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及制氧机、吸痰器或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13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包括双输出轴电机、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壳体开有轴向贯穿其壳体的散热通道,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伸出其前端连接第一扇叶,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第二输出轴伸出其后端连接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的尺寸大于第二扇叶的尺寸,所述双输出轴电机同步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旋转。所述双输出轴电机运行时,双输出轴电机同步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旋转,由于第一扇叶尺寸大于第二扇叶,因此第一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大于第二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由于第一扇叶位于壳体的前端,可以对电机表面的矽钢片进行散热,及时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使电机可以长时间运转,寿命更长。寿命更长。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及制氧机、吸痰器或吸引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压缩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及制氧机、吸痰器或吸引器。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空气的设备,是气源装置中的主体,能够将原动机(通常为电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多应用于制氧机等设备上。
[0003]目前,现有市场上的空气压缩机,参见中国技术授权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4836954U,授权公告日为2021年11月23日所公开的一种用于医用制氧机直流空气压缩机,根据说明书附图2的记载,虽然在电机两端安装有同样尺寸的风扇,风扇只能对电机的端部散热,风扇搅动空气的能力相同,形成不了对流,一般不能对电机表面进行散热, 这样发热量会比较大,容易造成电机长时间运转后,漆包线在高温下老化加速,容易造成电机匝间短路或烧毁电机的故障,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
[0005]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制氧机。
[0006]本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吸痰器。
[0007]本技术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吸引器。
[0008]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9]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包括双输出轴电机、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壳体开有轴向贯穿其壳体的散热通道,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伸出其前端连接第一扇叶,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第二输出轴伸出其后端连接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的尺寸大于第二扇叶的尺寸,所述双输出轴电机同步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旋转。
[0010]所述双输出轴电机运行时,双输出轴电机同步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旋转,由于第一扇叶尺寸大于第二扇叶,因此第一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大于第二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由于第一扇叶位于壳体的前端,因此第一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沿壳体的前端进入散热通道并往壳体的后端方向逃逸,由于第二扇叶位于壳体的后端,第二扇叶搅动散热通道后端的热风往外界排出,从而使壳体前端的冷风通过散热通道往壳体后端排出,冷风途径散热通道时,冷风接触电机进行热交换形成热风,热风往外排出,这种一大一小的扇叶设计,不仅能对压缩机的壳体内部零件进行散热,而且可以对电机表面的矽钢片进行散热,及时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使电机可以长时间运转,寿命更长。
[0011]本技术的第一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侧壁间隔开有散热通孔。所述外界冷风途径散热通道时,部分
冷风可沿散热通孔排出,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
[0013]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14]一种制氧机,包括机壳,所述空气压缩机置于机壳内,所述机壳对应第一扇叶位置开有进风口,所述机壳对应第二扇叶位置开有散热口。
[0015]所述双输出轴电机运行时,双输出轴电机同步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旋转,由于第一扇叶尺寸大于第二扇叶,因此第一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大于第二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由于第一扇叶位于壳体的前端,因此第一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沿机壳的进风口、壳体的前端进入散热通道并往壳体的后端,由于第二扇叶位于壳体的后端,第二扇叶搅动散热通道后端的热风往机壳的散热口方向排出,从而使壳体前端的冷风通过散热通道往壳体后端排出,冷风途径散热通道时,冷风接触电机进行热交换形成热风,热风往外排出,这种一大一小的扇叶设计,不仅能对压缩机的壳体内部零件进行散热,而且可以对电机表面的矽钢片进行散热,及时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使电机可以长时间运转,寿命更长。
[0016]本技术的第三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17]一种吸痰器,包括机壳,所述空气压缩机置于机壳内,所述机壳对应第一扇叶位置开有进风口,所述机壳对应第二扇叶位置开有散热口。
[0018]所述双输出轴电机运行时,双输出轴电机同步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旋转,由于第一扇叶尺寸大于第二扇叶,因此第一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大于第二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由于第一扇叶位于壳体的前端,因此第一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沿机壳的进风口、壳体的前端进入散热通道并往壳体的后端,由于第二扇叶位于壳体的后端,第二扇叶搅动散热通道后端的热风往机壳的散热口方向排出,从而使壳体前端的冷风通过散热通道往壳体后端排出,冷风途径散热通道时,冷风接触电机进行热交换形成热风,热风往外排出,这种一大一小的扇叶设计,不仅能对压缩机的壳体内部零件进行散热,而且可以对电机表面的矽钢片进行散热,及时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使电机可以长时间运转,寿命更长。
[0019]本技术的第四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20]一种吸引器,包括机壳,所述空气压缩机置于机壳内,所述机壳对应第一扇叶位置开有进风口,所述机壳对应第二扇叶位置开有散热口。
[0021]所述双输出轴电机运行时,双输出轴电机同步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旋转,由于第一扇叶尺寸大于第二扇叶,因此第一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大于第二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由于第一扇叶位于壳体的前端,因此第一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沿机壳的进风口、壳体的前端进入散热通道并往壳体的后端,由于第二扇叶位于壳体的后端,第二扇叶搅动散热通道后端的热风往机壳的散热口方向排出,从而使壳体前端的冷风通过散热通道往壳体后端排出,冷风途径散热通道时,冷风接触电机进行热交换形成热风,热风往外排出,这种一大一小的扇叶设计,不仅能对压缩机的壳体内部零件进行散热,而且可以对电机表面的矽钢片进行散热,及时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使电机可以长时间运转,寿命更长。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本技术,所述双输出轴电机运行时,双输出轴电机同步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旋转,由于第一扇叶尺寸大于第二扇叶,因此第一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大于第二扇叶搅动空气产生的气流,由于第一扇叶位于壳体的前端,因此第一扇叶搅动空气产生强气压的气流沿壳体的前端进入散热通道并往壳体的后端方向逃逸,由于第二扇叶位于壳体
的后端,第二扇叶搅动散热通道后端的热风往外界排出,从而使壳体前端的冷风通过散热通道往壳体后端排出,冷风途径散热通道时,冷风接触电机进行热交换形成热风,热风往外排出,这种一大一小的扇叶设计,不仅能对压缩机的壳体内部零件进行散热,而且可以对电机表面的矽钢片进行散热,及时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使电机可以长时间运转,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散热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的示意图。
[0025]图2为散热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6]图3为散热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的主视图。
[0027]图4为散热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的左视图。
[0028]图5为散热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的散热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包括双输出轴电机、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壳体开有轴向贯穿其壳体的散热通道,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伸出其前端连接第一扇叶,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第二输出轴伸出其后端连接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的尺寸大于第二扇叶的尺寸,所述双输出轴电机同步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侧壁间隔开有散热通孔。3.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

2任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伟雄邓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裕奇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