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复合微型易开剥通信用蝶形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07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复合微型易开剥通信用蝶形光缆,包括有光缆部、与光缆部侧面固定连接的电缆部,所述光缆部包括光传输导体、光缆护套、加强构件,所述电缆部包括与电缆护套、电传输导体,所述电传输导体与光传输导体相同的方向平行延伸,所述电缆护套与光缆护套之间设有光电分离口。所述光缆部与电缆部分开设置,电缆部传输电源时产生的磁场离光缆部有一定距离,不影响光缆部的信号传输,且当需要从光电分离口剥出光纤和电传输导体进行室内接续时,方便使用者抓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好的施力,所述电缆护套与光缆护套之间设有光电分离口,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外轮廓相交处均向内设有光缆分离口,方便电缆部与光缆部剥开进行安装。安装。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复合微型易开剥通信用蝶形光缆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是一种光电复合微型易开剥通信用蝶形光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通信带宽需求的日益增长,随着移动通信5G的发展,通信行业将延续使用分布式基站的规模将越来越微小,快速,且低成本。传统的方式通常采用独立的电源线为塔顶的RRU单独供电,同时使用独立光纤进行信号传输,上述方案虽然能够满足基本传输需求,但由于供电和传输信号的线缆都是独立敷设,需要多次施工无法满足5G建设快速,低成本的需求,且独立敷设线缆占用管道资源较多不符合微小的目标,也有部分线缆是将供电和传输信号的线缆合并一起设置的,如CN201920907785.9,中国技术专利,一种自承式光纤线缆,这种线缆光传输导体部分和电传输导体部分合并在同一个护套内,电传输导体在传输电时产生的磁场影响了光传输部分,且不方便现场应用时从光电分离口剥出光纤和电传输导体进行接续,且分离电传输导体部分时存在损坏光纤风险,本技术致力于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电复合微型易开剥通信用蝶形光缆。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电复合微型易开剥通信用蝶形光缆,包括有光缆部、与光缆部侧面固定连接的电缆部,所述光缆部包括光传输导体、设于光传输导体外表面且与光传输导体平行延伸的光缆护套、设于光缆护套内部且分设在光传输导体两侧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沿着与光传输导体相同的方向平行延伸,所述电缆部包括与光缆护套的外侧固定连接的电缆护套、设于电缆护套内的电传输导体,所述电传输导体与光传输导体相同的方向平行延伸,所述电缆护套与光缆护套之间设有光电分离口。
[0005]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光缆护套包括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的截面左侧部与第二护套的右侧部相交呈卧倒的“8”字形,且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外轮廓相交处均向内设有光缆分离口,所述光缆分离口设两个,所述光传输导体设于两个光缆分离口的中央,所述第一护套、第二护套、光缆分离口、电缆护套、光电分离口一体成型。
[0006]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的直径相同,所述电缆护套的截面设为圆形,所述电缆护套的直径小于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的直径。
[0007]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构件包括设在所述第一护套内的第一加强件、设在第二护套内的第二加强件,所述光传输导体包括设在两个光缆分离口之间的紧套、设在紧套内的光纤,所述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的截面为圆形且直径相通,所述紧套的直径小于
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的直径,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圆心到第二护套的圆心的距离与第二加强件圆心到第二护套圆心的距离相等。
[0008]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传输导体、第一加强件、紧套、光纤、第二加强件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光电复合微型易开剥通信用蝶形光缆,所述光缆部与电缆部分开设置,电缆部传输电源时产生的磁场离光缆部有一定距离,不影响光缆部的信号传输,确保光纤信号传输的质量。且当需要从光电分离口剥出光纤和电传输导体进行室内接续时,方便使用者抓取本技术,更好的施力,所述电缆护套与光缆护套之间设有光电分离口,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外轮廓相交处均向内设有光缆分离口,方便电缆部与光缆部剥开进行安装。且本技术结构简单,缆径小,缆重轻,从而降低光缆成本。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一种光电复合微型易开剥通信用蝶形光缆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一种光电复合微型易开剥通信用蝶形光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技术涉及本
