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33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导电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一侧设置有胶层,所述胶层两侧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胶层的第二侧面覆盖在基材层上,所述胶层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在凹槽底部的胶层上,所述凹槽内填充导电物质形成导电层。在凹槽内设置多个限位柱,在凹槽内填充导电物质形成导电层,限位柱插在导电层上,导电物质固化后,由于限位柱插入在导电层中,导电层环绕限位柱设置导致导电层无法偏移,增加导电层与胶层之间的结合力,避免导电层移位脱落,并且限位柱也是胶层的一部分,通过限位柱增加胶层与导电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摩擦力增加,进一步避免导电层脱落。免导电层脱落。免导电层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膜


[0001]本技术涉及导电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膜。

技术介绍

[0002]透明导电膜是一种既具有高的导电性,又对可见光有很好的透光性的优良性能的导电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已经成功应用于液晶显示器、触控面板、电磁波防护、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电极、透明表面发热器及柔性发光器件等领域中。
[0003]透明导电膜是触摸屏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透明导电膜一般包括基底以及设置于基底之上的导电材料。目前,透明导电膜主要是以ITO(氧化铟锡)通过真空镀膜

图形化蚀刻的工艺直接形成于绝缘基底。其中,基底一般选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玻璃、石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中的任一种。但是在后续其它工序过程中,或者制成导电膜成品后在使用的过程中,形成导电层的导电材料容易从基底上脱落,从而影响到导电膜的导电性。为了避免导电材料从基底上脱落,现有的导电膜生产时,在涂覆导电层的凹槽内先涂覆一层增粘层,增加导电层与基底之间的粘结力,如专利申请号:CN201320307306.2公开了一种透明导电膜,在第一网格凹槽与第一导电层之间设置一层增黏层,但是由于第一凹槽的深度仅2微米到6微米,为了保证导电层的导电性能,即为了保证导电层的高度导致增粘层的厚度300nm~800nm,在凹槽底部涂覆增粘层,由于增粘层厚度较薄,无法精准的管控增粘层厚度,导致此类生产工艺复杂。
[0004]本技术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导电膜。
[0006]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一侧设置有胶层,所述胶层两侧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胶层的第二侧面覆盖在基材层上,所述胶层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在凹槽底部的胶层上,所述凹槽内填充导电物质形成导电层。在凹槽内设置多个限位柱,在凹槽内填充导电物质形成导电层,限位柱插在导电层上,导电物质固化后,由于限位柱插入在导电层中,导电层环绕限位柱设置导致导电层无法偏移,增加导电层与胶层之间的结合力,避免导电层移位脱落,并且限位柱也是胶层的一部分,通过限位柱增加胶层与导电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摩擦力增加,进一步避免导电层脱落。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柱为下端大上端小的锥形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柱为圆柱形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导电层的厚度不大于凹槽深度的三分之二。
[0011]优选的,所述凹槽将胶层的第二侧面分割为多个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与凹槽的交接位置为边界线,所述边界线为波浪线。
[0012]优选的,所述凹槽将胶层的第二侧面分割为多个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与凹槽的交接位置为边界线,所述边界线为锯齿线。
[0013]优选的,导电材料可以为金属导电材料、化合物导电材料或者有机导电材料中一种或者两者以上的组合;金属例如为金、铜、铁、镍、铝等;化合物例如为ITO;有机导电材料例如为PEDOT。
[0014]本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0015]1.在凹槽内设置多个限位柱,在凹槽内填充导电物质形成导电层,限位柱插在导电层上,导电物质固化后,由于限位柱插入在导电层中,导电层环绕限位柱设置导致导电层无法偏移,增加导电层与胶层之间的结合力,避免导电层移位脱落。
[0016]2.限位柱也是胶层的一部分,通过限位柱增加胶层与导电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摩擦力增加,进一步避免导电层脱落。
[0017]3.导电层的厚度不大于凹槽深度的三分之二,导电层上端面在胶层上端面的下方,导电膜生产和使用时避免刮到导电层导致导电层偏移或者脱落。
[0018]4.网格结构与凹槽的交接位置为边界线,边界线为锯齿线或者波浪线,在凹槽内填充导电物质形成导电层后,相对于边界线为直线的导电膜,边界线为锯齿线或者波浪线可以有效增加导电层与凹槽边缘位置的接触面积,增加导电层与凹槽边缘位置的摩擦力,避免导电层偏移。
[0019]5.边界线为锯齿线或者波浪线,边界线各个位置的导电膜与凹槽边缘位置的胶层之间的摩擦力方向不在同一个方向上,进一步避免导电层偏移或者脱落。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21]图1为实施例1中限位柱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2为实施例2中限位柱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3的平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4为实施例3中胶层平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实施例4中胶层平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中:1、基材层;2、胶层;3、凹槽;31、边界线;4、导电层;5、限位柱;6、网格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电膜,包括基材层1,基材层1一侧设置有胶层2,胶层2两侧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胶层2的第二侧面覆盖在基材层1上,胶层2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凹槽3,凹槽3内设置有多个限位柱5,限位柱5设置在凹槽3底部的胶层2上,凹槽3内填充导电物质形成导电层4。在凹槽3内设置多个限位柱5,在凹槽3内填充导电物质形成导电层4,限位柱5插在导电层4上,导电物质固化后,由于限位柱5插入在导电层4中,导电层4环绕限位柱5设置导致导电层4无法偏移,增加导电层4与胶层2之间的结合力,避免导电层4移位脱落,并且限位柱5也是胶层2的一部分,通过限位柱5增加胶层2与导电层4之间
的接触面积,摩擦力增加,进一步避免导电层4脱落。
[0030]其中,限位柱5为下端大上端小的锥形结构。
[0031]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导电膜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本实施例的导电膜,该方法为:
[0032]第一步,在第一模具上涂布固化胶;
[0033]第二步,将第二模具压在固化胶上表面,第二模具下表面固定有凸起,并且凸起上设置有定位孔;
[0034]第三步,固化胶固化后形成胶层2,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与胶层2分离,胶层2上与凸起对应位置形成凹槽3,并且胶层2上与定位孔对应位置形成限位柱5;
[0035]第四步,在胶层2上涂覆导电材料,胶层2表面形成导电层4;
[0036]第五步,将胶层2压合在基材层1上。
[0037]实施例2:
[003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电膜,包括基材层1,基材层1一侧设置有胶层2,胶层2两侧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胶层2的第二侧面覆盖在基材层1上,胶层2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凹槽3,凹槽3内设置有多个限位柱5,限位柱5设置在凹槽3底部的胶层2上,凹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膜,包括基材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一侧设置有胶层,所述胶层两侧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胶层的第二侧面覆盖在基材层上,所述胶层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在凹槽底部的胶层上,所述凹槽内填充导电物质形成导电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为下端大上端小的锥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中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