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前部结构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应用该车身前部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机舱纵梁前部传力结构是能量吸收和传递的重要结构,其主要作用是在中低速碰撞时降低车身前部损伤,缓解乘员碰撞伤害,以及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
[0003]目前,机舱纵梁前部传力结构主要包括前防撞梁总成和机舱纵梁总成,其中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连接组件,机舱纵梁总成包括纵梁主体,防撞梁连接组件与纵梁主体一般采用腔体对接的设计结构。
[0004]如上结构的设置,在车辆发生正面或偏置碰撞时,碰撞力通过防撞梁连接组件内的腔体传递至纵梁主体内的腔体,整个传力过程中,车身纵梁需抵抗主要碰撞能量,车身前部损伤程度大,车身维修成本较高。此外,在车辆受到25%小重叠偏置碰撞时,由于碰撞的能量主要作用于车身纵梁,因此传力过程中会导致驾驶室受损严重,驾乘人员安全威胁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身前部结构,以利于提高车身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舱纵梁总成(1)、机舱边梁总成(2)和前防撞梁总成(4);所述机舱纵梁总成(1)包括纵梁主体(101),所述纵梁主体(101)通过第一传力部(3)与所述机舱边梁总成(2)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4)包括防撞梁本体(401),以及连接于所述防撞梁本体(401)上的防撞梁连接组件,所述防撞梁连接组件具有第二传力部(402)和第三传力部(403),所述第二传力部(402)与所述纵梁主体(101)连接,所述第三传力部(403)与所述第一传力部(3)之间设有溃缩结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主体(101)的前端设有纵梁前端板(102),所述纵梁前端板(102)上设有向所述纵梁主体(101)外延伸的延伸板(1021);所述第一传力部(3)包括所述延伸板(1021),以及连接于所述纵梁主体(101)和所述机舱边梁总成(2)之间的第三连接板(301);所述延伸板(1021)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01)之间形成有传力腔体(30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力部(403)内形成有分腔体(4031),所述分腔体(4031)远离所述防撞梁本体(401)的一端设有防撞梁安装板(404),所述防撞梁安装板(404)和所述延伸板(1021)之间设有间隙(6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结构(6)包括设于所述防撞梁安装板(404)上的凹槽(602),所述凹槽(602)向远离所述间隙(601)的方向凹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结构(6)包括设于所述延伸板(1021)上的多个开孔(603),设有多个所述开孔(603)的部位与设有所述凹槽(602)的部位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瑞祥,王伟博,沈会,岳占芳,张景,郭晓林,高灿,周淑霞,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