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施工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09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施工吊篮,设置在相邻的结构梁之间,包括有底部的操作平台和位于操作平台前后两侧的架体;所述操作平台呈矩形,设置在两个架体的底部;在操作平台的前后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架体包括有顶杆、竖杆和底杆;所述底杆穿设在套管中,所述竖杆有两根,分别连接在底杆的左右两端;所述顶杆连接在两根竖杆的顶部之间;所述竖杆上、沿竖向间隔设置有套筒;两侧的架体上、横向对应的竖杆之间通过插设在套筒中的踏板连接;所述顶杆内部中空,在顶杆内部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超出顶杆的两端,且超出部位对应搭设在结构梁的顶部,以解决在相邻的结构梁之间的狭小空间施工的问题。结构梁之间的狭小空间施工的问题。结构梁之间的狭小空间施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施工吊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到一种便携式施工吊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常见的预制桥梁,多为跨既有通行道路或跨河桥梁;在对预制箱梁或预制T梁横隔板的施工时,受桥梁造型和高空作业的影响,在进行横隔板施工,相邻两片梁板之间的空间狭小逼仄,根本不具备搭设落地脚手架或采用高空作业车的来实现高空作业,况且有的桥梁高度较高,不管是采用落地脚手架或登高车都无法进行作业,甚至是会有其它的高空作业安全风险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施工吊篮,目的是为了解决在狭小空间中、高处施工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施工吊篮,设置在相邻的结构梁之间,包括有底部的操作平台和位于操作平台前后两侧的架体;所述操作平台呈矩形,设置在两个架体的底部;在操作平台的前后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架体包括有顶杆、竖杆和底杆;所述底杆穿设在套管中,所述竖杆有两根,分别连接在底杆的左右两端;所述顶杆连接在两根竖杆的顶部之间;在两根竖杆之间、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护栏;所述竖杆上、沿竖向间隔设置有套筒;所述操作平台前后两侧的架体上的套筒纵向对应设置;两侧的架体上、横向对应的竖杆之间通过插设在套筒中的踏板连接;所述踏板呈倒置的U形,踏板的两个竖边对应插设到两个架体上纵向对应的套筒中;所述顶杆内部中空,在顶杆内部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超出顶杆的两端,且超出部位对应搭设在结构梁的顶部。
[0005]进一步的,所述套筒设置在竖杆的外横侧向的侧面上,在套筒的侧面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踏板与套筒之间通过穿设在螺纹孔中的螺栓固定。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端部搭设在结构梁上的长度不少于50cm。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竖杆上、竖向相邻的套筒之间的距离为40cm

60cm。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两端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扩大端头。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平台的顶面设置有防滑网。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中的两个架体与操作平台之间可折叠,运输方便;采用可拆卸的踏板将位于操作平台两侧的架体连接,并且使得架体与操作平台之间形状固定,并通过固定杆穿设在架体的顶杆搭建在结构梁的顶面固定,并在每个架体的两个竖杆上设置有护栏,同时满足施工的安全需求,降低工人临边作业风险,同时可方便快捷的悬挂就位,为工人施工提供便利。该吊篮式操作平台便于加工、安拆方便、快捷,移动便利,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说明:1、操作平台;1.1、套管;2、架体;2.1、顶杆;2.2、竖杆;2.3、底杆;3、套筒;4、螺栓;6、踏板;7、固定杆;8、护栏;9、防滑网;10、结构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18]结合附图,本技术为一种便携式施工吊篮,设置在相邻的结构梁10之间,所述结构梁10为桥面的箱型梁或者T形梁,便携式施工吊篮设在并排设置的结构梁10之间;包括有底部的操作平台1和位于操作平台1前后两侧的架体2;所述操作平台1呈矩形,设置在两个架体2的底部;在操作平台1的前后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套管1.1;所述架体2包括有顶杆2.1、竖杆2.2和底杆2.3;所述底杆2.3穿设在套管1.1中,所述竖杆2.2有两根,分别连接在底杆2.3的左右两端;所述顶杆2.1连接在两根竖杆2.2的顶部之间;在两根竖杆2.2之间、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护栏8;所述竖杆2.2上、沿竖向间隔设置有套筒3;所述操作平台1前后两侧的架体2上的套筒3纵向对应设置;两侧的架体2上、横向对应的竖杆2.2之间通过插设在套筒3中的踏板6连接;所述踏板6呈倒置的U形,踏板6的两个竖边对应插设到两个架体2上纵向对应的套筒3中;所述顶杆2.1内部中空,在顶杆2.1内部穿设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的两端分别超出顶杆2.1的两端,且超出部位对应搭设在结构梁10的顶部。
[0019]本实施例中,套筒3的底面为开口,所述套筒3设置在竖杆2.2的外横侧向的侧面上,在套筒3的侧面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踏板6与套筒3之间通过穿设在螺纹孔中的螺栓4固定。
[0020]所述固定杆7的端部搭设在结构梁上的长度不少于50cm。
[0021]所述竖杆2.2上、竖向相邻的套筒3之间的距离为35cm

60cm,施工人员通过踏板6到达操作平台1进行施工,套筒3与竖杆2.2之间焊接固定。
[0022]所述固定杆7两端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扩大端头,扩大端头可以由固定杆7的两端横向弯折而成,增大与结构梁10顶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架体2的稳定性。
[0023]所述操作平台1的顶面设置有防滑网9
[0024]本申请中的吊篮采用钢性结构连接而成,便于周转使用;在使用时,将可拆卸踏板6插设到竖杆2.2中的套筒3中,架体2和操作平台1折叠下方,并在每个架体2上的顶杆2.1中
穿设有固定杆7,通过固定杆7将架体与梁体的顶面固定,必要时可在固定杆7上增加重物确保架体2的稳定,工人方可佩戴安全带下到平台处进行作业;施工完毕后,将该吊篮折叠保存,便于下次使用。
[002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施工吊篮,设置在相邻的结构梁(10)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部的操作平台(1)和位于操作平台(1)前后两侧的架体(2);所述操作平台(1)呈矩形,设置在两个架体(2)的底部;在操作平台(1)的前后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套管(1.1);所述架体(2)包括有顶杆(2.1)、竖杆(2.2)和底杆(2.3);所述底杆(2.3)穿设在套管(1.1)中,所述竖杆(2.2)有两根,分别连接在底杆(2.3)的左右两端;所述顶杆(2.1)连接在两根竖杆(2.2)的顶部之间;在两根竖杆(2.2)之间、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护栏(8);所述竖杆(2.2)上、沿竖向间隔设置有套筒(3);所述操作平台(1)前后两侧的架体(2)上的套筒(3)纵向对应设置;两侧的架体(2)上、横向对应的竖杆(2.2)之间通过插设在套筒(3)中的踏板(6)连接;所述踏板(6)呈倒置的U形,踏板(6)的两个竖边对应插设到两个架体(2)上纵向对应的套筒(3)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龙胡兴相景银超秦玉董永军李国光刘冰李斌孙建伟梁尔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