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气动自适应恒压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88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在生产制造领域使用的一种自适应夹具,它解决形状不规则且表面脆弱的物体难以夹持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滑轨箱右端设置有多个阶梯型限位孔,空气活塞置于滑轨箱阶梯型限位孔右端内部,伸缩杆右端与空气活塞通过螺纹连接;定位杆右端与伸缩杆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定位杆左端均粘有缓冲垫片;加压活塞左端置于箱体右端内部,加压活塞上对称分布有两个通气孔,通气孔内设置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压缩空气在密闭容器内对容器壁压力均布的特性,保证定位杆末端对待夹持物体施加的压力相同,对于不同形状、尺寸的物体适应能力更强,且无需更换传统的弹性元件,使用寿命长。长。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自适应恒压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在生产制造领域使用的一种自适应夹具,具体为一种气动自适应恒压夹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生产制造领域中,自适应夹具是指当各工件的表面形状、尺寸不尽相同时,夹具能够规避工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仍然可以正常的进行工作;适用于待夹持物体表面形状不规则、尺寸有所变化的场合,目前在生产制造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
[0003]在自适应夹具使用过程当中,夹具通常安装在机械臂末端,夹具内部设置的多个活动式定位杆通过弹性连接件与夹具进行连接,在弹性连接件的作用下,定位杆与待夹持物体的表面可以进行充分的接触,并将弹性连接件压缩产生的弹力通过定位杆传递到待夹持物体,对待夹持物体进行稳定夹持;但在自适应夹具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工况,如定位杆复位不到位、定位杆表面与待夹持物体表面接触不充分、夹具夹持稳定性降低、定位杆对待夹持物体表面造成损伤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定位杆与夹具之间是通过弹性连接件进行连接,弹簧作为常用的一种弹性连接件,在自适应夹具中的使用也是非常的广泛,当弹簧在经过长期使用之后,弹性恢复力会降低导致部分定位杆在夹持完成之后无法准确的进行复位;当部分定位杆出现弹簧恢复力降低、复位不到位等情况时,自适应夹具面对部分待夹持物体时有可能会出现定位杆与待夹持物体表面接触不充分的现象,从而降低自适应夹具夹持过程的稳定性;定位杆与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压缩量为正相关关系,而当待夹持物体的表面形状不规则时,各定位杆连接的弹簧所提供的弹力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待夹持物体的硬度较低,难免会有部分定位杆对待夹持物体的表面造成损伤。因此,如何解决弹性元件在长期使用后对自适应夹具带来的影响是目前的技术难点,本技术结合了空气介质压力均匀的特点和自适应夹具的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气动自适应恒压夹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自适应夹具内部弹性元件在长期使用后造成夹具性能下降的难题,特提供一种气动自适应恒压夹具。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动自适应恒压夹具,是由缓冲垫片、定位杆、伸缩杆、滑轨箱、箱体、空气活塞、恒压室、加压活塞、电磁阀、限位板、螺钉、第一O型密封圈和第二O型密封圈构成。
[0006]其结构特征是:所述箱体左端内腔为矩形结构,所述滑轨箱位于箱体左端内腔,滑轨箱与箱体左端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滑轨箱右端均匀设置有多个阶梯型限位孔,空气活塞置于滑轨箱阶梯型限位孔右端内部,空气活塞与滑轨箱之间通过第一O型密封圈密封,伸缩杆置于阶梯型限位孔内,伸缩杆与阶梯型限位孔左端之间通过间隙配合,伸缩杆右端与空气活塞通过螺纹连接;箱体右端内腔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加压活塞左端置于箱体右端
