起来难度相对较大,不利于生产的快速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操作方便、可复制性强,且计算精度满足现场生产需求,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0006]S1,获取研究区中岩心分析的有机碳含量;
[0007]S2,将岩心分析的有机碳含量和对应井的测井曲线绘制在同一图上;
[0008]S3,调整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左右刻度,使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在非烃源岩泥岩段重叠;
[0009]S4,计算岩心分析对应井的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的包络面积;
[0010]S5,根据岩心测量深度点的有机碳含量与对应的包络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研究区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
[0011]S6,根据预测井的测井曲线,使用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计算出预测井中的有机碳含量。
[0012]优选的,S2中,研究区的测井曲线包括自然伽马、补偿声波和电阻率。
[0013]进一步,根据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岩心分析有机碳含量的对应关系对岩心分析的深度点进行深度校正:有机碳含量高的位置向自然伽马值高、声波时差高和电阻率高的方向位置移动,有机碳含量低的位置向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低和电阻率低的方向位置移动。
[0014]优选的,S3中,声波时差采用线性刻度,刻度范围为[AC
L
,AC
R
],电阻率采用对数刻度,刻度范围为[RT
L
,RT
R
]。
[0015]优选的,S4中,采用一一映射法消除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物理量纲级上的差异,计算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单位面积,确定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包络面积。
[0016]优选的,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的表达式为:
[0017]TOC=a
×
mjc
b
+c
[0018]式中,TOC为岩心分析有机碳含量;mjc为电阻率与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的包络面积;a、b和c为模型参数。
[0019]一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系统,包括:
[0020]有机碳含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区中岩心分析的有机碳含量;
[0021]绘图模块,用于将岩心分析的有机碳含量和对应井的测井曲线绘制在同一图上;
[0022]刻度调整模块,用于调整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左右刻度,使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在非烃源岩泥岩段重叠;
[0023]包络面积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岩心分析对应井的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的包络面积;
[0024]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岩心测量深度点的有机碳含量与对应的包络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研究区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
[0025]有机碳含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预测井的测井曲线,使用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计算出预测井中的有机碳含量。
[0026]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的步骤。
[00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的步骤。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与测井响应规律,通过固定研究区的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左右刻度,先计算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单位面积,然后确定两者的包络面积,再采用数学拟合模型建立包络面积与岩心分析有机碳含量的关系,实现连续深度快速定量计算预测井的有机碳含量。有效避免ΔlgR法中基线读取过程的繁琐和人为误差大、多元回归分析法因老井资料少方法难普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贝叶斯判别难推广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可复制性强,计算结果满足油田现场需求,尤其在资料匮乏的老井复查中,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流程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碳含量计算结果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3]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0034]步骤(1)对研究区的岩心进行有机碳含量实验,获取岩心分析的有机碳含量(TOC)实验数据。
[0035]步骤(2)将岩心分析的有机碳含量和对应井的测井曲线绘制在同一图上。
[0036]步骤(3)调整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左右刻度,使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在非烃源岩泥岩段重叠。
[0037]步骤(4)计算岩心分析对应井的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的包络面积。
[0038]步骤(5)分析岩心测量深度点的有机碳含量与对应的包络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研究区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
[0039]步骤(6)根据上述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结合预测井中的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可快速连续深度定量计算预测井中的有机碳含量。
[0040]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岩心分析的有机碳含量(TOC)实验数据是按照《GB/T 18602

2001岩石热解仪测试总有机碳》标准规定的流程进行获取的。
[0041]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岩心分析的有机碳含量和对应井的自然伽马(GR)、补偿声波(AC)和电阻率(RT)测井曲线绘制在同一张图上。
[0042]具体的,岩心分析的有机碳含量采用杆状图显示。
[0043]具体的,根据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岩心分析有机碳含量的对应关系对岩心分析的深度点进行深度校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S1,获取研究区中岩心分析的有机碳含量;S2,将岩心分析的有机碳含量和研究区的对应井的测井曲线绘制在同一图上;S3,调整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左右刻度,使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在非烃源岩泥岩段重叠;S4,计算岩心分析对应井的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的包络面积;S5,根据岩心测量深度点的有机碳含量与对应的包络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研究区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S6,根据预测井的测井曲线,使用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计算出预测井中的有机碳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研究区的测井曲线包括自然伽马、补偿声波和电阻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岩心分析有机碳含量的对应关系对岩心分析的深度点进行深度校正:有机碳含量高的位置向自然伽马值高、声波时差高和电阻率高的方向位置移动,有机碳含量低的位置向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低和电阻率低的方向位置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声波时差采用线性刻度,刻度范围为[AC
L
,AC
R
],电阻率采用对数刻度,刻度范围为[RT
L
,RT
R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采用一一映射法消除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物理量纲级上的差异,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少成谢冰周妍赖强吴有彬肖飞何绪全郭笑锴陈璐周丽艳郭建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