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压煤机用大压力快速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73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压煤机用大压力快速液压缸,属于压煤机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液压缸的活塞杆组件上安装有压头,液压缸与液压站相连接,液压缸的缸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缸体内安装有固定导油杆,固定导油杆内设置有第一油道,第二端盖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孔内安装有活塞杆组件,活塞杆组件上安装有活塞,活塞杆组件内设置有第一注油腔,固定导油杆插装在第一注油腔内,活塞杆组件和缸体之间的有杆腔形成第二注油腔,活塞杆组件和缸体之间的无杆腔形成充油腔,第二注油腔上连接有注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大大提供压煤饼效率,能耗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压煤机用大压力快速液压缸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压煤机用大压力快速液压缸,属于压煤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煤饼成型系统已应用广泛。为了保证煤饼成型后密度达到要求,所以煤饼成型机所需压力大,固国内厂家在每个压头上都采用了大缸径的油缸。由于油缸缸径较大,油缸运行速度有限,能耗较大,压煤饼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大大提供压煤饼效率,能耗低的液压压煤机用大压力快速液压缸。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液压压煤机用大压力快速液压缸,包括缸体、固定导油杆、活塞杆组件和活塞,所述缸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缸体内安装有固定导油杆,所述固定导油杆与缸体同心设置,且所述固定导油杆固定在第一端盖上,所述固定导油杆内设置有第一油道,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内安装有活塞杆组件,所述活塞杆组件上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杆组件和第一导向孔之间、活塞和缸体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组件,所述活塞杆组件内设置有第一注油腔,所述固定导油杆插装在第一注油腔内,所述活塞杆组件和缸体之间的有杆腔形成第二注油腔,所述活塞杆组件和缸体之间的无杆腔形成充油腔,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与第一油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油道通过顺序阀与充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油道还通过液控单向阀与与充油腔相连通,所述充油腔上还有充油管,所述充油管上连接有充油阀,所述第二注油腔上连接有注油管。<br/>[0005]优选的,所述活塞杆组件组件包括活塞杆、密封压盖及端部螺杆,所述活塞杆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安装有端部螺杆和密封塞,另一端安装有密封压盖,所述端部螺杆用于连接在压头上,所述密封压盖和密封塞之间形成第一注油腔,所述密封压盖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固定导油杆通过第二导向孔插装在第一注油腔内,所述固定导油杆和第二导向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活塞杆靠近密封压盖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活塞安装在活塞杆上,且位于限位凸起的一侧,所述活塞通过密封压盖挤压在限位凸起上。
[0007]优选的,所述缸体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缓冲垫圈。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压煤机的液压油缸采用多腔结构,以利用油缸的内径大小进行充油,实现活塞杆的快速运动,当油泵给油缸供油时,第一注油腔内进油,主活塞杆带动活塞伸出,速度由供油量控制。活塞伸出时,充液阀自吸供油,达到油缸快速运行。当压力达到顺序阀设定压力时,压力油自动转换到快速缸及加压缸同时加压,油缸提供最大压力。油缸回程时充液阀于液控单向阀同时开启,回油速度快。大活塞杆外径与缸筒内径比值较小,活塞缸有杆腔面积小,有杆腔进出油速度快。固此
油缸伸出及收回的速度快。这样不仅能提高压煤效率,还能够有效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中液压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中液压油缸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中液压油缸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3]如图1至图3所示,液压压煤机用大压力快速液压缸,包括缸体4、固定导油杆5、活塞杆组件6和活塞7,缸体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端盖8和第二端盖9,缸体4内安装有固定导油杆5,固定导油杆5与缸体4同心设置,且固定导油杆5固定在第一端盖8上,固定导油杆5内设置有第一油道11,第二端盖9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12,第一导向孔12内安装有活塞杆组件6,活塞杆组件6上安装有活塞7,活塞杆组件6和第一导向孔12之间、活塞7和缸体4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组件,活塞杆组件6内设置有第一注油腔13,固定导油杆5插装在第一注油腔13内,活塞杆组件6和缸体4之间的有杆腔形成第二注油腔14,活塞杆组件6和缸体4之间的无杆腔形成充油腔15,第一端盖8上设置有第二油道16,第二油道16与第一油道11相连通,第二油道16通过顺序阀17与充油腔15相连通,第二油道16还通过液控单向阀18与与充油腔15相连通,充油腔15上还有充油管19,充油管19上连接有充油阀20,第二注油腔14上连接有注油管21。
[0014]本技术中液压油缸采用多腔结构,两个活塞伸出控制油腔和一个活塞回程控制油腔。两个活塞伸出控制油腔分别为活塞杆组件内部的第一注油腔13和位于无杆腔的充油腔,一个活塞回程控制油腔为有杆腔的第二注油腔14。由于活塞杆组件位于缸体内,活塞杆组件内的第一注油腔内径小,在注油时,第一注油腔能迅速充满有带动活塞杆组件移动,同时充油腔,由于活塞杆组件的移动产生负压,充油阀打开,自动向充油腔内注油,进而降低活塞杆组件的移动阻力,提供活塞杆组件的移动速度。在充油腔内压力达到顺序阀的设定值时,顺阀快速打开,充油腔和第一注油腔内的液压油同时做工,液压缸达到最大压力。在活塞杆回程时,第二注油腔开始注油,同时充液阀和液控单向阀同时打开,充油腔和第一注油腔快速泄油,活塞杆快速复位。整个过程活塞杆的工作效率高,动作快,并且能耗低。
[0015]其中,活塞杆组件组件6包括活塞杆22、密封压盖23及端部螺杆24,活塞杆22的中部设置有通孔25,通孔25的一端安装有端部螺杆24和密封塞26,另一端安装有密封压盖23,端部螺杆24用于连接在压头3上,密封压盖23和密封塞26之间形成第一注油腔13,密封压盖23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27,固定导油杆5通过第二导向孔27插装在第一注油腔13内,固定导油杆5和第二导向孔27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组件。活塞杆组件组件采用组合式结构,便于拆装和检修。活塞杆22靠近密封压盖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28,活塞7安装在活塞杆22上,且位于限位凸起28的一侧,活塞7通过密封压盖23挤压在限位凸起28上。活塞通过压盖进行固定,固定简单、方便。缸体4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缓冲垫圈10,缓冲垫圈10,防止了快速运行
对油缸的冲击。
[0016]具体在使用时,当液压站通过第二油道给油缸供油时,液压油先通过第一油道进入第一注油腔,活塞杆伸出,同时充油阀打开自吸供油,液压油进入充油腔,活塞杆快速伸出;当压力达到顺序阀设定压力时,充油腔和第一注油腔内压力同时升高,油缸提供最大压力;油缸回程时注油管向第二注油腔注油,同时充液阀、液控单向阀同时开启,充油腔快速泄油,回油速度快。
[001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压煤机用大压力快速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固定导油杆、活塞杆组件和活塞,所述缸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缸体内安装有固定导油杆,所述固定导油杆与缸体同心设置,且所述固定导油杆固定在第一端盖上,所述固定导油杆内设置有第一油道,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内安装有活塞杆组件,所述活塞杆组件上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杆组件和第一导向孔之间、活塞和缸体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组件,所述活塞杆组件内设置有第一注油腔,所述固定导油杆插装在第一注油腔内,所述活塞杆组件和缸体之间的有杆腔形成第二注油腔,所述活塞杆组件和缸体之间的无杆腔形成充油腔,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与第一油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油道通过顺序阀与充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油道还通过液控单向阀与充油腔相连通,所述充油腔上还有充油管,所述充油管上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强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润顶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