内部,加压活塞上对称分布有两个通气孔,通气孔内设置有电磁阀,加压活塞与箱体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圈,加压活塞右端设置有一圆柱形连接杆;所述定位杆右端与伸缩杆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定位杆左端均粘有缓冲垫片;所述限位板与箱体右端面通过螺钉连接,限位板中心设置有通孔,连接杆穿过限位板中心的通孔;所述限位板中心设置的通孔直径小于加压活塞的直径,限位板中心设置的通孔直径大于连接杆直径。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定位杆在夹持过程中的动力源,由于压缩空气在密闭容器内对容器内壁具有压力均布的特性,这可以保证夹具在工作过程当中,每一根定位杆对待夹持物体所施加的压力都是相同的,极大减小了夹持过程中夹具损伤待夹持物体的风险;(2)本技术中的加压活塞上对称分布有两个通气孔,在定位杆定位过程当中,通气孔内的电磁阀打开,恒压室内空气与大气相通,恒压室内空气压强为大气压强,保证了定位过程当中,各定位杆末端所传导的压力均相同,避免了传统弹性元件在压缩过程当中对弹性元件造成的损耗;(3)本技术在复位过程当中,加压活塞上通气孔关闭,加压活塞对空气进行压缩,保证所有定位杆均复位,提高了夹具工作的可靠性;(4)本技术采用恒压室替代弹性元件,工作人员无需再为夹具更换弹性元件而浪费人力物力,极大的节约了工作成本。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一种气动自适应恒压夹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技术一种气动自适应恒压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11]图中:1—缓冲垫片、2—定位杆、3—伸缩杆、4—滑轨箱、5—箱体、6—空气活塞、7—恒压室、8—加压活塞、9—电磁阀、10—限位板、11—螺钉、12—第一O型密封圈、13—第二O型密封圈、4a—限位孔、8a—通气孔、8b—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气动自适应恒压夹具,是由缓冲垫片1、定位杆2、伸缩杆3、滑轨箱4、箱体5、空气活塞6、恒压室7、加压活塞8、电磁阀9、限位板10、螺钉11、第一O型密封圈12和第二O型密封圈13构成。其结构特征是:箱体5左端内腔为矩形结构,滑轨箱4位于箱体5左端内腔,滑轨箱4与箱体5左端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滑轨箱4右端均匀设置有多个阶梯型限位孔4a,空气活塞6置于滑轨箱4阶梯型限位孔4a右端内部,空气活塞6与滑轨箱4之间通过第一O型密封圈12密封,伸缩杆3置于阶梯型限位孔4a内,伸缩杆3与阶梯型限位孔4a左端之间通过间隙配合,伸缩杆3右端与空气活塞6通过螺纹连接;箱体5右端内腔为圆柱形结构,加压活塞8左端置于箱体5右端内部,加压活塞8上对称分布有两个通气孔8a,通气孔8a内设置有电磁阀9,加压活塞8与箱体5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圈13,加压活塞8右端设置有一圆柱形连接杆8b;定位杆2右端与伸缩杆3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定位杆2左端均粘有缓冲垫片1;限位板10与箱体5右端面通过螺钉11连接,限位板10中心设置有通孔,连接杆8b穿过限位板10中心的通孔;限位板10中心设置的通孔直径小于加压活塞8的直径,限位板10中心设置的通孔直径大于连接杆8b直径。
[0013]按照上述特征安装完成后,使用时,将两个本技术左右对称分布,待夹持物体
位于中央,将本技术与待夹持物体放入指定位置,电磁阀9关闭,恒压室7为密闭空间,定位杆2右端面与滑轨箱4左端面接触,连接杆8b推动加压活塞8压缩恒压室7内空气,在压缩空气作用下,空气活塞6推动伸缩杆3沿着阶梯型限位孔4a伸出,当空气活塞6到达限位孔4a阶梯面时,连接杆8b停止运动,所有定位杆2到达指定位置;夹具开始定位,此时电磁阀9打开,恒压室7与大气相通,恒压室7内部气压为大气压强,箱体5在机械臂带动下向左移动,定位杆2与待夹持物体接触,定位杆2左端装有缓冲垫片1,避免对待夹持物体表面造成损伤,在待夹持物体的阻力作用下,定位杆2通过伸缩杆3推动空气活塞6向右移动,由于此时恒压室7内压力恒为大气压强,故所有定位杆2左端对待夹持物体表面所施加的压力相同;当所有定位杆2定位完成之后,电磁阀9关闭,恒压室7为密闭空间,加压活塞8开始向左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自适应恒压夹具,是由缓冲垫片(1)、定位杆(2)、伸缩杆(3)、滑轨箱(4)、箱体(5)、空气活塞(6)、恒压室(7)、加压活塞(8)、电磁阀(9)、限位板(10)、螺钉(11)、第一O型密封圈(12)和第二O型密封圈(1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5)左端内腔为矩形结构,所述滑轨箱(4)位于箱体(5)左端内腔,滑轨箱(4)与箱体(5)左端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滑轨箱(4)右端均匀设置有多个阶梯型限位孔(4a),空气活塞(6)置于滑轨箱(4)阶梯型限位孔(4a)右端内部,空气活塞(6)与滑轨箱(4)之间通过第一O型密封圈(12)密封,伸缩杆(3)置于阶梯型限位孔(4a)内,伸缩杆(3)与阶梯型限位孔(4a)左端之间通过间隙配合,伸缩杆(3)右端与空气活塞(6)通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重阳唐瑞欢王琪欣李洋杨明锟朱容军杨佳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