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叠落隧道下线结构加固的支撑台车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139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叠落隧道下线结构加固的支撑台车组,包括沿轨道方向设置的多节支撑台车单元,支撑台车单元包括:台车门架,沿轨道方向设置有多节,并且相邻两节台车门架的间距与支撑管片的宽度一致;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沿隧道径向设置于台车门架外侧的支撑杆件以及设置于支撑杆件端部的支撑轮组;连接梁,用于连接多节台车门架,包括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第一连接梁沿台车门架两侧的底部设置,第二连接梁沿台车门架的外壁对应支撑装置设置;行走机构,包括行走钢轮,设置在台车门架两侧的底端。该支撑台车组实现分节不卸载顶推移动,对管片的磨损及由于应力集中导致的管片破坏明显降低,保证了整个施工过程中管线及地层的稳定可靠。地层的稳定可靠。地层的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叠落隧道下线结构加固的支撑台车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叠落隧道下线结构加固的支撑台车组。

技术介绍

[0002]叠落段下线隧道洞内通常采用钢架支撑、注浆加固、支撑台车临时支撑等方式,钢架加固具有支撑可靠、取材便利等特点,但其随着上线隧道盾构掘进同步支撑的可操作性不足,需将钢架反复拆装移动,比较耗费人力资源。注浆加固的可靠性取决于注浆时机和浆液扩散范围,其不容易定时定量的把握。支撑台车具有支撑稳定,支撑效果明显,移动便利等特点,因而被广泛采用于盾构叠落段下线施工中。
[0003]参见图7、图8,在传统台车实际使用时,通常采用单台台车或多台台车组的形式使用。
[0004]单台台车使用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在移动时传动系统简明,便于检修更换。可单个台车的支撑范围有限,仅能覆盖3~4环,其作用效果不明显且不全面,若加长车身长度,则由于过长的车身不便于台车的转弯。
[0005]多台台车组使用时覆盖范围广,作用效果明显,且由于单节车身较短,能较好的适应转弯的情况,但台车组数量较多时每次移动耗时长,跟不上盾构推进的节奏,同时移动时需要较大的油缸压力,燃油的过多使用又会导致洞内温度升高,可能导致管线的破坏,且工人工作环境更为艰苦;或没有明确的支撑方案,每次移动时需要将千斤顶的预应力完全释放,导致下线隧道存在完全无支撑的时间间隙,常常出现支护不及时,撑力分布不均匀等造成管片变形破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叠落隧道下线结构加固的支撑台车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台车支撑范围有限、移动不便以及支撑力分布不均匀造成管片破坏等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用于叠落隧道下线结构加固的支撑台车组,包括沿轨道方向设置的多节支撑台车单元,所述支撑台车单元包括:
[0009]台车门架,沿轨道方向设置有多节,并且相邻两节台车门架的间距与支撑管片的宽度一致;
[0010]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沿隧道径向设置于台车门架外侧的支撑杆件以及设置于支撑杆件端部的支撑轮组;
[0011]连接梁,用于连接多节所述台车门架,包括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沿台车门架两侧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梁沿台车门架的外壁对应所述支撑装置设置;
[0012]行走机构,包括行走钢轮,设置在台车门架两侧的底端,用于在轨道上行走。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车单元沿轨道方向设置有三节,每节间距为1.2m。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车单元之间通过顶推油缸和液压杆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每节所述支撑台车单元的台车门架沿轨道方向设置有三节,相邻节间距为1.2m。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件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梁上的液压油缸以及液压油缸输出端对应支撑轮组设置的圆钢管。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钢管的外壁两侧对应支撑轮组设有倒三角形加劲肋。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轮组沿隧道径向对称设置有五组,相邻支撑轮组间的夹角为45
°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支撑轮组由滚轮组件外覆皮带组成,其中:所述滚轮组件包括多个滚轮,多个所述滚轮沿隧道轴向并排布置形成所述滚轮组件;所述皮带套设在所述滚轮组件上,并且所述皮带与滚轮组件形成履带式撑脚接触面。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梁为工字钢梁或H型钢梁。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梁对应支撑装置的左右两侧设有三角形加劲肋。
[0022]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叠落隧道下线结构加固的支撑台车组,该支撑台车组保证了下线隧道支护的稳定性,多组多节联合支撑和移动,支撑范围更大,尺寸可设计与管片尺寸一致,移动更便利。采用履带式撑脚接触面,可以实现分节不卸载顶推移动,同时其对管片的磨损及由于应力集中导致的管片破坏明显降低,台车组的分节不卸载顶推移动使得在叠落段隧道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台车在移动时不会断掉对管片的支撑,即管片不会经历负载—卸载—再负载的过程,确保了管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保证了整个叠落段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管线及地层的稳定可靠。重量更轻,减少油缸推力,节省燃油,避免了过量燃油燃烧带来的洞内温度升高,避免了高温对管线的破坏以及工人工作环境的改善。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4]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涵盖的范围内。
[0025]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台车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台车单元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支撑轮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台车组移动顺序施工流程图;
[0029]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台车组叠落隧道下线支护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信息畅通及反馈机制流程图;
[0031]图7为常规液压台车保护支架断面示意图;
[0032]图8为常规液压台车施工步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含”、“由
……
组成”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产品、设备、过程或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需要时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叠落隧道下线结构加固的支撑台车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轨道方向设置的多节支撑台车单元,所述支撑台车单元包括:台车门架,沿轨道方向设置有多节,并且相邻两节台车门架的间距与支撑管片的宽度一致;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沿隧道径向设置于台车门架外侧的支撑杆件以及设置于支撑杆件端部的支撑轮组;连接梁,用于连接多节所述台车门架,包括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沿台车门架两侧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梁沿台车门架的外壁对应所述支撑装置设置;行走机构,包括行走钢轮,设置在台车门架两侧的底端,用于在轨道上行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落隧道下线结构加固的支撑台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车单元沿轨道方向设置有三节,每节间距为1.2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叠落隧道下线结构加固的支撑台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车单元之间通过顶推油缸和液压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落隧道下线结构加固的支撑台车组,其特征在于,每节所述支撑台车单元的台车门架沿轨道方向设置有三节,相邻节间距为1.2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落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杨平蔡国斌唐友华黄金山张传风杨志勇黄俊鸿杨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