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铸造件表面粘砂量的覆膜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14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铸造技术领域的一种减少铸造件表面粘砂量的覆膜砂结构,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外端防护壁,两个外端防护壁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覆膜砂填充层,两个覆膜砂填充层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隔离层,两个隔离层的内壁均开设有成型腔。通过连接螺栓配合连接块对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进行连接限位,进而通过浇筑管配合浇筑孔和贯穿孔将浇筑液体注入成型腔内,通过成型腔对铸件进行成型作业,同时在对铸件进行成型作业时,通过内部的覆膜砂填充层配合安装腔内的冷却管对铸件进行冷却作业,同时在冷却作业时,通过覆膜砂填充层配合隔离层防止砂砾粘结在铸件外壁,从而提高铸件外壁的光滑度和铸造质量。度和铸造质量。度和铸造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铸造件表面粘砂量的覆膜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是一种减少铸造件表面粘砂量的覆膜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0003]在对工件进行铸造作业时,多使用砂芯对逐渐进行铸造成型作业,若直接在铸造过程中使用砂芯进行成型作业时,在铸件成型后则会导致砂芯的砂子粘结在铸件的外壁,从而降低铸件外壁的平整度和铸造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铸造件表面粘砂量的覆膜砂结构,以解决上述提出的在对工件进行铸造作业时,多使用砂芯对逐渐进行铸造成型作业,若直接在铸造过程中使用砂芯进行成型作业时,在铸件成型后则会导致砂芯的砂子粘结在铸件的外壁,从而降低铸件外壁的平整度和铸造质量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少铸造件表面粘砂量的覆膜砂结构,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外端防护壁,两个所述外端防护壁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覆膜砂填充层,两个所述覆膜砂填充层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隔离层,两个所述隔离层的内壁均开设有成型腔。
[0006]在使用本装置对工件进行铸造作业时,只需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置于合适位置,进而通过连接螺栓配合连接块对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进行连接限位,进而通过浇筑管配合浇筑孔和贯穿孔将浇筑液体注入成型腔内,通过成型腔对铸件进行成型作业,同时在对铸件进行成型作业时,通过内部的覆膜砂填充层配合安装腔内的冷却管对铸件进行冷却作业,同时在冷却作业时,通过覆膜砂填充层配合隔离层防止砂砾粘结在铸件外壁,从而提高铸件外壁的光滑度和铸造质量。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顶部均贯穿固定连接有浇筑管,两个所述浇筑管均呈半圆形结构,两个所述浇筑管的外径尺寸相匹配,通过铸造管向成型腔的进行铸造作业。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浇筑管的内壁共同开设有浇筑孔,所述覆膜砂填充层和隔离层与浇筑管位置相匹配的内壁均贯穿开设有贯穿孔,两个所述浇筑管的底端与贯穿孔贯穿固定连接,所述浇筑孔的底部与成型腔内壁的顶部贯穿连接,通过浇筑孔和贯穿孔配合浇筑管向成型腔内进行铸造成型作业。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分别远离成型腔两端
的内壁均开设有安装腔,两个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冷却管,通过安装腔为冷却管提供安装空间,同时通过冷却管对铸件进行冷却作业。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隔离层的内径尺寸与成型腔的外径尺寸相匹配,确定安装尺寸,确保本装置可正常使用。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远离两侧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多个所述连接块位置相匹配的侧壁均贯穿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通过连接螺栓配合连接块对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进行连接限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本装置对工件进行铸造作业时,只需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置于合适位置,进而通过连接螺栓配合连接块对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进行连接限位,进而通过浇筑管配合浇筑孔和贯穿孔将浇筑液体注入成型腔内,通过成型腔对铸件进行成型作业,同时在对铸件进行成型作业时,通过内部的覆膜砂填充层配合安装腔内的冷却管对铸件进行冷却作业,同时在冷却作业时,通过覆膜砂填充层配合隔离层防止砂砾粘结在铸件外壁,从而提高铸件外壁的光滑度和铸造质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模具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模具;110、连接块;111、连接螺栓;120、浇筑管;121、浇筑孔;122、贯穿孔;130、外端防护壁;140、覆膜砂填充层;141、隔离层;142、成型腔;150、安装腔;151、冷却管:2、第二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一端”、“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减少铸造件表面粘砂量的覆膜砂结构,包括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外端防护壁130,两个外端防护壁130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覆膜砂填充层140,两个覆膜砂填充层140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隔离层141,两个隔离层141的内壁均开设有成型腔142。
[0021]在使用本装置对工件进行铸造作业时,只需将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置于合适位置,进而通过连接螺栓111配合连接块110对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进行连接限位,进而通过浇筑管120配合浇筑孔121和贯穿孔122将浇筑液体注入成型腔142内,通过成型腔142对
铸件进行成型作业,同时在对铸件进行成型作业时,通过内部的覆膜砂填充层140配合安装腔150内的冷却管151对铸件进行冷却作业,同时在冷却作业时,通过覆膜砂填充层140配合隔离层141防止砂砾粘结在铸件外壁,从而提高铸件外壁的光滑度和铸造质量。
[0022]其中,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的顶部均贯穿固定连接有浇筑管120,两个浇筑管120均呈半圆形结构,两个浇筑管120的外径尺寸相匹配,通过铸造管120向成型腔142的进行铸造作业。
[0023]两个浇筑管120的内壁共同开设有浇筑孔121,覆膜砂填充层140和隔离层141与浇筑管120位置相匹配的内壁均贯穿开设有贯穿孔122,两个浇筑管120的底端与贯穿孔122贯穿固定连接,浇筑孔121的底部与成型腔142内壁的顶部贯穿连接,通过浇筑孔121和贯穿孔122配合浇筑管120向成型腔142内进行铸造成型作业。
[0024]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分别远离成型腔142两端的内壁均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铸造件表面粘砂量的覆膜砂结构,包括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外端防护壁(130),两个所述外端防护壁(130)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覆膜砂填充层(140),两个所述覆膜砂填充层(140)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隔离层(141),两个所述隔离层(141)的内壁均开设有成型腔(1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铸造件表面粘砂量的覆膜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的顶部均贯穿固定连接有浇筑管(120),两个所述浇筑管(120)均呈半圆形结构,两个所述浇筑管(120)的外径尺寸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少铸造件表面粘砂量的覆膜砂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浇筑管(120)的内壁共同开设有浇筑孔(121),所述覆膜砂填充层(140)和隔离层(141)与浇筑管(120)位置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碧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协盛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