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
内的公知技术,是本
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0013]参照图1至图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电复合微型易开剥通信用蝶形光缆,包括有光缆部1、与光缆部1侧面固定连接的电缆部2,所述光缆部1包括光传输导体11、设于光传输导体11外表面且与光传输导体11平行延伸的光缆护套12、设于光缆护套12内部且分设在光传输导体11两侧的加强构件13,所述加强构件13沿着与光传输导体11相同的方向平行延伸,所述电缆部2包括与光缆护套12的外侧固定连接的电缆护套21、设于电缆护套21内的电传输导体22,所述电传输导体22与光传输导体11相同的方向平行延伸,所述电缆护套21与光缆护套12之间设有光电分离口3。
[0014]所述光缆部1与电缆部2分开设置,电缆部2传输电源时产生的磁场离光缆部1有一定距离,不影响光缆部1的信号传输,确保光纤112信号传输的质量。且当需要从光电分离口3剥出光纤112和电传输导体22进行室内接续时,方便使用者抓取本技术,更好的施力,所述电缆护套21与光缆护套12之间设有光电分离口3,方便电缆部2与光缆部1剥开进行安装。且本技术结构简单,缆径小,缆重轻,从而降低光缆成本。
[001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光缆护套12包括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护套121和第二护套122,所述第一护套121的截面左侧部与第二护套122的右侧部相交呈卧倒的“8”字形,且第一护套121和第二护套122外轮廓相交处均向内设有光缆分离口123,所述光缆分离口123设两个,所述光传输导体11设于两个光缆分离口123的中央,所述第一护套121、第二护套122、光缆分离口123、电缆护套21、光电分离口3一体成型。
[0016]所述第一护套121、第二护套122、光缆分离口123、电缆护套21、光电分离口3一体成型,内部相较于传统的引入光缆的更加稳定,更适合长距离架空,所述第一护套121的截面左侧部与第二护套122的右侧部相交呈卧倒的“8”字形,方便使用者抓取本技术,更
好的施力。所述光传输导体11设于两个光缆分离口123的中央,使得撕裂本技术在所述光缆护套12上受力更加均匀,更容易受力,使所述光缆护套12更容易被剥开。
[001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护套121和第二护套122的直径相同,所述电缆护套21的截面设为圆形,所述电缆护套21的直径小于第一护套121和第二护套122的直径。
[0018]所述第一护套121和第二护套122的直径相同,方便拿取本技术,所述电缆护套21的直径小于第一护套121和第二护套122的直径,使得本技术缆径小,缆重轻,从而降低光缆成本。
[001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加强构件13包括设在所述第一护套121内的第一加强件131、设在第二护套122内的第二加强件132,所述光传输导体11包括设在两个光缆分离口123之间的紧套111、设在紧套111内的光纤112,所述紧套111包裹着在光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复合微型易开剥通信用蝶形光缆,其特征是包括有光缆部(1)、与光缆部(1)侧面固定连接的电缆部(2),所述光缆部(1)包括光传输导体(11)、设于光传输导体(11)外表面且与光传输导体(11)平行延伸的光缆护套(12)、设于光缆护套(12)内部且分设在光传输导体(11)两侧的加强构件(13),所述加强构件(13)沿着与光传输导体(11)相同的方向平行延伸,所述电缆部(2)包括与光缆护套(12)的外侧固定连接的电缆护套(21)、设于电缆护套(21)内的电传输导体(22),所述电传输导体(22)与光传输导体(11)相同的方向平行延伸,所述电缆护套(21)与光缆护套(12)之间设有光电分离口(3)。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电复合微型易开剥通信用蝶形光缆,其特征是所述光缆护套(12)包括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护套(121)和第二护套(122),所述第一护套(121)的截面左侧部与第二护套(122)的右侧部相交呈卧倒的“8”字形,且第一护套(121)和第二护套(122)外轮廓相交处均向内设有光缆分离口(123),所述光缆分离口(123)设两个,所述光传输导体(11)设于两个光缆分离口(123)的中央,所述第一护套(121)、第二护套(122)、光缆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尧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飞博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