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窄空间静压桩反力装置的定位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223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窄空间静压桩反力装置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力框及反力架,所述反力框包括顶梁及两组侧梁,两组所述侧梁的顶部分别于所述顶梁的两侧垂直相连;每组所述侧梁上设有多组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梁的前侧面及后侧面相连通,左侧侧梁上的通孔正对右侧所述侧梁上的通孔设置;所述反力架移动设置于两组所述侧梁外部,所述顶梁的底面上设有一吊环,所述吊环上挂接有一吊绳,所述吊绳的底部与所述反力架的顶面中部相连;每组所述侧梁上可拆卸的插设有一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可拆卸的插设于一组所述通孔内,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反力架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作人员劳动强度。作人员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窄空间静压桩反力装置的定位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地基基础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窄空间静压桩反力装置的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窄空间内,利用千斤顶对静压桩进行反力下压的时候,由于千斤顶行程受限,因此,千斤顶每次伸出,带动桩下压一段距离之后,然后在千斤顶的输出轴回缩之后,在千斤顶与桩基之间放置一定厚度的垫板,垫板用于弥补桩基下降的高度,用以在下一次千斤顶输出轴伸出的时候,千斤顶的输出轴能够顶在反力架上,给予带动桩基下压的空间。这种方式中,需要多次放置垫板,首先,垫板堆放的时候,垫板一般采用的是钢板,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会比较高,而且如果堆放位置没有对中的话,有可能掉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垫板厚度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多层垫板垫起来,千斤顶给予垫板推力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垫板偏移,从而使得垫板掉落,存在较大的风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后续还需要将所有的垫板在移走,也会导致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窄空间静压桩反力装置的定位机构,通过使用该结构,给予反力装置反力定位便利性,适用于窄空间的静压桩的反力定位,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也降低安全隐患。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窄空间静压桩反力装置的定位机构,包括反力框及安装于反力框内的反力架,所述反力框包括顶梁及两组侧梁,两组所述侧梁的顶部分别于所述顶梁的两侧垂直相连;
[0005]每组所述侧梁上设有多组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梁的前侧面及后侧面相连通,左侧所述侧梁上的通孔正对右侧所述侧梁上的通孔设置;
[0006]所述反力架移动设置于两组所述侧梁外部,所述顶梁的底面上设有一吊环,所述吊环上挂接有一吊绳,所述吊绳的底部与所述反力架的顶面中部相连;每组所述侧梁上可拆卸的插设有一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可拆卸的插设于一组所述通孔内,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反力架的正上方,所述反力架受到朝上的推力时,所述反力架的顶面抵于所述限位杆的底面上。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两组所述限位杆设置于同一平面上。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力架包括两组相互平行的横板及两组相互平行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横板设置,两组所述横板分别设置于顶梁下方的前侧及后侧,前侧所述横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侧梁的前侧,后侧所述横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侧梁的后侧;两组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顶梁的下方,且所述连接板设置于两组所述侧梁之间,所述连接板的两端与两组所述横板的中部相连。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杆的端部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外端,且所述横板的端部设置于所述限位杆的下方;所述反力架受到朝上推力时,所述横板的底面抵于所述限位杆的底面上。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的底面与所述横板的底面齐平设置;所述反力架的底面设有一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顶面与所述连接板及横板的底面相连。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还设有一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与两组所述连接板的中部相连;所述横杆的顶面中部间隔设有多组连接环,所述吊绳的底部设有一挂钩,所述挂钩与一组所述连接环挂接相连。