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膜透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2994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腹膜透析装置,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腹透患者经常需要留取透析后的液体进行化验,目前留取引流培养采用注射器扎破引流袋的方式,存在漏液的问题;操作的过程中须采用盆或者桶接漏液,漏液存在反味的问题;以及操作不便且不符合无菌的操作规范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透析液袋组件和废液袋组件,透析液袋组件包括透析液袋,透析液袋连接第一管路和第一排放管路;废液袋组件包括废液袋,废液袋连接的第二管路和第二排放管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通过连接管路与患者体内导管连接;第一排放管路与第二排放管路上均设置有排液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方便留取透析后的液体且避免漏液、反味等问题。味等问题。味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膜透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腹膜透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的特性,通过重力作用将配制好的透析液规律、定时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腹膜透析装置包括腹膜透析液袋、废液袋及相关配件,使用时,拆除保护帽后与体外连接接头、体内导管等其他医疗器械配合使用。
[0003]申请号为:2021218070964,专利名称为“腹膜透析废液引流袋”的中国技术专利,通过在排液管上设置封头,解决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废液引流袋多为普通引流袋,没有标本取样口,临床医务人员抽取腹透液标本时,直接在引流袋上消毒穿刺抽取标本,标本抽取后,引流袋上留下的针孔,从而使引流袋内的废液与外界空气接触,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留下的针孔也容易造成漏液现象,对引流袋表面造成污染的问题。而且在腹膜透析结束后操作人员通常采用利器划破引流袋来处理废液,此种方式增加操作人员划伤风险及感染风险,同时,使用的利器还需要频繁消毒处理,增加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及负担。
[0004]目前临床上还有采用在排液管的端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膜透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析液袋组件和废液袋组件,其中:所述透析液袋组件包括透析液袋,所述透析液袋连接第一管路和第一排放管路;所述废液袋组件包括废液袋,所述废液袋连接的第二管路和第二排放管路;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通过连接管路与患者体内导管连接;所述第一排放管路与所述第二排放管路上均设置有排液调节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膜透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液袋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所述废液袋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管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膜透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均采用止液夹。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一种腹膜透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放管路与所述第二排放管路均采用一体成型的“十”字形结构,其中:所述“十”字形结构包括相互垂直且内部连通的排放管和排液调节壳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腹膜透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调节结构包括所述排液调节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排液调节壳体内的阀芯,其中:所述阀芯的长度大于所述排液调节壳体的长度;所述阀芯包括第一阻流结构、第二阻流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阻流结构与所述第二阻流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直径小于所述排放管的直径,所述第一阻流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阻流结构设置第一阻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丽仙刘雪霜曹倩楠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