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3]1.本技术中将反力架可移动的安装在反力框内,反力架经过吊绳移动吊装在反力框上面,同时,在反力框上面设置多组通孔,在通孔内可拆卸的插有限位杆,这样在千斤顶给予桩基下推力的时候,会推动反力架朝上,反力架会受到限位杆的限制,使得反力架给予千斤顶反作用力,同时,在桩基下沉并且千斤顶下移之后,反力架跟随下移,将限位杆从上方的通孔内拔出,插入到下方的通孔内,调节反力架底面与顶梁之间的距离,无需通过垫板的设置即可给予千斤顶以及桩基下沉的反力,既能够起到正常的反力作用,又无需垫板的设置,提高操作的安全性,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侧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桩基与千斤顶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中反力架下移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反力框;2、反力架;3、顶梁;4、侧梁;5、通孔;6、吊环;7、吊绳;8、限位杆;9、桩基;10、千斤顶;11、横板;12、连接板;13、加固板;14、横杆;15、连接环;16、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0]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一种窄空间静压桩反力装置的定位机构,包括反力框1及安装于反力框内的反力架2,所述反力框包括顶梁3及两组侧梁4,两组所述侧梁的顶部分别于所述顶梁的两侧垂直相连;
[0021]每组所述侧梁上设有多组通孔5,多个所述通孔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梁的前侧面及后侧面相连通,左侧所述侧梁上的通孔正对右侧所述侧梁上的通孔设置;
[0022]所述反力架移动设置于两组所述侧梁外部,所述顶梁的底面上设有一吊环6,所述吊环上挂接有一吊绳7,所述吊绳的底部与所述反力架的顶面中部相连;每组所述侧梁上可拆卸的插设有一限位杆8,所述限位杆可拆卸的插设于一组所述通孔内,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反力架的正上方,所述反力架受到朝上的推力时,所述反力架的顶面抵于所述限位杆的底面上。
[0023]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使用时,只需要将反力框固定在桩基9上方的外部,然后将
千斤顶10放在桩基上面,反力架与反力框为分体结构,在反力框固定之后,利用吊绳将反力架吊装到反力框上面,反力架会处在顶梁的下方,反力架会处在两组侧梁的前后侧,并且处在限位杆的下方。然后千斤顶工作,带动桩基反力下沉的时候,千斤顶底部放在桩基上,千斤顶的输出轴抵在反力架的底面上,反力架朝上移动端的时候,会被限位杆限位,使得反力架无法上升,这样就只能够带动桩基下沉,实现桩基的预先沉降。下降到一定距离之后,千斤顶的输出轴伸出达到极限位置,然后千斤顶输出轴回缩,在其回缩的过程中,反力架会跟随者千斤顶的输出轴回缩而下降,然后操作人员将限位杆从通孔内取出,插入到下方的通孔内,使其处在最接近反力架顶面的通孔内,然后千斤顶输出轴继续深处的时候,会推动反力架上升,与限位杆接触,使得千斤顶又有推动桩基下降的空间,如此循环。
[0024]其中,两组所述限位杆设置于同一平面上。这样保证千斤顶推动反力架上升的时候,反力架会与水平面平行。
[0025]参见图1~4所示,所述反力架包括两组相互平行的横板11及两组相互平行的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横板设置,两组所述横板分别设置于顶梁下方的前侧及后侧,前侧所述横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侧梁的前侧,后侧所述横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侧梁的后侧;两组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顶梁的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窄空间静压桩反力装置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力框及安装于反力框内的反力架,所述反力框包括顶梁及两组侧梁,两组所述侧梁的顶部分别于所述顶梁的两侧垂直相连;每组所述侧梁上设有多组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梁的前侧面及后侧面相连通,左侧所述侧梁上的通孔正对右侧所述侧梁上的通孔设置;所述反力架移动设置于两组所述侧梁外部,所述顶梁的底面上设有一吊环,所述吊环上挂接有一吊绳,所述吊绳的底部与所述反力架的顶面中部相连;每组所述侧梁上可拆卸的插设有一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可拆卸的插设于一组所述通孔内,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反力架的正上方,所述反力架受到朝上的推力时,所述反力架的顶面抵于所述限位杆的底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空间静压桩反力装置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限位杆设置于同一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空间静压桩反力装置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包括两组相互平行的横板及两组相互平行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横板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枫蒋炯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枫石堂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